电影《南京!南京!》视觉语言艺术的情感表达研究

2016-11-17 10:59
电影评介 2016年15期
关键词:景别语言艺术南京

杨 磊



电影《南京!南京!》视觉语言艺术的情感表达研究

杨 磊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集诸家之长;同时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又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潜能与魅力。电影往往直接用画面和声音诉诸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并借此碰撞人们的心灵,因此,一部电影的视觉语言艺术不仅关系着这部电影的成功,亦对其情感表达有重要的作用。所谓视觉语言一般是指由视觉基本元素加上其设计原则所构成的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一部电影的视觉语言艺术往往包含色彩、照明、景别、构图、场景设计以及轴线、机位等多种表现方式。

电影《南京!南京!》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1937 年12月在南京城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力图使观众在冷静的思维视角下重温历史画面,重审历史事件。作为一部历史战争类题材的作品,电影《南京!南京!》在视觉语言艺术表现上与同类题材电影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同时也体现着导演陆川的个人风格,这也使得这部影片不仅表达出了深沉的民族情感、对战争中流离失所人们的同情,同时还充满着对人性的剖析以及对国际人道主义的赞扬。在下文中,将对影片《南京!南京!》的视觉语言艺术及其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研究。

一、 黑白色彩在影片《南京!南京!》中的运用及情感表达

色彩是电影视觉语言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它不仅仅是构成电影画面的视觉要素,更能以其特殊的象征意义来渲染影片的氛围,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情绪,对影片的情感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黑白色彩在影片中的运用

电影中的色彩以其不同于行为语言的独特叙事魅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渲染整部影片的氛围。电影《南京!南京!》再现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痛的历史,因此选择了历史战争片所偏爱的黑白色彩,以一种低沉、悲痛而又冷静的方式讲述了整个故事。

影片全部画面仅使用黑、白、灰三种色彩,其余没有任何色彩。影片一开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遍是无情的炮火、残缺的城墙、遍野的尸体、逃亡的官兵和难民。然后紧接着是激烈的枪战。也许是这种血淋淋的画面太过触目惊心、太不堪回首,陆川导演选择用黑白色彩来再现这一幕幕的历史场景,从而拉远观众与残酷的距离。但是,整部影片也因为黑白色彩的呈现而更加真实,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所犯下的种种恶行依旧非常清晰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他们变态的杀人方式、对妇女的凌辱依旧给观影者带来了强烈的压抑感。[1]影片不仅在这些残酷的画面上使用黑白色彩,日本攻占南京城后举行祭祀以庆祝胜利的场面依旧沿用了这种色彩,一切的鼓乐、足舞在黑白色彩的呈现下都显得苍白无力,这也表现了这场胜利背后的迷惘和正义的缺失。黑白画面正是对这场非正义之战的反思和控诉。

(二)黑白色彩对影片情感的表达

黑白色彩在影片中的运用也对整部影片的情感表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陆川导演在用黑白片的艺术样式讲述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悲惨的历史事件,既表现出了战争中的绝望与希望,又对战争背景下的人性进行了拷问。

战争本身就会给人们带来绝望,更何况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的的大肆屠杀,而黑、白、灰这三种色彩又最能体现毁灭与绝望,但是光影背后的明亮画面则又体现了绝望之后的希望。例如日本侵略者对以陆剑雄为代表的中国军民进行屠杀时,黑白色彩的使用使得每个人脸上的绝望更加清晰可见,遍野的尸体亦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绝望感,但是伴随着成千上万新的呼声“中国不会亡”,整个画面又变得明亮起来,这是将要赴死中国民众在绝望中发出的希望,这种绝望与希望相交杂的情感也使观众的观影体验更为深刻。

影片中所有人物的衣服、妆容也都只是黑、白、灰三种颜色,包括妓女鲜艳的口红。影片着力表现的几个人物角川、唐先生、陆剑雄、姜老师、妓女小江所体现的便是战争背景下那纷繁复杂的人性,而黑白色彩的运用则是对人性的种种拷问。唐先生是战争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心中怀有良知与民族大义,却又懦弱无能,甚至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违背国家与民族。影片透过黑白色彩来表现唐先生的种种言行,对其战争背景下的人性进行了拷问,也使得观众在冷静的思维视角下对战争背景下的人性进行思考。

二、 景别在影片中的呈现及情感表达

景别是指电影拍摄时,由于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距离不同,从而拍摄出范围不同的画面,可分为特写、近景、中景、远景以及全景五种,不同的景别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一)景别在影片中的呈现

电影《南京!南京!》虽是一部以历史战争为题材的电影,但并不仅仅是对战争的宏观描述,还对战争背景下的人和事作了细致的描绘。因此电影《南京!南京!》不仅使用远景及全景对战争场面、屠杀场面进行宏观式的表达,还使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近景对战争背景下的人作了重点式的表现,而且特写、近景与远景、全景不断交插切换,运用得十分自如。

电影《南京!南京!》主要以日本军官角川的视觉再现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因此使用了大量的近景以及特写镜头来表现角川。影片一开始采用了特写镜头来表现仰躺着的角川,他无法直视阳光,眼睛一直处于半睁半合的状态。然后随着角川的起身,镜头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对其进行特写式的表达,而是使用远景对角川及其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进一步的表现。整部影片也就随之展开,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接着便是全景式的南京城墙以及不断发出的炮火。

影片的前半部分重点表现了以陆剑雄为代表的中国官兵与日军所展开的激烈枪战,与其他影片重点表现中国官兵不同,陆川导演在使用远景、全景表现双方的激战,使用近景、特写表现中国官兵的同时,还使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对日军进行了表现。而在影片日军屠杀中国军民时的场景中,陆川导演则选择用全景镜头和特写镜头相互切换的方式来表现南京人民的悲惨遭遇以及每个人的面部表情。诸如此类的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如在妇女中挑选慰安妇的场景、日军强奸中国妇女的场景等。

