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星
北京“798”和“751”,在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心中已经成为艺术、设计和时尚的圣地,包豪斯风格的建筑、幽静的厂区环境、潮流前卫的艺术展示、科技时尚的工业设计、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访客,不仅成为北京工业遗址成功改造的典范,更是被打造成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佳名片。
然而在上个世纪,这两片艺术区却是以北京电子工业区的身份书写着不一样的辉煌。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决定在“一五”期间,在酒仙桥地区建设“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该厂是全国首创的无线电电子元件企业,也是原民主德国对中国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建设过程中几乎集中了原民主德国包括技术、专家、设备生产线等在内的全部电子工业力量。718联合厂的首任厂长李瑞曾经回忆道:“我看过德国20多个厂,其中没有单独一厂具有如此规模的。据我所知,在苏联和社会主义其他阵营的国家中,此类规模的工厂也实属罕见”。此外,同时筹建的还有774厂(北京电子管厂)和738厂。这三个厂的建成,不但改变了酒仙桥地区的面貌,而且标志着中国电子工业的起步。仅建成后的718联合厂,就下属三个分厂和两个辅助性工厂,职工过万人,完全是“二战”时期德国成熟的军用无线电电子基础组建大规模生产工艺技术;同时,参照这一技术,联合厂先后在国内承包了数以十计的组件专业企业,奠定了电子信息产业今后发展的雄厚基础。电子工业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对电子工业的建设、国防建设、通信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永远载入了中国电子工业发展的史册。
1964年4月,第四机械工业部撤销718联合厂建制,六个分厂开始独立经营,成为日后的797、718、798、707、706和751厂,直至2001年,这些厂(751继续独立)才又重新整合在“七星华电集团”名下。
2000年以后,随着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的聚集,以及市区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扶持,这些原有的厂区和建筑逐步发展成如今的规模,俨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交易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宣传平台和文化地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