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以来中国画又称“丹青”,色彩在传统中国画中的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色彩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工笔画构成中的一部分,其地位独特而重要,有着不可忽视的迷人魅力。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环境的多元化,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画中笔墨、形神等问题的讨论愈加深刻,对中国画色彩的研究探索也由原先的缺失,到而今的渐成系统。中国画以其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风格,在现今时代的绘画发展潮流中占有越来越特殊的地位。
关键词:工笔画;艺术;中国画;绘画
当代的工笔画进入了一个极其关键的境地,即如何在守住传统工笔画底线的同时,顺应时代潮流,结出和当今社会发展契合的工笔画艺术果实,成为现今社会精神文明的优秀文化载体和当代人表达内心情感的恰当途径。用以表现最终画面效果的形式语言的发展占据了工笔画传承延续中的重要地位。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研究工笔画形式语言的表现就成为了研习工笔画的重要切入点。色彩的使用在工笔画的发展中意义重大。
该领域的研究著作很多,古代的各家画论也几乎都有涉及此方面的阐述,全面梳理总结中国画色彩颜料的属性及使用技法,也深入的分析了中国画的设色程式及其色彩美学。将论述中国画色彩自成体系学说的研究著作,则多为近些年刊发,研究内容大多有中国画色彩的历史溯源及发展概况,中国画色彩学说(赋彩学说)的由来及学术分析,及被各个著作都不吝提及的五行与五色的联系(及相关五方五侯等学说),色彩与传统文学的接轨,以及由古至今在中国绘画史上对中国画色彩产生影响的各家思想理论等等,介绍非常全面系统,很有利于学习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现存文献讨论问题覆盖全面,入手整体,在思想渊源、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上都有相当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但在诸如“中国工笔画色彩是如何在画面表现中产生什么样的作用”等类似理论回归画面的细节问题上,并没有十分深入的解释。同时在对中国画的当前发展的判断和未来方向这一问题上,都存有疑问和不确定性,这也和身处此环境,而不能以旁观者清的态度看待此问题有关。这也是现在研究中国画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中国画色彩溯源久远,自上古时期就可见于人类生活痕迹之中,在阴阳学说与五行体系合流之后形成完备的五色体系。五色体系是中国画色彩的基础,由此衍生出中国画所有颜色系统,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五行色彩理论是中国古代绘画设色的依据。五色,青、赤、黄、白、黑,由此衍生万色,如五间色,青赤得紫,赤黄得縓,黄白得缃,白黑得灰,黑青得綦。早在隋唐时期,间色的使用就已臻化境。五色一出,万物万色皆由此生。这一点倒是和西方色彩理念不谋而合,红黄蓝三原色再加上白、黑,就是这么简单的五个颜色,能调和出千万缤纷绚丽的色彩。
在中国绘画史的中后期,中国画色彩语言被弱化,水墨以玄色的表征占据了主要的绘画语言世界。墨色的使用是中国画色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蕴含了无穷变化的五色世界,排除掉色彩的作用,完全用素色水墨营造了一个无尽遐想的黑白空间世界。文人画重墨轻色是有其选择的必然性。设色与水墨只是画家在画面中所赋予的精神旨归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中国画中的色彩起源之初就与人的内心世界息息相关,是文化思想在具体作品上的映射,有其严格的程式化,充满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的工笔画,勾线填色、色线分离,是其最大的特点。在工笔画的设色问题上兼做到色墨协调与色彩不腻不娇,是工笔画创作的主要要求。
中国工笔画色彩有其独特的语言,具有“浓不堆垛,淡不轻薄”的特色,要求在设色时薄中取厚、由浅到深,追求一种清雅含蓄,浑厚华滋的效果。反映在中国画色彩上的主观选择,重视着人的内在精神体验,就形成了中国画色彩运用的程式化。
传统工笔中的色彩运用被称之为“设色”,主要是因为中国画并不刻意模仿写实物象的色彩变化,它注重的不是客观的真实再现,而是一种类型化处理,及象征的表现手法。中国画设色更多的将关注投放在画面形象色彩的内在本质上,“随类赋彩”概括了对象表面复杂多变的颜色,极其简练的展现了多彩的世界。中国画的色彩理念别具一格,其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很多象征功能,这种将某种物象固化为特定颜色的风格,使得画面感染性远远加深,极具味道。著名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就以其极具装饰意味的典雅设色传世,艳丽而不芜杂,颜色极为好看,感染力极强。
在文人画兴起导致了对色彩的必然选择之后,中国画削弱了其色彩语言。但是文人画的选择是由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和文人画家抒发内心情感要求的必然结果。在中华文明前期蓬勃发展的时候,伴随的是绚烂的色彩观,而在封建文明衰落的后期则生长发展了清雅飘逸、格调高雅的水墨艺术。放在如今的精神气候中,我们自己的色彩语言会向何方而去,是中国画画家重要的努力方向。
谈到色彩不可避免的就是中西方绘画的色彩差异。中国画色彩是不同于西方色彩的另一种色彩构成体系,更加主观及形而上,更加重视描绘精神世界里的东西,有选择地抛弃掉物象部分实际颜色的干扰,在绘画的精神层面走的更深。
对中国工笔画色彩的探索仍应多关注传统的色彩语言。在充分理解感知中国画所寄情的宇宙哲学及美学意境后,传承千年中国传统的绘画文化,将古老而精妙的色彩语言契合在现代文化之中,完成传统语言的现代化转变,回归原初中国画色彩所追求的“天人相谐”的精神境界是当下中国画色彩的重要关键所在。当代对中国画色彩探索上,不乏新作,却因没有足够的笔墨功夫和坚实的理论知识支撑,导致了部分在五花八门的技法之下,创作出的作品缺少耐人寻味的品质和精神,没有感人至深的画面力量。创作作品超前而理论滞后,也带来了很多不得不面对的严肃问题。要在原有审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突破。当代中国工笔画色彩的“寻根”之行仍在继续。
作者简介:陈冰蕊,1992.02,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