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2016-11-16 07:15杨全康
北极光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秋游直尺小学生

文/杨全康

试析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文/杨全康

在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老师要进行情境教学和多鼓励表扬学生,以此来达到高效教学。

新课改;表扬;鼓励;情境

一、适当鼓励和表扬孩子

正所谓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学生都喜欢得到表扬和鼓励,在家喜欢得到家长的表扬,在学校喜欢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赏。那么在学校里面我们老师就要多鼓励孩子,让他们在鼓励中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种动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现在的小学低段学生学习数学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停留在幼儿园阶段,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有时候的数学内容还有一些枯燥,对于这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管怎样我们老师都要想办法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学科变成学生喜欢的学科,就必须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现在的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非常热烈,在学习上也非常用功,但是学生年龄小,好奇性强,坐在那里不容易安静下来。像这种情况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该安静就安静,该活跃课堂氛围就要活跃课堂氛围。我们老师就要多关注小学生,要多关心每一位小学生,要加强学生与教师的配合,不体罚学生,要给学生予以关爱,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成长。大量实践证明,爱是成功地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和关键。老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促进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变得更积极更主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就是进行满堂灌,也就是常说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有的时候老师很少提问甚至都不提问,学生也就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的时候提问后学生会短暂的思考并回答老师,但是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及其不合理、不科学。尤其是回答错了,老师这样去评价:“这道题这么简单,你都不会?”“你真笨!”“太笨了!”“我就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比猪都还笨?”像这类的评价学生听了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会感到自尊心收到极大伤害,会无地自容。估计以后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敢说出口,更何况还谈自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其实我们老师也应该反省自己,不要说小学生,就是我们自己受到别人批评和指责自己心理也一定不舒服。那么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提问我们就要科学地合理地给予评价。诸如“你真棒!”“你真厉害!”“这道题你能算出来你真牛!”“这个答案不错,下次再努力一点一点就好了!”相信学生在听到老师这样的评价心理会是非常的高兴,在老师的赞赏下会加倍努力学习。在作业批改的时候我们老师也可以在作业本上印上“太棒了!”“你很优秀!”“还要再努力哟!”或者印上几朵小红花图案。当学生看到老师给自己这样的奖励就会更加有信心学习。当然除了精神奖励之外还可以进行物质奖励,比如对作业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铅笔、本子、削笔刀或者书籍之类。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学生得到这些奖励后对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学习数学再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二、创设情境教学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比如:一节设计到时间的数学课,教学的主要知识目标是掌握计算经过了多长时间,因此教师就设计了下周我们要去秋游的情境。比如早上8:00我们全体学生在学校准时出发,8:30到达郊区的公园,8:35开始游玩,10:40游完,10:50分我们开始集合准备回家,11:00正式开始往学校走,11:30分达到学校。关于这一段时间我能就可以要求同学们算算早上从校门出发到秋游结束再到校门一共经历了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一出,很多学生都非常开心地算,因为想着秋游就很高兴,学生在开心中学习,我们通过这样的实例不仅培养的学生的算作能力而且还告诉了学生出去秋游索要注意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比如我们在教学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时,我们提前告诉学生今天要带直尺到学校,在课堂上,首先拿出一根米尺(100cm)和一根绳子(95cm),老师说:“请问同学们,直尺和绳子哪一根长一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后说:“差不多。”也有的学生说直尺长,有的学生说绳子长。这个时候我们把绳子和直尺紧贴着拉伸一比,走到学生跟前,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大家边看边说,还是直尺长。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河口片区寄宿制学校)

猜你喜欢
秋游直尺小学生
直尺和缝衣针
秋游去啦
三角板“牵手”直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