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育鹏,乔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基于工业生态化建设的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研究
范育鹏,乔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工业园区同时又是污染产生排放集中地,我国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环境问题,阻碍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可以从园区层面出发解决污染问题,这是个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本文在分析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揭示了目前工业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发现总体上园区环境管理水平较差。工业生态化建设为进行合理的园区环境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本文针对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基于工业生态化建设的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对策:①提升生态工业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②确立生态化建设思想,以生态化建设促进环境管理效率的提升;③加强工业生态化建设相关政策法规、规划的完善和实施;④构建工业生态化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以生态化建设来实现工业园区科学的环境管理。
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环境管理;机制创新
为繁荣区域经济、推动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工业园区具有以下优点[1,2]:①把不同类型的工业活动分成组别,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区划所带来的问题;②把工业
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成活动集中在规划区内,可以降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成本;③工业企业和服务集聚发展产生放大效应,从而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发展;④规划得当的工业园区可为工业企业的合理布局提供途径。自1979年第一个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园区建立以来,我国工业园区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在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出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纵深化发展的前所未有的新格局。我国工业园区已成为国内吸引外资最多、经济增速最快的区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5]。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大量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引入,促进了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2014年1—6月,全国215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 409亿元,工业增加值26 0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57亿元,财政收入7339亿元,税收收入6208亿元[6],同比分别增长13%、12.3%、14.7%、18.7%、15.2%,增幅分别高于全国5.6个、5.1个、6.7个、9.9个和6.7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3.5%、24.3%、6.9%、9.8%、9.7%;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金额2020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进出口总额24 315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国的比重为19.6%。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超过13%,东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达到16%,中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占比重达到9%以上[6]。2014年上半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全国经济数据对照如图1所示。
图1 2014年上半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全国经济数据对照(单位:亿元)
与此同时,工业园区作为资源能源消耗高度集中的区域,也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7]。一些工业园区由于单纯追求经济指标,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集中生产成为集中污染,园区内企业污水偷排、直排、大气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污染治理设施成为应付检查的表面工程[8-10]。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1过分依赖行政手段
我国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大部分依赖行政手段,管理工具过于单一,对行政手段的过度依赖使得园区环境管理效率低、效果差,由于我国的渐进式改革总体上是由政府强制推行的[11],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更多的是基于一种自上而下的思路,明显地反映出计划经济路径依赖特征,表现为政府直接介入经济活动,尚未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局面,而且行政手段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使得园区管理容易受管理者主观情绪的干扰和环境认识的局限。
1.2无规则创建导致管理失控
无规则创建一方面指园区发展缺少主题核心理念,没有合理的统筹规划,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严重滞后,阻碍资源高效利用和污染集中处理,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指缺少环境准入机制,招商引资随意性很大。工业园区存在着铺摊子、比数量、创政绩的思想,很多时候对申请入园的企业把关不严,或者对已经入园的企业疏于监管,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和环境不断恶化,从而阻碍了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损害了周围居民的切身利益[12]。园区企业认识不到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自身建设的重要性,依旧在传统的只注重经济增长的单向式线性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策框架下运行,工业园区污染治理设施形同虚设。江西省乐平工业园区是江西省30家重点工业园区之一,曾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业园区和经济指标综合考评先进园区,在建园长达七年之久时,配套污水处理厂还未投入正常使用,园内污水直接排入鄱阳湖[13]。在中华环保联合会2010年调研的18家工业园区中70%以上的园区污染治理设施或闲置不用或间歇运行[14]。有些工业园区盲目粗放式扩张,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这18家工业园区中,入驻企业最多的园区,有1000余家企业,规划占地面积23.5平方千米。入驻企业最少的园区规划占地面积达32平方千米,仅有5家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闲置浪费[14]。
1.3工业生态化水平低