(二)景别对影片情感的表达

不同的景别呈现也会传达出影片不同的情感,电影《南京!南京!》中的全景及远景主要展现了整个战争场面的残酷下和屠杀场面的惨烈性,而近景及特写则表现了每个人对这场战争与屠杀的心理感受及情感体验。

影片对日本士兵角川进行了重点的表现,使用了大量的特写以及近景镜头,影片开始角川无法直视阳光,眼睛一直处于半睁半合的状态,这也表现了在这场战争中角川的迷惘心态,而他无法正视阳光也从侧面体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接着便是全景表现残破的南京城墙、以及无情的炮火攻击,昔日的都城不复当日的繁华,映入眼帘的是遍野的尸体、悬挂的头颅以及残破的废墟,使观影者产生了无限的悲凉感。

在表现日军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中,影片首先对将要被屠杀的人群进行了全景式的表现,表现了这场大屠杀的惨烈感。随后影片又对每个人的面部表情进行了特写式的表达,即使这些人物并不是主角。这些人行色各异,但面对将要到来的屠杀,他们的脸上并没有惊慌或是恐惧,甚至说并没有任何表情。这种没有表情的面孔,极致地表现了战争背景下人们的绝望,是对自己无法改变自身命运的绝望。但是他们虽然丧失了自己的家园,心中却仍有对祖国的那一份希望,因此在将死之时,喊出了“中国不会亡,中国万岁!”的强音,这时,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又都是坚毅的,观影者便能在这种坚毅的表情中体会到强大的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感。[2]全景镜头与特写镜头的来回切换,也使得观众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 场景设计在影片中的体现与情感表达

电影中呈现的场景是指故事情节在其中展开和发展以及人物所处环境的总称,电影中的场景设计不仅要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还应体现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场景设计在影片中的体现

电影《南京!南京!》的场景设计不仅力图真实地还原1937年12月的南京城,还极大地体现了导演陆川的个人风格,具有舞台化与仪式化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据介绍,为了还原真实的南京城,剧组在吉林长春斥资3000多万元,极大程度上复原了这座溃败的南京城。从影片整体的呈现效果来说,剧组的良苦用心是非常值得的。昔日的六朝古都在影片的呈现下仿佛是人间地狱,断壁残垣、遍地瓦砾、浓烟滚滚,面对此番景象,观影者也好似回到了那个悲痛的时刻与城市。还有耸立于瓦砾之间的中山像,在这城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的时刻成为了极大的讽刺。巍峨的南京北城墙挹江门下发生的更是令人异常悲痛的事件,日军还未出现,城内的防军便与宋希濂部的国民军就出城与否产生了激烈的对抗,死伤无数。在这样的场景设计下,影片具有极大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同时,影片的场景设计还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具有舞台化、仪式化的特点。所谓舞台化就是把电影中发生的故事地点转化为舞台场景,例如日本士兵举行祭祀以庆祝胜利的场景,这时的南京城外不再像是一个地点,反而成为了日军表演的一个舞台,抛开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民族情绪,日本士兵表演的鼓乐、足舞的确具有极大的艺术性与观赏性。而仪式化指的是讲有特定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程式化的处理,如难民营中选取慰安妇的那个场景就极具仪式化,一个个瘦弱的手掌缓缓举起,在明亮的光影中变成了一种神圣的仪式。舞台化和仪式化的场景设计使得整部影片的意蕴更加深刻。

(二)场景设计对影片情感的表达

电影《南京!南京!》极具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场景设计,使得整部影片的情感得到了更为有效的表达,观众得以在一个真实而又充满意蕴的环境中体会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

昔日的六朝古都南京城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摧残下成为了一片废墟,影片对残败的南京城进行了极大的还原,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对这座古老城池的惋惜,以及对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人们的巨大同情。曾经高高耸立的中山像,也在日军的暴行中轰然倒塌,与之一起倒下的还有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而那巍峨的挹江门也阻挡不住逃窜的中国军民,这是对战争背景下人们苦难的描述,也是对战争背景下人性的拷问。在这样的场景设计之下,观影者仿佛亲自经历了那场战乱,无数的观众也因此留下了悲痛的泪水。

而日军祭祀的那场戏,虽如舞台上的歌舞表演一样极具观赏性与艺术性,但在死伤无数的南京城里,却成为了极大的对比与讽刺。侵略者可以在欢声笑语中载歌载舞,失败者却只能任人宰割。难民营中为获得过冬的物资,100名中国妇女举起了自己瘦弱的双手,明亮的光影中,这一双双举起的手,成为了一种神圣的仪式,代表的既是失败后的绝望,又是在绝望中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看到这里,观影者也不免被那些市侩而又伟大的女人深深地感动,在国破家亡的时刻,作为女人,她们不能拿枪作战,却依旧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国家与民族的重担。

结语

《南京!南京!》作为一部历史战争类题材的电影,使用了战争片所偏爱的黑白色,而在景别、场景设计等方面则体现了青年导演陆川的个人风格。陆川使用独特的视觉语言艺术,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全新的诠释,既表现出了浓浓的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感,又引导观众在冷静的思维视角下对这场战争与屠杀进行重新的审视,对战争背景下的人性进行纵深的思考。

[1]高楠.色彩赋予电影艺术的视觉语言与情感语言[J].戏剧与影视,2013(12):111-112.

[2]安宁.论当代电影艺术视觉语言的审美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0(18):135-136.

杨 磊,男,吉林九台人,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环境设计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景别语言艺术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动画艺术创作中视听语言应用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