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雕刻家

2016-11-16 10:31刘腾闻辛荣
大观 2016年9期

刘腾闻 辛荣

摘要:莫迪里阿尼从1906年来到现代艺术之都巴黎后,他的艺术总是以反传统的面目出现,不断的创新,成了其整个艺术生涯的主旋律。早年主要从事雕刻,受非洲黑人的雕刻影响,造型风格粗朴浑厚,略带夸张,具有某种装饰意味。

关键词:莫迪里阿尼;女性头像;女性全身像

阿梅地奥·莫迪里阿尼(1884—1920)生于意大利的利沃尔纳,卒于巴黎。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是小商人,母亲则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并且精通文学的教师。莫迪里阿尼排行老四,自幼体弱多病,不得不中途辍学,而他学习绘画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在身体恢复健康后,他被送到当地有名的印象派画家古格列尔莫·米歇利的画室学画,四年后,进入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自由人体画学校研修,1903年转入威尼斯美术学院深造。

1906年,22岁的莫迪里阿尼来到巴黎,从这一年开始,对莫迪里阿尼的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1907年在法国巴黎秋季沙龙推出了塞尚绘画回顾展,莫迪里阿尼深受塞尚绘画的吸引,给了他深刻的启示。

保罗·亚历山大是收集他作品的第一人,他对莫迪里阿尼的成功的初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09年,莫迪里阿尼经他介绍,认识了本世纪最伟大的现代雕刻家之一、刚刚居住巴黎不久的罗马利亚人布朗库西。

布朗·库西的早期作品受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影响,可以看出罗丹和罗素的痕迹,同时还受到马约尔的启发。但在研究形的单纯性、纯粹性方面,布朗库西拒绝进入任何流派,从而保持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布朗库西用夸张而概括的手法,出色地表现了波嘉尼小姐的神态。这件作品是布朗库西在成熟时期最有影响的作品。他从原始和民间雕刻中吸取营养,作品塑造表现出古朴、稚拙的美。同时利用雕塑材料的特性,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

在威尼斯国立美术学院二年级进行雕刻训练时,莫迪里阿尼就萌发了要当雕刻家的愿望,来到巴黎后还一边尝试石料的雕刻,在与布朗库西交往后,对雕刻的热情更加强烈的燃烧起来。竟放下了画笔而在布朗库西的指导下,全身心的投入到雕刻创作中。从这一年一直到1915年,在长达六年的时间中,自认为是雕刻家的莫迪里阿尼心无旁骛,专门致力于雕刻。他从布朗库西那里学到了大胆而适度的变形简化,又从非洲人像雕刻特别是面具造型中借鉴了拉长脸部线条的处理方式。莫迪里阿尼遗留下来的雕刻作品有25件,这个数目仅仅是他雕刻作品中的一小部分。因为莫迪里阿尼追求完美,经常对自己的作品定期进行严格的评判筛选,然后对那些自认为不够理想的作品都毁掉或者抛弃掉,在保留下来的这些雕刻中绝大多数是女性头像,另外还有几件女性全身像和女像柱。

莫迪里阿尼不属于1910年左右流行的现代雕塑流派,例如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他受到布朗库西的影响,其雕塑语言简洁而洗练,但他又没有跟随布朗库西走抽象化的道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写实作风,并努力给他那些带有装饰性色彩的雕像注入感情内容。在莫迪里阿尼时代,年轻的雕塑家们有一种反罗丹的倾向,他们认为罗丹的印象主义雕塑过分满足于巴洛克式的装饰趣味,而且把雕刻软化了,即使是铜铸和石雕作品也带有一种浓厚的粘土气息,拯救雕刻的唯一办法是在石头上直接雕刻。

他们都羡慕原始雕刻通过简洁单纯的雕刻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他们尽可能少用自然主义的描绘方法,而用简化。变形和夸张的造型去表达强烈的感情。莫迪里阿尼正是这种新观念和新倾向的支持者。他的雕刻作品都是从石材直接雕刻而成,为了突出石质之坚硬,他的训多作品甚至只是稍稍雕刻即可告完成。看上去极为粗糙和简单的那些雕刻并非半成品,那种单纯的古拙味正是他所追求的。莫迪里阿尼的雕刻作品大多是石灰石的。在他看来,石材本身的区别并不大,重要的是赋予雕刻用的石材以坚硬的感觉。

莫迪里阿尼从不在他的雕刻作品上刻注创作日期,也不给作品取名。他的女性人像雕刻被笼统的称为《头像》。事实上他的所有头像共有着类型化的面貌:弧形的眉、杏仁眼、过分拉长的鼻梁、极小的嘴和垂直的颈顶。现藏美国明尼阿波斯博物馆的一座《少女头像》是莫迪里阿尼众多女性头像中最为完美的。夸张而不失优雅的变形充分展示了少女的宁静和妩媚,鹅蛋型的脸庞丰满而柔润。打磨的光滑的表面、圆雕与印刻线条的结合很好的表现了石材的质感,雕刻家对后头部不作雕琢,而保持着方体石材的本来面貌,却在前额有刻画出头发的刘海,可谓粗中有细,一件矫饰主义的雕像就这样获得了优美的个性化特征。

作为雕塑家的莫迪里阿尼还曾涉猎过一个特殊的题材“女像柱”,这种建筑装饰雕刻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曾极度发达。莫迪里阿尼梦想创作一组石雕女像柱,他把它们叫做“温柔的列柱”,它们将安放在“美之神庙”的四周,作为献给人类而不是诸神的礼物。遗憾的是,由于经济能力、材料和体力的限制,他这一梦想几乎没能实现。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女像柱》(1913——1914)是莫迪里阿尼仅存的一件女像柱雕刻作品。他是从一块建筑用石上雕刻出来的,但被人忽视并摔断了。建筑师皮埃尔-恰罗让雕塑家利普奇茨把它修补好,1929年以前它一直被安置在这位建筑师的花园中,1951年被博物馆收藏。这件作品中,人像呈蹲跪姿态,上托的手臂、微微弯曲的躯干、丰满的双乳以及一蹲一跪的两条腿在造型上呈现出丰富的曲线,整个形象显得饱满而富有力度。不过,关于这一题材,莫迪里阿尼画了大量的素描、水彩和水粉画。这些带有速写性质的纸上作品亦被世人视为莫迪里阿尼的杰作,因为像他所创作的任何作品一样,这些速写同样显示了艺术家心灵的优美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这写速写中的每个人像都蹲在基石上,两腿弯曲,头偏向一边,眼睛下望,神情宁静。它们不仅只有轮廓线,还有着坚实的体量和立体感觉。

莫迪里阿尼清楚的认识到多病的身体所能给他的艺术家生涯不会太久,在有限的岁月里,他必须在雕塑和绘画之间做出选择,。他最终选择了绘画,因为无论从体力还是时间上来说,雕刻对他有点勉为其难。但无论如何,这段雕刻创作经验对他后来的绘画艺术是大有裨益的,他把在雕刻创作中建立的一整套风格化的造型语言移植到绘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作者简介:刘腾闻,女,陕西西安人,2014级美术史论系艺术教育管理学生,专业:艺术教育管理。辛荣,2014级美术史论系艺术教育管理学生,专业:艺术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