工业生态化是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工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建立互利共生的工业生态网,利用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利用及污染物的最少排放,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成长初期或者规划不尽合理的工业园区中,工业共生形态发育不良,产业类型多样性不足,某些产业和基础设施单元缺失,产业延伸不足且链接不充分,仍局限于企业内部低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与以产品生产为导向的产业链延伸,缺乏以废物或副产品资源化利用、工业共生为核心的关键共性技术支撑,资源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除了技术水平的制约,原材料价格过高带来的成本压力,副产品利用附加值低,区域整合的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共享程度不足及共生合作中利益分配不均衡、投入产出比不合理等因素的存在,也使得工业生态化进程缓慢,工业生态化水平较低。在工业生态化建设过程中,技术经济性是资源再生利用和能源梯级利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化是难以为继的,工业生态化的基础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目前在一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尚未真正将工业生态学的理念和要素真正纳入到实践中,存在为了“生态化”而“生态化”的现象,只是机械地照搬一些工业共生模式或者强行构建一些漠视市场规律和企业意愿的工业生态链,过于强调工程和项目的实施,缺少对这些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导致既没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没有实现预期的环境效益。目前多数工业园区内产业链网没有形成,生产过程间关联度不高,即便有合作紧密的企业伙伴,它们之间的结合点也大多只是产品产出的配送,而没有在废弃物与原材料之间形成转化链。
1.4环境管理力量不足
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环境监管专业人员欠缺。全国仅有少部分的工业园区设立有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14,15],大部分工业园区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某些开发区,仅依靠1~2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对接上级环保部门,且人员变动频繁。工业园区层面环境管理力量欠缺,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1.5相关政策法规、规划缺乏或不完善
近年来,工业园区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但我国环境管理政策制定思路以结果导向为主,过程管理关注不足,尚未从全产业链的角度系统地设计和制定相关的环境政策法规,工业园区工业生态化管理体系基本处于空白。尽管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但是对于促进工业生态化发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方面所需的配套的法规缺少系统性,指导性也不足,相关的法规之间协调性需进一步加强。并且我国在如何推进工业生态化方面,管理思路不甚清晰,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较为笼统,精细化不足。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指导性的规划还与实践需求存在差距,重大规划中普遍缺少工业生态化建设的相关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进程。
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清洁生产、工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不断被社会所接受,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也成为许多园区发展模式的优先选择,以工业生态理论为指导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着力于工业生态链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源头控制,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生产方式不同,生态工业园区遵循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合循环模式。它使园区不再把目光局限在提供最低限度服务上(如集中式废物处理和污水处理系统),而是仿照自然生态系统循环共生方式,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企业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16]。
生态工业园作为一个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环境管理主要是利用城市生态学与工业生态学原理,根据工业园区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状态与趋势,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出发,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源利用与更新的关系、生态压力与生态适宜容量的关系等,保障生态工业园和谐、高效、安全、持续发展[17]。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可带来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的效益[18],在已通过验收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东部20个园区的人均工业增加值均值高达22.17万元/人,比《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HJ274—2009)(以下简称“标准”)中对应标准值高出48%;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均值达到17万元/km2,比标准值高出89%;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26 吨标煤/万元,比标准值低0.24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为6.35m3/万元,比标准值节约2.65m3/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为0.06t/万元,比标准值减少40%;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为0.42kg/万元,比标准值降低58%[19]。已经通过验收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平均3~4年的创建周期内,实现平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超过50%,COD和SO2排放量实现分别下降约20%和40%[20]。有学者研究了我国部分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周期中资源环境绩效,所选7个园区通过生态工业园创建工作,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平均下降39.69%,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平均下降28.11%,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平均下降51.19% ,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平均下降61.75%,强有力地支持了区域环境保护[20]。
随着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循环化和绿色化发展。面对工业园区日益凸显的区域性、结构性环境问题,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解决结构性污染和区域性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工业园区发展的趋势。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通过验收和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达85家。目前我国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虽在稳步进行之中,但从数量和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建设中重点多在构建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废物)的产业共生网络,在污染减排、园区基础设施共享及企业行为的环境友好化等促进园区生态化建设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鉴于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工业生态化建设的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对策。
