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16-11-16 12:58胡小桃赵玉龙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价格波动农产品

胡小桃+赵玉龙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趋势,并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法考察了我国地区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空间特征;进一步从供给、需求以及国际市场等层面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建立计量模型,采用2002-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成本、需求以及国际市场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农业技术进步则明显抑制了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和波动;东部地区农产品价格主要是受到需求“拉动”作用的影响,而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农业生产成本等“推力”作用的结果,农业技术进步对西部地区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波动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农产品 价格波动 空间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产品,既是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消费品,又是非农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其价格的超常规波动不仅关系到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在波动中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在2002年至2013年期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基本呈上涨趋势,除了2009 年出现过小幅度下跌外,其余年份都在上涨,尤其是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较上年同期上涨了13.1%、18.5%、14.1%、10.9%、16.5%。

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已引起众多学者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成因进行了探讨,根据已有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需求因素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导因素,如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2011),马敬桂、李静和樊帆(2011)以及王保乾、李勇(2013)等学者。二是强调供给因素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根源。持此类观点的学者有Zhang & Reed(2008),石敏俊等(2009),杜两省、周彬、段鹏飞(2012)。三是认为农产品价格波动还受到外部输入因素如汇率和国际农产品价格因素的重要影响,如Benavides(2009),刘艺卓、吕剑(2009),以及王孝松、谢申祥(2012)等。此外,部分学者认为是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如胡冰川(2010)构建 VAR 模型发现消费价格指数对农产品价格具有单向影响,同时货币、国际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对农产品价格也有影响。张明、谢家智(2012)采用动态面板 GMM 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发现,农资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国际农产品价格是中长期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驱动因素。李正辉、夏雨薇(2014)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通货膨胀和农产品生产成本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关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尽管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但现有文献主要是基于国家层面来研究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对区域农产品市场的分析显得较为薄弱,我国农产品区域差异大,农产品价格波动成因也有较大不同;并且关于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很少关注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而农业技术进步也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最后,绝大多数学者是运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大多数省份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在2002年以后才开始记载,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样本容量偏小。因此,本文采用27个省市区12年的面板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空间特征;从全国层面探讨各因素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同时关注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考虑了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及空间特征

(一)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趋势和特征

图1显示了1990-2013年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的变化,图2显示了2003-2014年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季度指数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样本期间,我国农产品价格虽然存在阶段性的波动,但总体趋势明显上扬,尤其是2000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十分明显,上涨刚性较强,并在2013年达到337.84。第二,根据环比指数和季度指数变化趋势,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大。农产品价格常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暴涨或暴跌,近两年来才稍有平缓。其中有近10个年份相对上年同期上涨10%以上,尤其是1994年较上年同期上涨了近40%,1999年下跌幅度超过10%。第三,我国农产品价格涨多跌少。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年份较多,而下跌的年份相对较少,样本期间的24年里,仅有7个年份农产品价格出现下跌,其余年份都是上涨。第四,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有较强的周期性,波动周期较短。我国近10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大概可以分为3个周期,第一个波动周期为2002-2005年,第二个波动周期为2006-2008年,第三个波动周期为2009年至今;三个波动周期的波长、波距以及峰值各不相同,周期重复性低。

(二)我国区域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空间特征

进一步考察我国区域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空间特征。选取我国27个省区(剔除港澳台地区、天津、重庆、西藏、上海)2002-2013年的农产品生产价格环比增长率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其中,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的是 Rook一阶空间权重矩阵,使用的软件为GeoDa。具体见表1、表2。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3年和2007年省域农产品生产价格的Moran's I指数为负,但并不统计显著;其余年份的Moran's I指数值都为正,且基本上是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表明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在空间上表现出地区之间的空间依赖性,即农产品价格相近的地区倾向于在空间上集聚。

表2给出了2002、2008以及2013年农产品价格的Moran散点图所对应的省份。由表2可知,在2002年的Moran散点图中,除贵州、湖北、江西这三个中部省份外,位于第一象限(高-高)和第三象限(低-低)的都是东西部地区,但东部省份主要处于低值聚集区,表现为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的省份倾向于和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的省份邻近,如河北、北京、辽宁等。西部大多数省份处于高值聚集区,表现为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的省份倾向于和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的省份邻近,如青海、四川、云南;而中部区域的省份主要位于第二象限(低-高)和第四象限(高-低),空间异质性突出。从2008年和2013年来看,高-高相邻和低-低相邻类型的省域居于大多数,即各区域的省份都主要聚集在第一象限(高-高)和第三象限(低-低),空间正相关性显著,东部仍属于低值聚集区,西部仍属于高值聚集区。就中部而言,在2008年,大多数中部省份处于低值聚集区,而到了2013年,则主要处于高值聚集区。

