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道教“早晚课”仪式中音乐的运用与形态

2016-11-15 09:32袁野璐
歌海 2016年4期
关键词:南岳道教旋律

●袁野璐

南岳道教“早晚课”仪式中音乐的运用与形态

●袁野璐

南岳衡山为我国“五岳”之一,是著名的宗教圣地,以佛道共存一山著称于世。拟以2013年以来南岳地区全真派道教“早晚课”仪式音乐为研究对象,对仪式所用音乐“南岳韵”进行记谱与分析,旨在对南岳地区道教课诵仪式音乐进行全面的描述与分析,并由此管窥南岳地区道教音乐的特点。

南岳;道教;道教音乐;早晚课仪式;仪式音乐

道教作为宗教正式进入南岳的是上清派,晋太康年间,其开派始祖魏华存潜心修道于南岳,并著有《黄庭经》。她是中国第一位正式出家的女道士,道家称南岳夫人,仙逝后,历代帝王多次为她赐额修观。著名诗人李白有诗云“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全真道谭教清参访南岳,他在半山亭购地建观,重振南岳道统。南岳仍是道教在江南的主要传播基地和活动中心,在道教圣地的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中,南岳有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三福地和南岳衡山洞。

一、南岳“早晚课”仪式音乐概况

(一)南岳“早晚课”仪式

南岳地区的道教科仪最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基本成形,其全真派科仪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全真派科仪并无区别,只是会在使用时加入一些地方民俗特色的仪式,如南岳的圣帝朝科格式与别处大同,只是内容为朝奏赞颂南岳圣帝。①南岳坤道学院孟诚亮道长口碑。

由于多数宫观多为近几十年来复建,道士人数不足和道教经典的缺失,目前南岳一些宫观除每日必行的早晚功课外,其余科仪法事已经很少做了。如今主要的科仪活动大多集中在规模较为完整的南岳大庙举行,或者联合几个宫观和南岳道教学院的学生一起在某个宫观举行。②笔者于2013年3月26日参加的太上老君祝寿法事,就是由南岳大庙道士、玄都观道士以及道教学院学生在玄都观联手共演的。南岳大庙的常用科仪有早晚坛功课、祝寿科仪、玉皇朝科、三元朝科等,由于一些科仪有特定的举行时间,故本文选取在南岳大庙举行的日常科仪做调查与分析。

“早晚课”仪式,即早晚坛功课,全称《玄门日诵早晚课》,又叫早晚坛经。闵智亭《道教仪范》中说:凡住庙道士,必按时上殿诵经,定为必行的功课,所以早晚坛经,又叫做早晚功课经,是为了行日用之修持。功课不是“例行公事”,更不是“走过场”,天天把两本经温习温习,是有其深刻的用意。教门规矩卯时早课,诵清静、普化者,乃是分轻清之义也;酉时晚课,诵救苦、升天、拔罪等经,是有济阴凝之义也。③闵智亭:《道教仪范》,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南岳道教“早晚课”科仪继承全真派玄门日诵早晚课精髓,住庙道士每日按时上殿焚香诵经,一字一句、一板一眼无比虔诚。大庙张法益道长告诉笔者:“早晚课”是道士修行的一部分,功课中的经文不仅要能熟练念诵,还需要领悟理解其内涵,如此方能在课诵之时达到修持自身的目的。

(二)南岳道教仪式中使用的音乐

当今道教音乐可分为“正一道乐”和“全真道乐”两大道乐流派,南岳各宫观属于全真派宫观,在科仪法事中所用的科仪为全真科仪,故其使用的音乐也为全真道乐,或称“全真韵”。由于流传地域的不同,“全真韵”可分为通行全国的“十方韵”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方韵”,如北京韵、崂山韵、广成韵、武当韵等。南岳地区所用的全真韵“属十方韵体系,由于地域关系所以亦略带地方特征”①闵智亭:《湖南全真正韵谱·序》,南岳道教协会编。。

