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阈下绿色发展的先导研究力作

2016-11-15 03:24谢慧明
中国环境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产率产业结构二氧化碳

文/谢慧明

低碳视阈下绿色发展的先导研究力作

文/谢慧明

图书信息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特征与减排战略研究:基于产业结构视角》

魏 楚 著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定价:55元

自200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先提出“绿色发展”概念以来,绿色发展逐渐成为中国解决“成长的烦恼”问题的重要战略选择。绿色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绿色发展尝试解决“黑色经济”的一系列外部性问题,主要是指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而广义的绿色发展尝试解决“转型经济”的一系列环境外部性问题,包括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清洁发展等。低碳发展是广义绿色发展的一个时代命题,是中国现阶段绿色转型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当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时,中国在绿色转型过程中急迫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回答低碳发展的问题、思路与对策。

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能源系魏楚副教授所著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特征与减排战略研究:基于产业结构视角》一书以全球气候变化入题,基于方向距离函数、计量分析等方法,从产业结构视角对中国各地区和各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征、减排效率、减排成本和减排战略等进行了细致研究,客观精准地回应了低碳视阈下中国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与举措,为“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远阶段上中国二氧化碳的深度减排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具有显著的前瞻性、学术性和实践性。

从研究内容来看,全书主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次研究了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必要性,从区域和产业两个视角探讨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趋势性,从公平和效率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可行性。首先,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落脚点的二氧化碳减排一方面体现出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另一方面符合国际气候谈判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其次,全书构造了一系列产业结构指标,并独具匠心地加入了劳均资本、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和人均私家车拥有量等指标来分析中国各地区/各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与减排潜力。第三,通过加权方式所构造的“兼顾公平和效率”指标能够较好地分解二氧化碳减排任务,对于“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层面上的减排任务分解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从研究方法来看,全书基于卡亚恒等式、环境敏感性生产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统计和计量模型对产业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剖析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卡亚分解可以直接分解出产业结构因素,全书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分解,并揭示了产业结构因素在二氧化碳排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环境敏感性生产率分析方法是生产率测度和减排成本测度的重要方法,包括指数法、距离函数法和方向性距离函数法,全书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将环境敏感性生产率分析方法运用到二氧化碳生产率和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的测度之中。

从研究结论来看,理论层面上的研究结论包括产业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和减排的影响机理,实证层面上的研究结论包括产业结构指标对二氧化碳排放和减排的具体影响,譬如:“产业结构的变动会通过碳生产率的改变而影响碳排放的总体数量与排放规模”,“2009年六大产业部门中能源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最大,能源、工业和交通业三部门占全部排放的97%”,“产业结构效应在2000年之前和2005年之后较为显著,但在2003—2005年之间所起作用很小”等。基于此类结论,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速度和规模,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加”、“减”、“提”、“转”。“加法战略”是指大力发展低碳型、固碳型产业;“减排战略”是指遏制重化工业、关停落后产业;“提升战略”是指升级传统产业、提高资源效率;“转移战略”是指转移高碳产品生产、替代高碳能源。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绿色发展进程的加速,中国碳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指日可待,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减排问题将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研究主题。该书明确了我国不同产业/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驱动因素,揭示了产业结构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并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和分解目标进行了评价和模拟,是国内研究此类课题的高水平著作。

10.16868/j.cnki.1674-6252.2016.05.108

谢慧明,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生产率产业结构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抓捕”二氧化碳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跟踪导练(三)4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