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乡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6-11-15 17:40连淑珍
教育 2016年38期
关键词:透析现状对策

摘要:厦门历史悠久,乡土文化资源丰富。而乡土文化教育由于受当前考试制度的制约,从学校到社会再到家庭,均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大量乡土资源利用率低下,乡土教育严重缺位。作为小学本土的语文教师,如何把丰富多彩的厦门乡土文化资源传播给学生?为此,厦门市翔鹭小学成立了《开发厦门乡土文化,拓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厦门乡土文化;现状;透析;对策

厦门乡土文化是指带有浓厚厦门地方色彩,反映厦门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生态文化,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如民风民俗、地域特色、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地名沿革、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语言文化等。

现状及原因透析

笔者在开展课题之前做过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堪忧。例如:“厦门本地方言是什么?”回答正确率不到20%;“你了解厦门乡土文化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是:“在无意中了解一些”的占7%;“没有兴趣,完全不了解”的占89%;“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调查,了解了一些”的占4.5%;“自己喜欢,有意识地了解,增加知识,培养能力”仅占0.5%。

在乡土文化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是美国。他们从乡土文化教育入手,最大限度地利用社区和地方资源,将乡土文化资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其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的内容之一。反观目前我国的教育,当前存在大量乡土资源利用率低下、乡土文化教育严重缺位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受当前考试制度的制约,从学校到社会再到家庭,花在乡土文化教学上的时间无不是能省则省;二是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重视度不够,在新课标中,没有对乡土文化的教与学做出明确规定;三是社会各界普遍缺乏乡土文化教育意识,来自社会的支持力不够。

那么,该如何把丰富多彩的厦门乡土文化资源传播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呢?经过摸索、反思,笔者找到了比较高效的教育范式,即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研发乡土课程;第二,与活动相结合;第三,与课堂相衔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研发乡土课程

研发乡土课程是学校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发得当,对课程资源的补充,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起着重要意义。课题组老师抓住这一契机,深入研读语文教材单元体例,根据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目标,结合四年级至六年级语文教材单元主题的特点,开发出了具有厦门特色的乡土文化课程——《鹭鸶文香——厦门乡土文化读本》,本书共包括9个主题,分别是“可爱的花鸟、迷人的风景、趣味的歌谣、美丽的传说、著名的古迹、名人的风采、多彩的艺术、诱人的美食、别样的风俗”。每个主题下有2个以上与语文单元主题或内容相近形式相异、或主题相近形式不同的课文,如,“可爱的花鸟”这一主题,可结合四上第三单元“作家笔下的动物”后进行拓展学习,这一主题共编辑了两篇课文,分别是郭沫若的诗歌《白鹭》和舒婷诗歌的《日光岩下的三角梅》。

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把厦门乡土文化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学习民间文化,传播文明种子 一是传授民规。让当地有文化有一定威望的老先生传授民规。他们对厦门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都十分熟悉,引导学生走访或请老先生进校园讲座的方式,给学生讲当地的民间俗语谚语、民俗风情等。例如,陈利民老师讲民规:红色象征幸福、吉祥,门联、请帖都用红纸,喜幛、寿屏要用红绸缎制作;而黑、白、蓝等色调,则被视作庄重、衰思的象征。还讲了民间的一些忌讳,如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礼貌的行为,用扫帚打人,挨打者被认为受到最大的侮辱,客人在座时扫地,被认为是逐客,有失礼仪等,这给孩子们实实在在上了一堂礼仪课。二是引领民艺。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校迎来了陈清平先生的《哥仔在厦门》的讲座,先生从哥仔的渊源、发展、曲种的分类等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后还让学生看了两段视频——《侄儿女儿老爸》《飞兵奇袭沙家浜》,为孩子播下了民间艺术的种子。三是拓展民俗。传统节日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为此,我校充分利用厦门的传统节日,举行了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如元宵节扎花灯比赛;中秋节期间,带领学生到东渡的民俗文化园参观学习,给孩子讲博饼的历史故事,班级举行中秋博饼活动,感受当地节日的气氛;端午节引领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地方习俗,举办端午诗歌大赛,组织学生到集美龙舟池看赛龙舟等。活动过后,引导学生写活动的体会和收获。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当地民间文化的兴趣更浓更深入了,传播了文明的种子。