南岳各道教宫观中所用的韵腔被当地人称为“南岳韵”。笔者认为,“南岳韵”同“北京韵”“崂山韵”“武当韵”一样,是一种具有南岳地域文化特征、受南岳方言、南岳民间音乐影响的独具当地特色的道教韵腔②此处借鉴刘红:《试论“武当韵”——兼谈道教音乐的哲学蕴含》,载《黄钟》1990年第1期。文中提到:只要形成一定独特风格色彩,并具有一定影响的地方性道教音乐,就应视为一种地方韵。。“南岳韵”一词在南岳衡山地区流传已久,就连南岳大庙中年纪稍长的高道也说不清是何时开始用该词来称呼他们所称之的韵腔。但“南岳韵”经南岳的历史性地位而影响着湖南全省,却已有很长时间了。明清时“南岳韵”曾遍及湖南全省,这几年又发现江西、福建等省也有“南岳韵”流传。抗日战争时期,南岳的道教徒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南岳失陷后,寺院宫观损失极大,使得许多教徒流失他方。南岳道教一度低落,南岳韵也随之在南岳濒临灭绝。自1988年起,经长沙罗永曦老道长及南岳李圆益道长传授,“南岳韵”又回到了南岳诸观,许多经韵已经失传,仅留38首。湖南省道教协会长黄至安道长注意到“南岳韵”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便邀湖南音乐界专家李宪光、傅力时对罗永曦、李圆益二位道长进行录音记谱,并且全部录制成唱片,整理出版了《湖南全真正韵谱辑》一书,将南岳韵48首经韵以简谱配“当请”谱的书面形式保留下来。③任宗权:《南岳全真正韵考》,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cf721010007ie.html2002年,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与湖南省道教协会在南岳共同摄制《萨祖铁罐施食科仪》并出版发行,完整的记录了南岳“施食”科仪的过程与所用经韵,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音像资料。

2005年,中国道教协会在湖南南岳开办了“中国道教学院南岳坤道班”,如今南岳大多数年轻道士均毕业于此。在道教学院中,教授的是便于交流和学习的全真“十方韵”,而到宫观修行后,又随师父学习“南岳韵”,所以在南岳多数道士能够在“南岳韵”和“十方韵”之间自由转换。一般日常的修行功课使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南岳韵”,而大型法事上由于人员结构复杂,为了配合,则统一采用“十方韵”。而“南岳韵”与“十方韵”相互交融,也成了南岳道教音乐的一大特点。

二、南岳道教“早晚课”仪式与音乐的运用

(一)仪式时间

南岳“早晚课”仪式的时间较为固定,早课在早饭之前,于6时开始,持续40~50分钟,时间长短根据当天道士念诵语速为准;晚课时间通常为晚饭后的18时左右④晚课开始时间各个宫观都有不同,如衡山半山亭玄都观为晚饭前进行晚课。,持续时间为30分钟左右,南岳大庙对游客开放的时间为早上7点至下午17时30分,而大庙内早晚功课均在游客未到来或散去后举行,所以时间上不受游客影响。

(二)仪式过程与音乐的运用

仪式开始之前,一位身着大红色经服的道长站在经台前发鼓三通,每通鼓之间间隔约10分钟,此时道众会陆陆续续进入大殿,一部分道士进入木栏内更换经服,从经台下面的柜子里取出各自的法器,将《玄门日诵早晚课》一书置于前额对三官神像鞠躬,另一部分则站在木栏外围等待。通过笔者的采访得知,站在外围的道士一般是新来的或者对经文法器不太熟悉,所以不便进入内场,以免出错惊扰神仙。还有一些晚来的道士也会自觉地站在外围,不打扰其他人。随着经师最后一通鼓声落下,功课正式开始。早晚课所用的法器有鼓、铃、引磬、镲、大木鱼、小木鱼、磬、铛子、忏钟。