(1)提升生态工业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
不断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工业园区管理层生态化建设意识。建立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机制,转变过分依赖政府的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对不同群体和人员的工业生态知识宣传和培训,使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及其对园区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公众参与是生态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引导和开发公众参与生态化建设的热情和信心,提高公众参与生态化共建的意识十分必要。公众参与不应仅限于生态化建设相关政策出台之后的阶段,也应扩展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这样通过充分接受公众的建议,不仅可以使政策更具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协商达成共识,有利于生态化建设相关政策的落实。支持发展环保 NGO,让公众参与走上组织途径。定期举办工业生态化建设大讲堂,普及生态化建设的基本常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相关知识和政策,向公众展示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带来的社会环境效益。
(2)确立生态化建设思想,以生态化建设促进环境管理效率的提升。
基于工业生态化的理念建立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机制,通过工业代谢分析,明确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技术流和价值流等各种流的影响,在环境优先,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协同的前提下,有规则地进行环境管理决策,以工业生态化建设作为园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重要途径。园区要实行集成化管理,在加强入园项目准入的同时,对区内企业进行能量、水、物质、废弃物及信息等方面的有机集成,在企业间建立起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的渠道和机制,通过加强“补链”企业的引进,为企业创造彼此合作的机会和渠道,实现各单元间副产品、废物交换。通过能源、水资源、污染处理处置及仓储服务等基础设施和环境服务的共享,实现通过规模效应,减少分散治理污染资金过多投入,更有效地改善园区的环境质量。
同时,要正确把握不同生产过程的可关联性,根据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针对不同园区产业关联度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工业生态化方案。对于产业关联度较强的,如化工类过程型工业为主的园区,其产品关联度高,原料相似性强,基础设施共用可能性大,可通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共享,企业间自主联合,实现工业共生,减少废物排放;对于产业关联性较低或很小的,如一些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生态化建设可着重于产品的生态设计、能源的集中调配、公用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优化等,提升企业行为的环境友好性,从源头减少污染的产生和排放。
(3)加强工业生态化建设相关政策法规、规划的完善和实施。
尽快建立工业园区层面生态化发展所需的政策、导则框架和规范,引导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对园区规划进行前溯性审查,高标准修订落后的规划,各园区规划要修订加入生态化建设的内容。利用生态化改造彻底有效地解决产业、空间、用地及环保等相互脱节的问题,加强园区土地、发改、环保、招商、建设等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围绕园区生态化改造建立一套协同会商机制,在产业政策、土地政策、招商政策及环保政策之间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多规合一,将经济社会发展同园区的生态化建设有机结合,实现法制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利用园区生态化建设相关政策推动环保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园区要制定政策重点扶持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控污效果好的企业,对使用清洁能源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增强其废物回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使生态型企业降低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把节省下来的财政支出用于生态化改造,可产生显著的环境效果。从根本上,还要建立工业园区自然资产债务核算制度、企业绿色会计制度,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将资源利用、生态效益及环境代价列入园区发展的成本核算,从源头—过程—末端,从内部到外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环境管理。同时要强化环境管理,以保证政策规划的落实,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强化环保软件、硬件的配置,以适应快速反应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处理,保障环境安全。所有涉及新建项目的审批,环保分局应有第一审批权和否决权,以强化环保分局对环境和资源的监督管理力度。
(4)构建工业生态化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工业生态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信息共享。借助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实现“互联网+工业生态化”建设,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共享和基于工业生态化建设的园区管理工作的可视化。工业生态化建设信息平台的功能应包括对园区内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和宏观调控,实现园区实时的环境监测监督、统一的资源调配、优化的生产布局、合理的工业引进和淘汰;提高园区主要污染物的识别能力和废物资源化途径实现能力。工业生态化建设信息平台的内容应包括:①信息公告。如园区的环境质量、环境服务内容、区内企业的污染状况、园区生态化建设的其他内容等。通过信息公告,促进企业不断改善环境行为,加强园区的绿色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园区的环境友好形象。②大数据分析应用。通过数据收集和积累,分析和识别园区环境管理中的不足和原因,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措施,提高环境管理的质量与效能提供依据。
本研究针对工业园区的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指明了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是进行工业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建设生态工业园区。通过理论和数据论证揭示了工业生态化建设是园区实现科学环境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
本文提出了基于工业生态化建设的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模式,该模式不再以控制各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也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主,而是行政、经济、技术、法规等多种管理方式的综合体现和运用,它是以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为主体,通过提升人们的生态工业意识,实施园区生态化建设内容,落实各项工业生态化政策及规划和构建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实现园区良好环境管理的综合管理体系。园区应当将工业生态化发展原则纳入园区开发建设的决策主流,要以发展生态化建设带动和实现环境管理,加快环境管理模式由末端管控向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的转变。
[1]王蕾.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6.