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价格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集聚效应,不同区域农产品价格的空间相关特征存在差异。东部和西部农产品生产价格的空间相关特征比较稳定,空间正相关性明显,即具有均质性,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始终位于低值聚集区,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一直属于高值聚集区。也就是说,东部和西部存在显著的邻近效应,东部地区的农产品价格比较低而其周围地区也为低值,西部省份的农产品价格较高而其周围也为高值。但中部区域的农产品生产价格的空间相关特征呈现出不稳定性,从2002年的空间异质性到2008年和2013年的空间均质性,从2008年的高值聚集区变为2013年的低值聚集区。这可能是由于中部地区大部分是农产品大省的缘故,各省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又相互影响。当独立性力量超过依赖性力量时,中部的空间特征便呈现出异质性,反之,则表现出均质性。鉴于东中西部区域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地区差异较为显著,故在接下来的实证分析中,不仅从全国层面,还从区域分组层面考察各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与计量模型

许多农产品市场作为充分竞争市场的典型,农产品价格变动往往由市场供给和需求决定;而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农产品价格除受到国内供需因素的影响外,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本文从供给层面、需求层面以及国际市场等层面综合分析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

从供给层面来看,首先,生产成本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内在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生产成本,包括其所涉及的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李国祥,2011)。其次,农产品生产技术进步及生产力决定农产品产出,是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及提高,但由于我国地势条件差异较大,除了东北和中原部分地区以外,在其他一些地区尤其是南方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低,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生产方式普及速度慢,农产品仍属于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先进技术使用率低、优质劳动力缺乏等现象(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2011;杜两省等,2012)。

从需求层面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农产品消费的规模、结构、质量都不断变化,逐渐由以前解决温饱问题向追求绿色、健康的消费方式转变。在阐述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转变时,Bennett 定律常被引用,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肉禽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在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趋于提高;而动物源性食品是通过消耗更多的植物源性产品生产的(杜两省等,2012)。因此,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促进了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而促使农产品刚性需求旺盛,拉升农产品价格。此外,经济发展所带动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业用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降低务农人口,从而改变农产品供需关系,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从国际市场层面来看,国际市场因素对农产品价格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一些主要农产品自给率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贸易逆差存在扩大趋势,到201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490.74亿元,其中粮食贸易逆差达到44.06亿美元,油料贸易逆差达到397.4亿美元,棉花贸易逆差达到119.58亿美元(赖明勇等,2014),因此国内农产品价格受到国际农产品价格、贸易形势影响作用大。而近年来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在2008年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出现大幅攀升之后,2009年出现大幅度下跌,而从2010年开始,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呈全面上涨趋势,直到2013年,国际玉米、小麦价格呈持续下行走势,下半年国际大米价格大幅下跌,全年粮价下降明显。随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日益交融,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势必会影响到国内农产品价格。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已有研究,建立分析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如下:

lnapiit=β0+β1 lntechit+β2 lnapcit+β3lnrdpiit +β4 lnwpait + ui + εit (1)

Rapiit=α0+α1 lntechit+α2 lnapcit+α3lnrdpiit +α4 lnwpait + ui + εit (2)

其中,ln表示对相应变量取对数,变量api表示农产品价格,采用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衡量,Rapi表示农产品价格的定基增长率(以2002年为基期),ui表示截面固定效应。供给方面,变量apc表示农业生产成本,采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来衡量;农业技术进步变量tech的度量,借鉴曾先峰的方法,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万人)、农用化肥施用量(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年)以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四个指标作为投入变量,以2002年不变价格表示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为产出变量,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出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分解指标技术进步来表示农业技术进步。需求方面,采用城镇家庭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变量rdpi来反映。国际市场方面主要考虑了国际农产品价格,用经过汇率调整的国际食品价格指数wpa来表示。

实证分析采用的是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样本区间为2002-2013年。由于天津、重庆、西藏、上海的数据缺失严重,所以在剔除这些省份后样本最终包括我国27个省市区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其中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均以2002年为基期进行了定基化处理,城镇家庭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以2002年为基期进行了指数化处理。所有基础数据均来自各省市历年的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历年)、相关年份的《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以及国际粮农组织相关网站。