每天参加早晚功课的人数是不固定的,这是因为南岳大庙为香火庙,平时各类事务较多,一些道士由于忙于公务或者由于身体的原因可以不参与功课。⑤南岳大庙温理行道长口碑。

早、晚两场课诵仪式均是由发鼓三通开始,大致结构相当,分别借由[澄清韵]和[步虚]两首韵曲达到肃清杂念、三业清净的境界,为课诵仪式奠定基调,再诵经、咒语和各类宝诰,最后以皈依道、经、师三宝结束。仪式程序见表1。

表1 早晚课程序

此外,每逢初一、十五神仙圣诞时,在三皈依后加念祝寿文。在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南岳道教“早课”仪式是按照经韵、神咒、经文、宝诰、经韵的顺序进行;“晚课”仪式是按照经韵、开经偈、经文、宝诰、经韵的顺序进行,这些都与闵智亭道长所著《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①闵智亭:《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中所记录的内容与顺序一致,这说明南岳“早晚课”仪式与其他全真派宫观早晚功课经仪式应当是相当的。

南岳大庙的早晚课仪式与同为道教全真派的北京白云观②张之良:《北京白云观早晚坛功课经音乐解析》,《中国道教》,1996年第1期。与武当山③史新民主编:《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版,转引自胡军:《当代正一与全真道乐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116页。早晚课仪式过程相较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以早课为例(见表2)。

表2 三地早课仪式比较

在上表中可以看到,南岳早课仪式的过程与北京白云观和湖北武当山基本相同(在记录仪式过程时笔者将南岳的小启请与提纲共同记作提纲),都是由[澄清韵]起腔,经过神咒、经文、宝诰最后经由[中堂赞]、忏悔文到[小赞],神咒、经文以及宝诰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南岳和武当山的经文为4部,白云观只有3部,宝诰在白云观和武当山都只念诵12部,在南岳去掉南极宝诰,增加了观音、司命、圣帝3部宝诰;整场仪式中,白云观比南岳多出了祝圣文、土地咒和大皈依,而武当山则是在[小赞]之后就结束了早课。值得注意的是,在白云观的记录中,有[太极韵]这一曲牌,而我们通常把道教音乐中的“曲牌”看做是器乐音乐,所以,在白云观的早课仪式中是有乐队存在的,武当山没有明确记录,但是在南岳各个宫观中没有乐队,即仪式过程中只有人声和法器声,没有丝竹管弦音乐,这也是南岳早晚课仪式的一大特点。

三、南岳道教“早晚课”仪式音乐的形态特征

南岳道教“早晚课”仪式音乐可以分为音乐性较强的咏唱类型和音乐性较弱的念诵类型。咏唱型经韵旋律起伏明显,有明确的节奏和调性,会用全套的法器加以伴奏,在声音效果上较为辉煌,一般是一位经师开头,提示调高和经文内容,再由全体道众共同完成。节奏为规整方正、四平八稳的2/4或4/4拍,速度稍慢,多采用宫调式,显示出庄严肃穆的气氛。一字多音和一字一音的腔词组合相结合,慢中有快,稳中有变,曲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念诵类音乐无明显旋律起伏、无明确调性、无节拍划分、无明显乐音组合规律、不带情感、近似说话。按照句幅、音调和节奏还可细分为朗诵式和吟诵式两种,其中朗诵式是一种按照经词的韵律,以自然的语言音调来朗诵的类型,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每句经词之间会有换气和停顿,一般会用木鱼、引磬和铃来伴奏。吟诵式则旋律性较弱,句与句之间无明显分隔,往往一篇经文一气呵成,语速较快,只用木鱼来控制节奏。

本文主要以咏唱类型音乐为对象进行形态分析①本文中所有的南岳韵谱例均为南岳大庙道众演唱,笔者记谱;十方韵谱例摘自武汉音乐学院道教音乐研究室编:《全真正韵谱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1年版。,以窥探南岳道教音乐的特征。

