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现状与思路

2016-11-16 09:27邵小梦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摘 要】 本文对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了集中调研,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的配备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做法。要将寒暑假少儿培训的年龄段放宽,逐渐使其成为常态馆站活动品牌;帮助开展家庭早教活动,对主妇进行培训,提升全市的早教水平;创作编排一批反映夫妻同心家庭和谐的歌舞戏曲作品,在馆站、广场、社区等场所演出;以举办家庭联谊会等活动,促进家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增加举办针对特殊家庭的送文化活动,实现常态化。

【关键词】 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现状;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1]为响应此号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拓展和全面覆盖,我们针对渭南不同的家庭分别对其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了集中调研,并从调查掌握的一手资料出发,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的配备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做法。

一、渭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调查

本次调查历时15天(7月22日-8月5日),在文化馆内、广场公园、社区活动设施附近、农家小院、城市中心商业区五类场所各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共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3份,问卷有效率为96.6%。有效问卷中(家庭类型是复选项,部分家庭属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双职工家庭256户,空巢家庭154户,主妇家庭73户,跨地域婚姻家庭66户,暂住家庭96户,留守家庭55户。

1、双职工家庭子女的培训需求

“双职工家庭”在本调查中指夫妻双方都因为工作而缺乏时间照顾子女的家庭。这种家庭类型在子女入学(入托)前或已入学(入托)后的寒暑假期间,孩子一般由隔代长辈照顾或参加各种收费培训班,对少儿培训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较高,256户中有230户提出此要求,直接意愿率达89.8%,对礼仪讲座和家庭需求的分别为11户和15户,直接意愿率分别为4.3%和5.9%,提出其它需求的较少。

2、空巢家庭对活动频次的需求

空巢家庭是无子女或子女在外地求学、工作、经商的家庭。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者主要集中在46-59岁和6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空巢家庭,一般通过抚育宠物或参加棋牌类游戏来派遣孤独,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极为热心,平时活跃在广场公园,参加戏曲自乐班、锣鼓秧歌队、广场舞等活动。他们对大型演出、大型展览、自乐班扶持的需求最高,在154户中,分别达到151户,145户,120户,直接意愿率为98%,94%,78%,对其它需求较少。

3、主妇家庭对育儿培训和交流的需求

主妇与孩子昼夜相处达16小时以上,对于有入学(入托)前的孩子的家庭来说,甚至长达24小时,此外还要承担繁琐的家务,与他人交往的时间和机会都比较少。她们对免费早教的培训兴趣很大,但大多对公共文化服务了解较少,因此在调查到的73户主妇家庭中,仅有46户选择早教培训,直接意愿率为63%。此外,她们对开展家庭联谊活动或亲子游戏的兴趣较大,有42户选择了家庭交流,另有12户填写了亲子游戏(其中有3户已选择家庭交流),综合两项结果,具有此类意愿的主妇达70%,甚至超过了问卷中设定的早教培训。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4、跨地域婚姻家庭对和谐的需求

跨地域婚姻的夫妻双方由于来自不同文化区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比来自相同地区的夫妻更容易产生矛盾。这一点,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感受较深,被调查的66户跨地域婚姻家庭中,半数以上自诉发生过较大的争吵,少数争吵达每月1-3次。比较有趣的是,男女双方均表示对方需要参加礼仪培训,规范自己的言行,也有少数提出对自己规范言行的思考。在渭南已连续开办礼仪系列讲座“秦东女子课堂”多期后,有女性提出也应该开开“男子课堂”,让自己的丈夫接受教育。

5、暂住家庭对认同的需求

本次调查涉及在渭南暂住的家庭96户,其中以商户居多,从整体的调查结果来看,在渭南居住5年以上的家庭已基本融入这里的生活,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与定居本地的家庭没有明显差异。居住时间较短,尤其是几个月到两三年间的暂住家庭则表现出较强的认同感诉求,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了解较少。一些人提及了公共教育资源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文化需求层次较高的缘故。此类家庭暂时没有表现出对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具体需求。

6、留守家庭儿童对文体设施使用的需求

本次调查涉及留守家庭55户,除2户来自城镇外,其余53户全部来自农村(由于近几年关中乡村经济持续发展,留守家庭在农村家庭中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53户农村留守家庭中,在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对儿童进行了重点访谈。令人意外的是,许多儿童对文体服务设施提出了较多的诉求,他们反映村广场一般和村委会建在一起,大部分时间都是围墙上锁,里面的健身娱乐设施和农家书屋只有上面来人检查才会开放。多个村委会则表示,广场建成,设施到位后,全面开放过一段时间,但发生过几起孩子打闹摔伤的事件,为此孩子的监护人与村委会发生了纠纷,因此后来就改成谁家孩子要来玩耍,必须由家里老人亲自带着到村里拿钥匙。很多老人却表示,这样做太麻烦。

二、渭南公共文化服务的配备现状

1、少儿暑期培训班

近年来,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高等院校招聘了书法、美术、舞蹈、动画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10余人,使培训工作的广度得到拓展,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2015年7月13日开始,同时举办了“绘画班”“手工班”“毛笔书法班”“硬笔书法班”“舞蹈班”等五个少儿培训班。此后连续五周,五个少儿班天天有培训,累计百余课时,为200多名7-12岁的少年儿童提供了培训。

2、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体验月活动

2015年7月22日,渭南市首期非遗传承青少年体验月系列活动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启动,首站在临渭区体验了秦源黑陶,到华县体验了皮影戏、肘木偶。7月30日抵达大荔,参观了民俗园,体验了朝邑剪纸、渭北面花等非遗项目。体验活动由非遗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并为中小学生进行非遗知识讲解普及和咨询服务。整个活动过程均由电视台跟随拍摄,并统一在公共教育频道教育在线栏目播出。

