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仪
摘 要:团队协作式实验教学是目前经管类跨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模式,但在实施中存在团队学习的协作机制有待优化、团队学习的探究性有待提升、团队学习的有效性有待检验等一系列的问题,该文回顾了协作探究学习的已有研究文献,并从协作分工机制、团队知识管理机制、团队探究的激励机制以及学习有效性检验等方面对团队协作探究实验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为财经类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提供有益补充。
关键词:团队学习 协作探究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c)-0103-02
团队协作式实验教学是以学生团队为组织形式,通过小组成员协同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和学习观念的更新,实验教学的主体从个体向团队的拓展和提升成为当前实验教学的新尝试和新举措。正如物理学家海森堡所言:“科学根源于交谈,在不同的人合作之下,可能孕育出极为重要的科学成果”,团队学习不仅能使学习者开阔视野,从多角度理解知识和看待问题,而且能让学习者在不同思想的碰撞和争论中激发智慧和灵感[1]。而经管类跨专业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本专业为基础,拓宽形成多个面向,淡化专业的“专一性”,加深学生对主修专业与相关专业之间关系的认识,因此,团队协作式实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目前经管类跨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模式。
1 团队协作式实验教学实施的问题及难点
尽管财经类院校实验教学取得长足的进步,团队协作式实验的内容设计也取得较跳跃式的发展,但财经类院校实验教学的发展还面临以下疑问。首先,团队学习的协作机制有待优化。在跨专业实验设计中,学生团队通过扮演经济管理实体单位开展竞争,或者扮演上下游不同的经济管理实体单位相互配合以完成某种交易,在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中学习掌握管理理论与方法(李刚等,2008)。在这个目标的导向下, 小组成员以特定的角色进行协作学习,角色所赋予的职责和任务就是小组成员的行为。但是跨专业的学生组织到一起,他们所组成的团队还不具备协作组的互动因素,学生团队是否能迅速成为自组织的学习结构,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吸收能力是否达到从新颖教学模式中获益的基本要求。其次,团队学习的探究性有待提升。实验的本质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教学正是让学生通过验证一系列的假设,在试误过程中重塑自身知识结构。与传统验证型实验教学相比,跨专业团队实验教学的模式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也多以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为主。但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团队的协作效率不够高效,团队疲于应付虚拟经营期间的各项流程任务,个别积极主动的学生会在课外对实验进行反思和思考,但也仅能局限在自身专业的“个人探究”。最后,团队学习的有效性有待检验。团队学习对进程的影响既有促进因素也存在阻碍因素,如实验结果与过程的不确定性使得团队学习投入激励不足、团队成员的搭便车行为所带来的负效应、不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增加了团队沟通、交流的成本等。因此,在跨专业团队实验教学中,团队学习任务的完成绩效、团队成员的学习满意度、学习团队的凝聚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量化检验。
2 协作探究学习已有研究述评
2.1 探究性学习研究述评
探究性学习起源于主动探究和直观教学,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等人曾提及相关概念。1961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施瓦布提出了“探究式学习”的学科教学方法,指出学生积极投入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就是学习科学研究最好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教学材料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得利于杜威和施瓦布等人的研究。课本内容不再只是强调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而是要亲身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让学生理解掌握探究的过程。1996年初,美国公布了其历史上的首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其中明确指出的学习科学的核心方法中就包括探究。标准中对科学探究定义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在讨论科学教育的文献中,不管是使用探究(inquiry)还是科学探究(scientific inquiry)这个词,除特别注明外都是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而非科学家的探究。
2.2 协作探究式学习研究述评
协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丁美荣,2007)。传统实验教学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其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偏重于所学知识的验证,强调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即验证性实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教师设置好的设备和仪器,根据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方法和步骤,对理论教学知识进行验证,然后按照规定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李雪梅,2008)。而协作探究式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从他人处得到不同的思想和学习心得,从而共享智慧的结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协作探究式学习又可产生一种群体气氛,促使学习者产生高度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对小组产生认同感、参与感与归属感,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有利于调动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美国明尼苏打大学“协作学习中心”的约翰兄弟认为, 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实现有赖于五个基本要素,即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个体职责、小组自加工与社交技能。协作探究式小组的搭配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的差别组成,选定一名组长组织学习活动,每次实验都由组长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形成极积互赖的关系,有利于因材施教,优势互补,又能促进差生的实验技能提高。
3 实验教学中团队协作探究式学习的机制研究
尽管上述研究中关于团队探究性教育的研究多年来方兴未艾,但仍有许多问题还未得到解决。首先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关于团队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检验和量化。因此,团队协作探究式学习机制的研究需结合实验教学的特点,研究团队协作学习机制,总结并提炼团队协作学习的保障因素,研究结果将对经管类实验教学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3.1 团队协作分工机制的形成
团队的学习绩效是否远大于个体学习绩效之和,有赖于有效的团队组织结构及分工协作机制。与个体式实验相比,团队协作式实验的构建和实施环节较复杂,除了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项目的开展以及实验结构的评价外,还需要进行情景创设、团队组建等,为跨专业的学生团队提供互动因素,提高团队协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从经管类综合实验的情景创设、学生团队组建及角色分配,学生团队的角色扮演以及团队学习考核等环节进行优化,将有助于团队协作分工机制的形成和建立。
3.2 团队知识管理机制的建立
知识共享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知识交流并内化为组织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团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基础。学习团队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促进知识转移、扩散和创新,使团队的知识构建更完善,使团队中每个个体更容易吸收其他专业同学的知识外溢,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但由于知识的专有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团队成员间的知识共享行为会遇到一些障碍,例如学习主体动力不足、缺乏有机整合科学知识体系的能力等。因此,为了能提高知识共享程度和组织效率,就需要研究小组内建立知识共享及管理机制,寻找阻碍知识共享的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以提高团队知识共享的激励。
3.3 团队探究激励机制的优化
实验探究的过程本身是曲折、复杂并且漫长的,学习伙伴的陪伴和团队的支持将使学生在实验中更敢于怀疑,更大胆假设,因而也更勇于创新。可见,团队协作式实验教学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的不确定感。但团队组织对探究学习的积极作用需要一系列的激励和保障手段,才能对团队探究活动的起到激励和辅助作用。
3.4 团队协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检验
首先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提取团队协作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因素,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分析,对团队协作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进行量化检验。从团队协作机制、团队激励机制、内部知识共享、信息平台支持以及教师的指导作用等方面提炼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参数,面向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其次,通过处理问卷结果,测试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并经统计分析提炼出影响学生团队学习的主要成分因子。最后,对回归系数进行分析,对影响团队学习的关键参数进行关联分析。团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对比团队实验与个人实验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掌握团队协作探究式学习的规律。
4 结语
对团队学习的微观机制进行研究,实质是对团队学习的影响因素、团队学习交互过程以及团队学习的效果评价等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对团队的协作探究机制进行探讨和研究,提炼团队探究学校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初步尝试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符合团队探究的情景和素材,为未来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层次、提升财经类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的功能定位奠定基础,也是教育理论应用于财经类院校具体实践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 桑新民.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J].复旦教育论坛,2005(4):11-13.
[2] 周立军,廖红,乐为.团队学习模式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6):126-128.
[3] 徐学福.科学探究与探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12):20-23.
[4] 王秀丽.大学生团队学习的有效运行机制与培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5] 白明垠.变革型领导、团队学习与团队绩效:模型与机理[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6] 吴铁钧.大学生团队学习:模型建构与团队效能[D].苏州:苏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