学习名人文化,树立远大志向 厦门人杰地灵,涌现出了一大批名人。这些名人从不同方面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为此,我们让学生以爱国者、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医学家等主题,开展了系列的活动。探访名人足迹:走进鼓浪屿,参观林语堂故居、林巧稚纪念馆、马约翰纪念堂,通过了解相关的介绍,关注厦门名人的成长,感受他们身上独有的气质;参观苏颂公园,让名家引领孩子们成长。倾听《鹭江讲坛》:充分利用厦门市图书馆的资源,定期给学生预告《鹭江讲坛》的内容,让家长带领学生收看《鹭江讲坛》。如由厦大庄景辉教授的《说说嘉庚精神》,陈嘉庚先生“诚以做事,自强不息,毅以做人,止于至善”的精神使师生身心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聆听了彭一万老先生的《路在脚下,德在心中》,彭老以郑成功、苏颂、朱熹等名人的事迹为主要介绍内容,使学生们明白不要惧怕人生的每一次艰辛,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段道路,始终坚持并实践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开展各种比赛:结合传统节日和爱国纪念日,课题组开展了《中华情,少年梦》主题演讲比赛、《励志先锋,我最行!》少儿故事比赛、《读厦门名人,做优秀少年》征文比赛。名人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他们的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更提高了学生文化素养,从名人的事迹中感受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为他们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

学习美食文化,培养良好习惯 一是体验生活,养成勤积累的学习习惯。厦门风味小吃久负盛名,发展至今已有200余种。其中尤以咸食烧肉粽、土笋冻、沙茶面等长盛不衰。为此,每当家长会时,都会向家长宣传我校研究的课题,旨在引起家长的重视和参与。每当节假日,便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孩子们去实地参观,如厦门老字号黄则和参观沙茶面、土笋冻、花生汤的制作过程,回去写参观感悟,培养了学生勤于积累习作素材的良好习惯。二是参与制作,养成勤动手的生活习惯。结合语文单元主题,利用班队课,学做风味小吃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如结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 “别样的风俗”,充分利用班会课,与学校工会联手,请家长到校授课,一节《粽叶飘香,情系端午》的语文生活课诞生了,学生不仅切身感受了节日的丰富内涵,还学会了动手制作烧肉粽的技巧,更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从而为培养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学习旅游文化,展“鹭鸶”风采 厦门是个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我校充分利用每年的春秋游活动,大展学生的风采。在游玩前期,引导学生做好游玩的攻略,以小组为单位,事先查找资料,配合旅行社,设立了“鹭鸶小导游培训班”。学生们或设计路线,或做景点解说,或给景点命名,在深入景区领略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对景点的原有冠名加以审视,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对未冠名的景点,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命名,还要说清楚修订和冠名的理由。尤其是让学生当导游,做景点解说员,更让学生大展了风采。这样的活动,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旅游文化知识,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遣词炼句和口语表达的能力,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小导游特长生。

与课堂教学相衔接

把厦门乡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利用,为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供一种新的渠道,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以教科书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格局,这样既符合认知心理学,又关注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课堂“宽度”和“广度”上,衔接乡土文化资源 “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如果在实践中没有及时激活应用,最终也无法内化为己有。为此,在课堂的“宽度”和“广度”上适时拓宽延伸到所开发的教材资源即《鹭鸶文香——厦门乡土文化读本》。例如,学完“走进伟人毛泽东”一单元时,我们结合开发的资源,引领学生领略厦门伟人的风采——军事家郑成功、医学家林巧稚、爱国华侨陈嘉庚等。为了更深入了解名人,我们力求打造名家课堂,课题组老师不断探索走进名家的途径,在互相听课,研讨活动中,取长补短。连淑珍老师的《走近陈嘉庚》,钟淑芳老师的《体育界的旗帜——走进马约翰》等,通过学习,学生们从乡土名人的身上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课后,老师们发动学生写读后感,为名人写传记等。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厦门的名人,提高了对厦门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语文的素养。

在课堂“深度”和“力度”上,衔接乡土文化资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探索求知欲望是语文课堂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落实这一要求时,课题组老师适时衔接了厦门乡土文化资源,学校以各个班级为单位,展开了一系列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例如,郑金华老师开展的《走进鹭岛了解花鸟》,黄文玲老师的《走进鹭岛了解传说》,蔡霜溶老师的《了解厦门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黄紫薇老师的《走街窜巷品小吃》等实践活动,大大地满足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我们还深入地做专题研究,《大厝的艺术》《厦门鸟类生态报》《中秋闽南博饼风情》《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组织、合作、交流、采访、报道,动手搜集、整理、编辑、汇报等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本课题的研究,既培养了一支精干的教研队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又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很好的提升,更培养了学生对厦门乡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钱理群.语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M]//孔庆东、摩罗和余杰.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

[2]彭光宇.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结构──论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1).

[3]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卢盛夏.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J].教学新探.2009(6).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开发厦门乡土文化,拓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14-332)】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鹭小学)

猜你喜欢
透析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三“效”合一,与文本对话
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对透析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