3、扶持自乐班建设

据初步估算,渭南中心城区共有各种自乐班100余个,其中仅秦腔自乐班就在40个以上。渭南采取的自乐班扶持手段主要包括:一是赠送乐器、服装、道具等演出器材。二是组织演出交流活动,目前秦腔自乐班大赛2011-2014已连续举办五届,起到了交流提高,繁荣自乐班建设的效果。三是提供练习场地和培训机会。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搬迁新址后,在培训楼专门配备了自乐班练习场所,并邀请戏曲专业人员对自乐班的骨干进行培训。

4、作家免费签名赠书

许多读者反映,渭南还没有一个市级的图书馆,现有的临渭区图书馆书籍较为陈旧,难以满足需要,一些书需要专程到西安去购买。为此,2015年6月26-28日,在渭南城区朝阳公园举行了“三秦书月˙书香渭南”作家签名赠书活动。文化艺术中心、渭南作协、新华书店等联合展示图书千余种上万册,现场签名赠出400多册。此外,今年7月15日,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唐仙惠还把个人编撰的非遗专著《大河古韵:东雷上锣鼓》赠与传承人及上锣鼓传习所。

5、秦东美丽女子学堂

该活动以“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综合素养、建设高尚家风”为宗旨,采用“长期专业培训+定期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围绕“传统文化与生活礼仪”“养生与膳食”“形体与妆容”“家教与家风”四个主题板块,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使全市女性在提高自身学识、素养、品位的同时,真正成为社会和谐、城市文明、家庭幸福的重要源泉。活动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启动,首场邀请到南开大学刘梦教授,市直机关、各部局的女干部、女职工、渭南师范学院艺术系的师生等500多人参加了活动。6月10日的讲座以“亲密关系”为主题,邀请到吴英慧、曾金池夫妇主讲。

6、新春义墨进万家

活动从2013-2015年连续举办三届,对联由市楹联协会、市书法家协会与市文化艺术中心书法干部创作书写。送对联进家庭的渠道主要有五种:一是由社区工作人员领取后统一发放;二是居民到文化艺术中心对联书写现场领取;三是登门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发放;四是由非遗工作者领取,登门送给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五是对文化馆站扶持的各种自乐班成员进行统一发放。整个活动持续15天左右,每年发放对联均在1000幅以上。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做法

1、将寒暑假少儿培训的年龄段放宽,并逐渐使其成为常态馆站活动品牌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现试开展的馆办少儿活动年龄暂定为7-12岁,但从本次调查来看,对少儿培训提出直接诉求的家庭总数达271户,占调查范围的56%。其中大约有三成左右的家庭孩子在此范围之外,如果从城区家庭总数的角度来考虑,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数据。如从便于管理角度出发,可选择分年龄阶段集中管理的办法。如2015-2016学年寒假期间举行10-15岁的少儿培训。

2、帮助开展家庭早教活动,对主妇进行培训,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全市的早教水平

主妇对早教辅导的需求达63%,且目前早教以医院和私立早教机构居多,存在收费较高等门槛,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表现了起点上的不公平。根据机构职能设置,公共文化服务是进行倾斜和弥补的有效手段。可以举办主妇培训班,可以为其集中开设礼仪、简笔画、素描、书法入门、音乐基础、舞蹈动作、文学知识、科学常识等课程。主妇水平提高了,对孩子的早教方式也就跟上了。对于那些表现积极,成绩优秀的主妇,还可以通过文化志愿者招募的形式,充实到家庭早教的队伍中来,予以适当补助。在此过程中,主妇也能满足自己与人交往,分享育儿经历的自我实现需要。

3、创作编排一批时代感较强反映夫妻同心家庭和谐的歌舞戏曲作品,在馆站、广场、社区等场所演出

近些年来一些影视剧作品为了片面提高收视率,媚俗之风盛行,主人公出则豪车,住则别墅,使用高档服饰化妆品,在人际关系上则是职场、官场、后宫、家庭争斗不休,夫妻、婆媳之间矛盾重重。公共文化服务要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可以创作编排一些反映夫妻、婆媳和谐相处,但又合情合理的作品,在各公共演出平台中进行推介。[2]尤其是可以从现实婚姻中寻找相爱、热恋、争端、冲突、磨合、融洽主线的题材,为社会公众量身打造喜闻乐见的作品。

4、以引导或辅导举办家庭联谊会等活动,促进家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可以举办类似家庭才艺展或亲子游戏等活动,增进家庭和家庭之间的了解,进而为人们了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提供基础。对于农村或社区举办的“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也可以在活动进程中增加歌舞、戏曲、书画等才艺展示内容,以增加活动的喜庆氛围,增强人们对该类活动的记忆,对冲淡活动的竞争和冲突也有一定的效果。在农村或城镇社区举办该类活动之前,可提前邀请文化馆站的专业人员对节目和内容进行指导,提高活动的艺术水平。

5、增加举办针对特殊家庭的送文化活动,实现常态化

对暂住家庭和留守家庭以及本次调查因多方考虑没有涉及的单亲家庭来说,主动的文化诉求较少。但从公共服务的公平角度来说,他们恰恰是最值得倾向的对象。这个方面,可以与妇联、民政机关、街道办、社区开展合作,为那些特殊家庭分布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送文化活动,在一些节庆期间,甚至可以和送物品结合起来,满足特殊家庭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要。[3]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N].人民日报,2014-01-30001.

[2] 王永和.论艺术创作生产与公共文化服务[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6.112-113.

[3] 陈碧茜.特殊家庭系统考验社工的文化力[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10.03.40.

【作者简介】

邵小梦(1972-)女,陕西蓝田人,硕士,助理讲师,现在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工作,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培训辅导.

猜你喜欢
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
果树在渭南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