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淼
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沟通方式,微博已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微博问政的功用日益凸显出来。作为一个可以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微博激发了公众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热情,也为实现我国宪法中提出的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提供了平台。但因为进入这个平台的门槛低、并且还有匿名性,使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内容难以甄别,在某种程度上会损害政府机关与公众的互信关系,不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为使微博问政更规范化、法律化,让其良性发展,我们在坚持保证民众言论的前提下,引导微博问政的有序理性的进行。
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微博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就连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也不例外。他们纷纷开通微博听取民众的心声,并将这一最流行的社会沟通方式运用到参政议政中,让微博问政成为一种潮流。有网友称微博问政的这种新形式,缩小了代表委员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微博的零距离沟通使两会更贴近民生,更人性化。利用网络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将有效地促进问题的解决,使官民之间的距离更加密切。
微博问政的特性
微博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平台,有独特的传播性,只有了解和掌握其区别于其他网络应用的特性,才能发挥出微博问政的最大效果。
非面对面的关注机制。用户在使用微博时,可以对想关注的人进行自由选择,但大多数用户在注册微博时都是匿名的,因而无法得知部分关注自己的人的真实身份,导致无法确定会有哪些群体接收到该用户发出的信息。这种特殊的关注机制,使消息的传播力度和广度与用户粉丝数密切相关,保障了信息能够在广阔的范围内流动。同时,这种机制允许信息接收者可以经过思考后再做出回应,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一些尴尬。
裂变式的传播路径。用户每发出微博之后,该微博信息将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其所有粉丝的页面上,如果该微博被这些粉丝进行转发,这些粉丝作为桥梁把这条信息传递到其他关注者的页面上。这种裂变式的传播模式,极大的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按照“六度空间”理论,微博用户发出的任意一条信息,平均只需要六次转发就可到达任何一个微博用户的界面,而六次转发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点对点的关联模式。在微博中,用户可以关注任何想要关注的人,我们普通人也可以直接和一些名人联系在一起,只要加其微博的关注,成为其粉丝,就可以了解最新动态。这使得微博中的任意两个用户都可以实现直接关联,而不需要借助其他中间环节。除此之外,微博可以通过发私信的方式,与关注对象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就能够减少信息在层层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和失真。
微博问政的现状与不足
微博堪称网络世界的新宠。在过去2010年中国网络发展进程中,微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深深烙下了“微博元年”的印记。 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兴网络应用,微博备受广大群众青睐,也日益成为民众社会参与,表达民意的重要途径。广大公众可以通过微博对社会公共事件进行积极参与,这不仅有利于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的完善,而且也有利于公众通过微博更好地监督政府,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但微博问政也有其不足。
政府机关若不能有效运用微博问政,就会失机、失语、失信。首先,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面临失机的风险。微博问政为信息公开打开了一扇窗,增加了透明度,致使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言行完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一旦官员出现言行不当,就会引来微博关注者的围观和拍砖。因此,有不少官员对微博问政有较重的畏难情绪,不敢触及。这就造成了部分官员对微博问政的忽视和害怕,使我们面临失去掌握微博问政先机的风险。
其次,运用能力上存在不足,面临失语的风险。随着微博问政的影响力在国家重大事务特别是突发事件中的增加,很多党政机关及官员都注册了微博,但据统计,有60%的党政部门微博的信息发布量在100条以下,而发布量在500条以上的不到8%,有48.8%的部门日均发布量不超过一条。所以,虽然党政机关开通了微博账户,却做不到更新和回应,呈现“僵尸微博”状态,使我们面临失去掌握微博问政话语的风险。
再次,舆论引导上存在差距,面临失信的风险。微博问政强调的是相互沟通,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接受舆论监督的方式。官员的一言一行都是要接受公众的监督的。但是很多官员不能做到真心实意的和网民进行沟通交流,他们都是打官腔或是说话模棱两可,例如“有关部门”“正在处理中”等,这些话语都会遭到网民的“板砖”。
运行机制不规范,公众政治参与无序甚至失控。由于微博问政的方式缺乏足够的秩序和有效的监管,所以当微博成为人们交流互动的工具时,就有很多思想言论会受到他人恶意的操控,将民意带往偏离正确的方向。由于微博上注册的用户很多都是匿名的,再加上传播速度快、实时播报等特点,并且发布的内容也缺乏严格的审核,所以微博上的信息泥沙俱下,既有大量的虚假信息,也有政治类有害信息。个别微博网站在新闻标题、内容上故意歪曲真相。比如,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核辐射可能会污染北京、上海”、“大亚湾核电站多次隐瞒安全事故”,以及抢盐、抢粮等谣言在网上蔓延。
信息公开不健全,微博民意征集引导机制缺失。信息发布不及时,没有规律。有的一天发好几条微博,之后再也不发,有的甚至开通微博后都没有发布过信息。有些党政机关没有真正认清和掌握微博的及时性等特点,没有根据这些特点来发布信息,而只是将自己政府网站上的信息在微博上再重新发一遍,把微博当做是第二个政府网站。而且有不少政务微博都是自说自话,只是例行公事的发几条信息,对网民提出的问题或是留言置之不理,这严重影响了网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内部机制不完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相当有限。对自然灾害、犯罪、谣言、群体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或是对本单位负面消息进行处理时,时效性是第一位的,而微博的快速传播性恰好符合这一要求。然而很多党政机关由于经验不足、考虑不充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本应第一时间迅速发布的信息,却因为需要经过层层申请批示,而导致信息发布不及时,让民众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真相,显示出了政府微博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不足。
针对微博问政的不足提出的建议
微博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正确的使用和引导。“微博问政”更是社会创新管理面临的一个机遇与挑战,必须通过政府正确的监督和引导,才能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的作用。
亟需制度保障,建立多元共管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在微博问政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微博问政机制应纳入到政府工作条例中,用成文的规章制度使微博问政制度化、常态化,并以此来对政府绩效进行考核,评估微博的使用效果。这样,政府才能切实的关注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才能切实的把握真实民意,才能将微博蕴含的巨大社会能量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调配,将民众的潜能和力量发挥出来。另外,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求证、查询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及时、畅通的信息发布机制。
对公民参与微博问政监管需要法制化、规范化。为公众营造更为宽松的话语空间和意见交流平台,让公众更好地享有表达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完善与微博发展相适应的规范体系,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这也是微博问政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相应的国家监管部门必须出台符合实际的法律法规,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维持网络基本秩序,同时要增强微博用户的道德自律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完善微博问政。
微博问政需要理性引导。身处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当受到的内外压力过大时,需要通过一种渠道来缓解疲惫和释放不满。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网民很容易针对某件公共事务发出失实的、甚至扭曲的言论,其中隐含着一定负面情绪的宣泄。对此,传统媒体应义不容辞地对公众进行理性引导。因为发布信息者的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对所接收信息的真实性,而主流媒体则具有更高的公信力。所以在真相没有出来前,主流媒体应先发出质疑声音,引导公众理性思考,政府也应引导公众理性微博问政。
强化奖惩并举的微博问政制度,推进微博问政的常态化进程。微博为民众构建了可以随时倾诉的平台,也为政府机构开辟了了解民情、征询民意、汇集民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是政府阳光执政不可缺少的通道。因此,我们除了完善微博法律制度的建设并依法管理外,还应加大奖励力度,对推进微博问政科学发展的政务微博或博友进行奖励。而对于那些利用政府微博发布虚假信息,危害公众和社会,违法谋取私利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和打击力度。
综上所述,执政者有必要利用微博问政的契机,提高应对网络化的水平,提高网络化时代的执政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并应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再微小的民意也应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