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6-11-15 19:56乌凤山
卷宗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问题分析高职

摘 要: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际中又面临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对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人文素质;问题分析;对策

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1]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2]然而,众多高职院校在“以服务为宗旨,在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向有利于就业需要方向调整,应用型技术与技能培训成为学校和学生关注的重点,人文素质教育则成了被忽视的对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令人堪忧。

1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

1.学生层面,学生人文素质基础差,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近几年起,高校扩招的趋势有所减缓,但高中毕业生人数的急骤减少,使得高校之间的竞争加剧,位于最后批次录取学生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成绩下滑严重,人文知识贫乏,很多同学竟然连一些中学必读的书籍都没有阅读过,哲、法、艺等知识更甭提,导致人文知识薄弱,审美情趣偏低。对一些基本的历史文化缺乏了解,对现世界、现实社会的认识肤浅,还有一些学生写作业时错字连篇,甚至缺乏基本的语言文字理解与表达能力。大部分学生来到高职院校进行学习目的是,為了找到一份“薪水高少受累”的较为体面工作。对他们来说,能长“本领”的专业课教师学生的重点,与技术技能毫无相干的人文素质课是基本没用的“无用”课。三年的大学生涯更像是进入职场前的“热身赛”,与其花力气学习这些“无用”的课程,倒不如多学点专业技能,多背点英语单词,多参加些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得“实在”。出现讲“人文阅读”选修课上被学生发问“老师,您觉得学这些有用吗?能帮助我找工作吗?”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不足为怪。

2.教师层面,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质的意识普遍较强,,但知识单一化严重,教学中缺乏课堂讨论的习惯,以知识灌输为主,极大减损了传播人文传统和价值观的效果。高职院校的教学重点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教师的引进,尤其是专业教师引进基本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教师后期的培养,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将提升的重点都放在专业知识知识和技能上,很少关注教师人文知识的涵养,人文精神的积淀主要靠教师自身的日积月累。由此导致了教师人文知识、人文品格、人文价值等方面的人文综合素养普遍缺失,知识结构的单一化现象严重的状况。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受制于课堂学生人数较多、学生不愿意参加讨论等大环境,少量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很得当,大都是“一言堂”式的以单纯的知识灌输为主,课堂少讨论的氛围,甚少有对于人类基本价值观的探讨?这本身也阻碍了学生走近人文素质世界的步伐。

3.学校层面,受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影响和总体课时量的限制,有用“通识教育”课程替代“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倾向。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虽然都是各专业学生都应学习的课程,都注重培育人的专业之外的素养、看似相同,却有不少的差异。从课程内容来看,人文素质教育通常是以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史、哲、艺术作品为教学重点,而通识教育则涉及更为广泛的领域,沟通技巧、计算技术等通用技能等。在教学目标上,人文素质教育一般致力于塑造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通识教育则重在培养一批具有更全方位知识储备的人,以更好地应对将来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二者同样有着显著的差异:人文素质教育通常以学生独立阅读和课堂讨论为主。好的人文素质教育,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每堂课的成果也应当是开放性的,没有现成的结论。通识教育则是以知识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色彩更为明显。表面上,学校都说这两种课程都重视,但在现实中,受总体学时的限制,安排“通识教育”课程多,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少,大有用“通识教育”课程替代“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倾向。

2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1.对学生而言,工作重点是引导学生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学校对入校前学生的教育影响极为有限,提高他们人文素质知识更是无能为力,但学生进入高职,引导他们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涵养人文素质高职校责无旁贷。这方面可做且能做的工作不少。比如,在入学教育阶段,就引导学生在校学习不能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也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积累。让学生从一入学就认识到人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帮助他们学会事做人,也有助于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他们把处理技术问题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更好地掌握技术和技能,如果只专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学习,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就可能缺乏,学习迁移、职业变迁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会不足,严重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再如,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在校园摆放文化名人雕塑,在文化墙上张贴优秀文化作品等,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校园文化活动的推广,学生社团组织建立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知,培养人文素质的手段和方式。

2.对教师来讲,通过参加学校文化活动等方式进行人文素质积累的同时,重点是改变上课方式,在讲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做事、做人”道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所说的这个“道”,我想应该是我们说的如何“做事、做人”,而且把“传道”放在“授业解惑”的前面。古人的话是否给我们职业院校的教师,尤其是讲授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师以更多启示?如果人文类课程的教师,上课时也能向国外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那样,与学生在课桌旁围成一圈,没有讲台上下之分,讲课的重点不是向学生传授某些固定的知识,如某年某月历史上发生了某事件,而是重在探讨作品的实质内容和价值取向。让我们的学生与教师一样,能平等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还要特别注意搁置自己的判断性看法,好处是既表达了对他人意见的尊重,也为自己当前的看法保留修正的余地。那么师生们一起讨论的目的就不会是要在讨论终结之时达成某种统一看法,而是通过一起亲历整个讨论过程,各自获得比原先各自单独的看法更为丰富、多元的意见。是否可以想见,在每一次的讨论中,每一位参与者都会受到根植于人们文化深处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的熏陶,如此这般精神的滋养,我们学生的人文素质想不提升都难。

3.对学校而言,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层设计,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尽量多安排一些人文类课程,用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弥补人文类课程的不足。高职院校也注意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在课程体系设计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的两课之外,在通识课程中保留了一定数量的人文教育课,同时尽可能多开设些人文素质教育类的选修课,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毕竟人文教育课程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在教师引导下有考核的学习,是人文教育达到最佳成效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就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上挖掘潜力,用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弥补人文类课程的不足,丰富校园的人文素质教育。比如学校可以支持负责学生社团的部门,组织学生成立读书社团,指导学生读名著,成立诗歌社团,引导学生欣赏诗词,成立书画社团,让学生欣赏书画名作,进行书画习作等;学校举办艺术节,组织文艺演出,举办艺术培训班等;开展人文素质类竞赛,如人文知识比赛,书法绘画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请艺术家进校园为师生开办主题讲座等等,培养学生的特长与情趣,营造生动而健康的人文氛围。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应对校园的文化活动进行必要设计和规划,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方式进行规范,保证文化活动的质量。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质量不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这不是哪个院校凭借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难题,关涉到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也与世风有着密切的关联,这都我们不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理由。毕竟,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帮助我们更深邃地认识自身和这个愈来愈复杂的世界,也能让我们更深切地体察生活之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杨东辉.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北方经贸,2009,(3).

[3]除国莉.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弱化的趋势及对策[J].职业教育,2014,(6月下).

作者简介

乌凤山(1964-),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用能力教学部,从事高等职业文化基础课教学和管理。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问题分析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