(一)旋律形态

南岳道教早晚课仪式中使用的音乐被称为“南岳韵”,音乐特征总体上与“十方韵”相当,而不同于“十方韵”的最大特点在于部分段落节奏更为紧凑、音符短小,例如在[弥罗诰][斗姥诰]和早晚[三皈依]中都有一段一字一音、节奏稍快的段落,这在十方韵中是很少见的。

谱例1三皈依(片断)

南岳韵:

十方韵:

由此可以看出,在同样一段经词的处理上,南岳韵选择的是加快经词速度,第一句与后面的乐句形成速度上的对比;十方韵则处理为不紧不慢的一字一小节,四段经词用同一旋律。在音高方面,十方韵最高音到了小字二组的c音,而南岳韵一直保持在中音区,大庙曾高清道长告诉笔者:“十方韵适合乾道演唱,乾道中气足,声音高亢,而坤道气息较弱,唱久了容易累,‘南岳韵’选择一字一音,两小节一换气的旋律,也正是契合了坤道气息的特点。”

除此之外,纵观早、晚两场课诵仪式,当中使用的经韵除了早课的中堂赞和小赞外,其余均为早晚相呼应:

以上四组经韵中,每一组在体裁、内容和功能上都是相同或相似的,虽然音响效果并不完全一样,但通过谱面分析,可以发现每组经韵在旋律进行上也有着互通之处。以下为每组经韵在旋律上的对比分析,由于篇幅关系,本文仅选取其中个别旋律进行举例。

首先,早课第一首[澄清韵]与晚课第一首[步虚]。

谱例2

散起:

上板第一句:

散落:

以看出,这两首经韵在头尾散板时的旋律非常相似,中间部分旋律的走向及骨干音也保持一致。上板后的[澄清韵]和[步虚]旋律几乎可以看做是对同一旋律的扩充或压缩。

其次,两首《吊挂》,早课吊挂为[双吊挂]韵,晚课吊挂为[下水船]韵,虽然使用的韵不同,但二者在形态上也有相似之处,如结尾旋律。

谱例3

二者除了第三、四板稍有不同外,其余旋律完全一致。

再次,[弥罗诰]和[斗姥诰]是早晚课中分别唯一咏唱的诰类经韵,二者中间同有一段一字一音带有唱诵性的剁板旋律,在结构上就趋于一致,都是由一字多音的慢速部分①此处慢速和快速是指听觉上的速度,由于经词稀疏则感觉慢,经词密集则感觉快。实际速度不变。和一字一音的快速部分两者组成:

谱例4

慢速部分:

快速部分:

除了起音不同和[斗姥诰]快速部分中在第一句旋律第三板后加入六板,其余均与[弥罗诰]保持一致,谱例为快速部分中相同结束句。

最后,早晚课的[三皈依]与上述两诰情况相似,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晚课[三皈依]的第三段经词后加入两句剁板旋律,而早课中则没有这一部分。

在调性上,早课六首韵腔的调式分别为宫——宫——商——徵——徵——宫,晚课四首韵腔的调式分别为宫——宫——商——宫,除去[中堂赞]与[小赞]两首徵调式的韵腔,其余韵腔的调式同样呈现出一一对应的特点。

(二)节奏形态

南岳道教“早晚课”仪式音乐的整体曲调略显活泼,节奏型较短小,音符较多,以带十六分音符的、这三种节奏型最为常见,下表通过对仪式使用的音乐中这三种节奏型出现频率进行统计(见表3)。

表3:节奏型出现次数统计

上表显示,在南岳“早晚课”音乐中,短小音符组成的节奏型在曲目中运用十分频繁,多占韵腔的一半以上,且早课该种节奏型略多于晚课,除此之外,XX和XXX的节奏型也经常出现,而时值较长的二分音符以及四分附点音符除偶尔在结尾出现之外,并不多见。这些短小的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使得所唱的音符增多,让南岳“早晚课”音乐呈现出高低起伏、富有韵律的特点。

