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供给侧是指生产领域的产品供给,广义的也包括服务领域的服务供给。高校图书馆是服务于广大师生读者的地方,是针对特定目标群体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思想,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供给侧;思考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的热点话题,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党中央及时调整经济改革方向,从“需求侧”管理为主过渡到聚焦“供给侧”改革,是必要的、及时的。这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有新的思路。作为传授知识、输出人才的供给方,如何适应时代潮流,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如何将科技知识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高校理应有所担当和作为。结合学校的探索与实践,就是要切实用好创新、改革和开放三大动力源,引领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改革: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培养创新人才,引导学科创业,打造上市公司;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调整和职称评聘改革,面向需求,改革供给结构,改善培养条件;开放办学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拓展需求,面向世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为高校服务部门的图书馆,教育部于2015年12月31日印发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程》明确诠释了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对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图书馆发展目标的制定和服务策略的确立指明了方向,因此,高校图书馆同样存在供给侧改革。
1 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思考
去库存的目的加强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高校图书馆的库存就是指低利用率低下的资源和“僵尸资源”。因此,首先在新书采购过程中要做好调研工作,确保入库的图书资源是读者需求的,是受读者欢迎的,既可以让图书经费真正利用起来,也不会增加新的库存。其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是存藏,不存在去库存的问题。 但长期不受读者欢迎或读者查找途径不畅通的图书资源,就会挤占读者的目的资源的存放空间,这部分“僵尸资源”就是低效的。要解决此问题需要我们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下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推介以、以及将“僵尸资源”转入密集书库存放,以节省图书馆的存放空间。
2 供给侧改革降成本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思考
降成本对于高校图书馆,一个是设备与图书资源的购买和维护成本,另一个就是人力资源成本。通过图书采购及图书设备的招标竞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招聘勤工俭学的在校生可以降低人力资源出版。
3 供给侧改革对高校图书馆短板问题的思考
(一)人力资源素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不高。 学科馆员要熟练操作计算机,了解和熟悉本学科国内外专业数据库的原理、结构、连接和组合组配防范,对电子文献、网络文献、印刷型文献、微缩和多媒体文献的检索工具、方法要胸中有数,并要有立体的、网络化的检索概念和思维定式,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具备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一般高校图书馆具备复合型人才的条件的为数不,必须针对图书馆对于人才的需求,努力引进合格的“学科馆员”,或是在馆内选拔一批有潜力的年轻人,朝“学科馆员”的方向培养。
(二)数据库建设的问题:目前各高校经费都比较紧张,用于每年购买的数据库较少,这会严重影响广大师生对于数据库的使用需求,特别是针对各个专业的专业数据库、以及特色数据库,都严重缺乏。因此需要学校统筹安排,增加对图书馆数据库采购方面的经费投入;同时图书馆内部也应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充实各种馆藏资料,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数据库。
(三)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信息化是整个社会的一个趋势,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的浪潮下,起步稍慢。 高校图书馆,仍被困于年生均 3 册新书的紧箍咒里,疲于应付。 因此信息化建设要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社会适应发展的需要。
4 供给侧改革促“高校图书馆+”的构建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学习中心、文化中心、知识中心。只有图书馆不断改革、不断积累,文化氛围浓厚,高校才会不断强大。本文期望通过“去、降、补”这一系列的举措,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融入高校图书馆形成“高校图书馆+”新的模式,使图书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研习讨论、社会交往、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五大空间,图书馆才能不断强大起来,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不断提高的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图书馆五大空间信息空间建设,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6 年第 1期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高校图书馆的启示,中外交流,2016[1]
[3]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作者简介
曾朝庆(1965-),女,四川省自贡市人,工作单位:攀枝花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