[2]喻春光,刘友金.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 (6):128-131.
[3]刘月明.基于区域竞争力分析的工业园区产业规划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4]Ding J S,Hua W Q.Featured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s in China:history,current status and outlook[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2 (63):43-53.
[5]YONG G,ZHAO H X.Industrial park management in the Chinese environment[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9,17(14):1289-1294.
[6]前瞻网.2015—2020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前瞻及转型升级分析报告[EB/OL].(2014-10-13).http://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41013-1c832532.html.
[7]林宽,郑勇.惠州市工业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J].企业经济,2011 (7):18-20.
[8]新华网.腾格里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EB/OL].(2014-10-04).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134065861/1.html.
[9]谷腾环保网.工业园区污染治理成现实难题[EB/ OL].(2013-01-03).http://www.goootech.com/news/ detail-10204083.html.
[10]崔银娜.工业园区治污下“深水”[EB/OL].民生周刊,2012(30).http://paper.people.com.cn/mszk/html/2012-07/23/ content_1088183.htm?div=-1.
[11]鞠正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J].攀登,2009,28(1):27-32.
[12]曾振,周剑峰,肖时禹.产城融合背景下传统工业园区的转型与重构[J].规划师,2013 (12):46-50.
[13]中国水网.江西乐平污水处理厂成摆设[EB/OL].(2012-07-06).http://news.h2o-china.com/html/2012/07/105988_1.shtml.
[14]中华环保联合会.我国部分工业园区环境问题调查报告[N].中国化工报,2011-10-24(5).
[15]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开发区年鉴2013[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16]李慧明,左晓利,王磊.产业生态化及其实施路径选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34-42.
[17]Erkman S.Industrial ecology:an historical view[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997,5(1-2):1-10.
[18]TIAN J P,SHI H,LI X,et al.Measures and potentials of energy-saving in a Chinese fine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J].Energy,2012,46(1):459-470.
[19]BAIL,QIAOQ,YAO Y,et al.Insights on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National Demonstration eco-industrial parks in Chin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4 (70):4-14.
[20]智静,乔琦,姚扬,等.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昆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13.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lndustrial Parks Based on lndustri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FAN Yupeng,QIAO Qi*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
Industrial Park is a carrier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and it is the core engin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Industrial Park is also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ion emissions,a larg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industrial park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otal economy,resourc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which have hinder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industrial parks might be solved b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rom the park level,which is an important and complex work.This paper revealed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xisting in industrial parks,and the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i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ir development course,and foundthat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parks is poor.Industri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reasonabl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parks.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dustrial parks,the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industrial parks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were proposed:①Enhance industrial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encourage public partic ipation;②establish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ought,promo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fficiency by mean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③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at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plans and programs about industri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④Establish industri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The parks should promote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o realize scientific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dustrial park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mechanism innovation
X321
1674-6252(2016)05-0080-05
A
10.16868/j.cnki.1674-6252.2016.05.0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248)。
范育鹏(1984—),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与管理,可持续发展,E-mail:fanyp@craes.org.cn。
*责任作者:乔琦(1963—),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以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