(三)结构形态

“早晚课”仪式音乐结构可以从韵体和句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韵体结构

所谓韵体结构,是指整首韵腔的结构形式,南岳道教“早晚课”音乐的韵体结构有散起散落、散起整落、整起整落三种形式。

“散”是指散乱无序、节奏上没有规律的自由状态①刘红:《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以“天功”科仪为例展开的讨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178页。,在节拍上以散板标记。“整”是指节奏规整有序,有一定的节拍规律的节奏形式,在节拍上以2/4或4/4标记。在韵腔中“散”和“整”的划分是以法器中木鱼和磬的击节为标准的。“散”的部分无论多长,只击一次,即一板,或者一音一板,速度加快;“整”的部分则是韵腔一拍击一板,间隔时间相同。从“散”进入“整”称之为“上板”,即合上板眼,声音行为上为一人领唱“散板”,“上板”后众人接唱。

散起散落的韵体结构顾名思义是指韵腔开头和结尾处为散板,这样的韵腔有[澄清韵][步虚]两首。散起整落则是开头自由,中间部分直到结束部分都为规整的节奏形态。这样的韵腔有[弥罗诰]一首。整起整落是指韵腔开头和结尾均呈整齐有序的状态,全曲都在均匀的击板下完成,这在早晚课音乐中占大多数,如[小赞][中堂赞]、早晚[三皈依]、早晚[吊挂]等。

还有一种结构是整首韵腔都呈现出自由散漫的节奏特点,如[提纲]。

2.句式结构

句式结构是指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结构关系,可分为方整型乐句、非方整型乐句两种类型。方整型乐句是指上下乐句之间句幅长短一致,如[中堂赞]上下两乐句均为五小节,为对称结构。非方整型乐句是指上下乐句之间句幅长短不一致,或上句长下句短,或上句短下句长,如早课吊挂上句为八小节,下句为九小节;[步虚]第一句为八小节,第二句为八小节,第三句为十小节,前两句是方整乐句,后两句是非方整乐句。在南岳韵中,非方整型乐句占多数。

四、结语

南岳道教“早晚课”仪式音乐是存在于湖南南岳地区的道教音乐中的一种,仪式采用的是全真派的科本仪范,在总体结构上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全真宫观有着共同的特征,但是在仪式项目的选择上,由于各地宫观取舍不同,所以存在细微差别。

在音乐方面,南岳课诵仪式所用音乐被当地道人称为“南岳韵”,该韵是通行全国的全真“十方韵”体系下,带有地方特色的“地方韵”。音域较为低沉、节奏紧凑、旋律丰富,带有南方委婉温润的特征,相较于“十方韵”更加适合南岳独特的坤道文化。

虽然“南岳韵”是全真正韵与南岳方言、民间音乐结合的产物,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符合南岳独特的道教文化,但是由于近年来道教学院对年轻道士的统一教学与管理,使得“南岳韵”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由于交流的方便,越来越多的道士选择学习“十方韵”。在湖南,“南岳韵”使用主要集中在衡阳市和长沙市的部分宫观,岳阳市的全真道观已经全面采用“全真正韵”②岳阳市道教协会会长刘圆诚道长口碑。。即使在南岳地区,一些年轻道士由于接受的是道教学院的“全真正韵”教学,在进入宫观后很难转变原有的演唱方式,即使是跟随师父学习了“南岳韵”的韵腔,在演唱上也难免夹杂上“正韵”的因素。最重要的一点,笔者认为,现在的道教宫观不仅仅局限于当地人修行,一个宫观往往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道士,平时用普通话交流,诵唱经韵时也多用普通话,这就使基于本地方言而形成的“地方韵”慢慢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不可否认的是,在文化大交融的环境下,“地方韵”的“十方”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要使南岳道教音乐走出去,是保护还是发展,有待道内人士和学界进一步商榷。

袁野璐,女,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音乐学院联合培养艺术学理论2015级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南岳道教旋律
传承南岳游干班红色基因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南岳篇章
田汉与南岳衡山的不解情缘
观日台弄笛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南岳寿文化的现代养生价值研究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