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杰
【摘要】目的 探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全部患者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血栓通冻干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与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栓通冻干粉辅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确切疗效的方法。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栓通冻干粉;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5.0.02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是冠心病中较常见的类型,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增加的现实情况下,冠心病患病率逐年增加[1],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威胁患者生命较高的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的不稳定性,如病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进一步恶化极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临床上不稳定性心绞痛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控制血压、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等药物治疗,以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冠状动脉血液灌注,缓解临床症状为目的,我们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血栓通冻干粉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所有患者中男42例,女35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0.0±5.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3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5例,合并高血脂的患者43例,合并高尿酸血症20例。病例选择标准根据WHO制定的关于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标准。全部入选患者均伴有心绞痛反复发作,心电图有典型缺血表现:ST段压低<1.0 mv。排除病例标准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除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造血机能障碍患者,除外严重消化道疾病及肿瘤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合并症、心功能状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常规处理,卧床休息,吸氧,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波利维抗血小板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降血脂治疗(1次/d,晚餐后口服),根据血压及心率、血糖情况选择降压、降糖药物,心绞痛发作时临时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血栓通冻干粉(0.5+250)mL生理盐水,连续12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监测心电图、心率、血压等指数变化情况,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心绞痛症状疗效评价标准[2]参照2002年《中药临床药理学》评定标准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程度较用药前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显效: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心电图压低的ST段回升0.05 mV,倒置T波变浅,平坦T波变直;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无改变或心电图压低的ST段降低0.05 mV,倒置T波加深,平坦T波倒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在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两方面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在药物不良反应上,治疗组无过敏反应发生,无并发出血,3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腹胀、腹痛、反酸,对照组有2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给予抑酸药物口服后症状均缓解,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现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病情加重现象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所致血管腔狭窄,斑块破裂、血管内皮损伤、冠脉痉挛,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可使血管不完全堵塞,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也可经积极治疗转化为稳定性心绞痛,斑块的不稳定由多种因素决定,其中炎症反应起着主要作用。除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及心血管外科冠脉搭桥术治疗外,常规药物加中药制剂治疗,在相当一部分患者中也获得了满意效果,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扫描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严重的情况下,或因冠脉病变弥漫、冠脉钙化严重、血管直径偏小等原因介入治疗不能实施或达不到理想效果,心血管外科冠脉搭桥手术也因心功能及身体条件较差而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加强药物治疗尤为关键。血栓通冻干粉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三七总皂苷主要药理作用是:可以降低红细胞比容和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液粘度,使血液流通增快,;扩张微动脉和微静脉,增加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流量,从而使病灶处血流量增加;同时还有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血栓通具有明显的内皮素拮抗剂样作用,起到对抗组织缺血损伤的作用,其次三七总皂苷对内皮细胞炎性介质产生及黏附分子表达有抑制作用,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因此血栓通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药制剂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通过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加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的疗效观察发现,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与单纯西药的常规治疗,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者 燕.血栓通辅助治疗心绞痛疗效贯观察.临床合理用药,2011,12(4):18-19.
[2] 翁维良.中药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1.
本文编辑: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