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进一步结合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截面固定效应方法估计模型(1)和(2);同时考虑到我国农产品生产和价格变化区域差异较大,因此,进一步将所有样本省份区分为东、中、西部地区,分区域进行回归,考察东、中、西部地区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差异,其中东部区域包括辽宁、北京、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海南9个省市区,中部区域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8个省市区,西部区域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四川、陕西、贵州、云南、广西10个省市区。

表3给出了基于全国样本的回归结果。根据回归结果,有较弱的证据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市场需求以及国际农产品价格等变量的对数项的回归系数在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比较而言,即使在采用不同被解释变量的模型中,农业生产成本对数项变量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都要远远大于其他变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业生产成本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另外,农产品市场需求对农产品价格的增长和波动产生了较大的“拉动”作用。近1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大幅上升,对农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加之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这些因素叠加从而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和波动。此外,自2003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内外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传导效应显著增强。而农业技术进步对于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和波动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然而,正如前文现实观察所表明的,样本期间我国农产品价格呈明显上涨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从而导致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会快于农业技术进步率的提高速度;另一方面是源于我国目前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和投资力度不够,农业技术进步缓慢,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进而使得农业技术进步对于稳定农产品供给、调控农产品价格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

表4给出了区域分组回归的结果。从供给面因素来看,东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于农产品价格上升和波动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中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于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作用比较模糊,而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于农产品价格上升和波动的影响作用在较大程度上显著为负的,农业技术进步的提高会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减弱农产品价格波动。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成本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显著为正,但这种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各地区人均收入的提高对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波动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作用显著。此外,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国际市场因素对各地区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基本上显著为正,但与农业生产成本与市场需求因素相比,国际市场因素对各地区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动趋势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分析方法考察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空间特征,发现我国农产品价格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集聚效应,不同区域农产品价格的空间相关特征存在差异;进一步从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国际市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机制,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成本、市场需求以及国际市场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显著为正,较弱的证据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和波动。进一步将所有省际样本区分为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分组回归,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是影响各地区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技术进步对各地区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作用比较模糊。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从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综合应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的压力。在生产领域要大力推动农资产品市场化和规模化生产,努力提高农资产品的供应能力,而且在消费领域也要适度扩大对农户进行农资综合补贴的范围,提高农资综合补贴的额度,建立农业生产成本与农资综合补贴之间的联动机制,当农资价格上涨时,农资综合补贴也应该相应增加以缓解农资价格攀升带来的成本压力(张明等,2012)。其次,加大我国农业技术开发和科研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投入,努力提升农民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大力挖掘农业技术进步稳供给的潜力。再次,注重防范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在贸易全球化和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要注重防范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优化主要农产品的贸易结构,对于进口量大的农产品,可以适度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以减少外部冲击。最后,在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农产品价格政策。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异质性,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导力量存在较大差异,我国需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政策。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应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的需求监测,科学设置警戒线,当市场需求超出合理区间时,可以及时跨地区进行调运和补足供给;而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应主要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力度、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着手。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机制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3)

2.马敬桂,李静,樊帆.货币供给冲击对我国食品价格水平的动态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4)

3.王保乾,李勇.农产品价格与通货膨胀互动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3(12)

4.Zhang & Reed..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the World Crude Oil Price on Chinas Agricultural Commodity Prices: The Case of Corn, Soybean, and Pork[R]. Souther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2008,2

5.石敏俊,王妍,朱杏珍.能源价格波动与粮食价格波动对城乡经济关系的影响——基于城乡投入产出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09(5)

6.杜两省,周彬,段鹏飞.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的互动机制及共同原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6)

7.Benavides, G.Price volatility forecasts for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n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volatility models,option implied and composite approaches for futures prices of corn and wheat[J]. Management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9(3)

8.刘艺卓,吕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9(3)

9.王孝松,谢申祥.国际农产品价格如何影响了中国农产品价格?[J].经济研究,2012(3)

10.胡冰川.消费价格指数、农产品价格与货币政策——基于2001-2009年的经验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0(12)

11.张明,谢家智.成本驱动、外部输入与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J].农业技术经济,2012(5)

12.李正辉,夏雨薇.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研究[J].湖湘论坛,2014(3)

13.李国祥.2003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2)

14.赖明勇,龚秀松.湖南农产品价格研究报告(2014)[R].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价格波动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市场猪肉价格波动的内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