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红*,杨列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北京 100085)
1990—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的资助情况与研究热点变化趋势
霍红*,杨列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北京 10008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活跃,研究热点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对1990—2015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的资助情况以及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展望。统计数据表明,资源环境领域的基金项目数占学科处总资助项目比例从1990年的4.9%升至2015年的15.7%,成为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项目数最多的二级学科领域。在该领域众多研究方向中,关注能源与碳排放的项目最多,占整个领域的50%左右,其中半数以上的项目聚焦能源建模及能效与可再生能源。中国正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未来将更加强调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和绿色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把“中国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律”列入“十三五”优先发展领域,支持为实现中国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的创新性研究。
科学基金;优先发展领域;资源环境;能源与碳排放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率,而生产率由四个要素决定: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其中,增长极限和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紧密交织在一起,成为长久以来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悲观主义者认为世界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增长将达到一个极限,经济系统进而崩溃,人口和生产力急剧下降。而乐观主义者认为,技术知识进步带来的新材料和新能源将会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限制[1]。两种观点各执一词,但无庸置疑的是,在全球增长的背景下,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制约将会对人类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国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主要资助探索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规律、探索政府和公共部门为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而实施综合决策与管理行为的研究,包括宏观经济、金融管理、财税管理、科技管理、教育管理等14个二级学科领域。其中,为支持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管理科学部设有“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二级学科领域(以下或简称为资源环境领域)。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制约之间的矛盾已逐步显现并日益突出,资源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也随之越来越活跃。近些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表现出巨大的变化。本文将重点介绍1990—2015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的资助情况,以及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
图1给出了1990—2015年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的基金项目资助数及其占科学处总资助项目数的比例。2004年以前,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项目的申请量小,因此批准的项目也比较少,每年不足15项,个别年份批准项目数甚至更低。2005年,随着学者们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项目的申请量和资助量也有所提高。自2010年,这一领域的项目开始大幅度增加,2012年,项目数突破100项,是1990—2000年间年均项目数的15倍。
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量大幅度增长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整体的资助力度在增强,另一方面则是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在科学处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图1所示,1990年,资源环境政策的基金项目数仅占科学处总项目数的4.9%,2000年该比例升至7.7%,在整个科学处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2010年,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的项目比例快速上升至12.4%,表现出蓬勃有力的发展态势。2015年,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的基金项目数占整个学科处的15.7%,成为管理科学部三处项目数最多的二级学科领域。
图1 1990—2015年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基金项目资助数及其占学科处总资助项目的比例
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的项目结构在过去25年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图2所示,2000年以前,资源环境领域的基金项目主要为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其中以面上项目居多,占1990—2000年总基金项目数的65%,青年和地区项目分别占22%和10%。最近十几年,资源环境领域的项目类型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1990—2015年的基金项目中,面上项目的比例降至45%,青年项目升至34%,地区基金比例为8%。国际合作、创新群体、杰青、优青、重点及专项基金等项目的比例总计14%。项目类型的多样化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科研力量从团队建设、人才结构,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而言分布更趋于广泛和均衡。
资源环境领域的基金项目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增加,项目的资助强度也有较大提高。图3给出了1990—2015年资源环境领域基金项目的总资助金额以及面上和青年基金的平均资助金额①这里提及的资助金额均为当年价格。。过去25年里,资源环境领域的总资助金额从不足10万元增加到5000多万元,增长近千倍。项目平均资助金额也逐年提升,例如面上项目的平均资助金额从90年代初的4万元/项增加到2014年的60万元/项①2015年新管理办法将总经费分为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图3仅计入直接经费,因此项目平均资助金额在2015年出现下降趋势。。充分、持续的基金支持可以使科研工作者进行维度更深的科学研究,探索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
图2 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的基金项目类型分布
图3 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基金项目资助强度
根据研究方向将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的研究按①人力资源、②水资源、③矿产资源、④土地资源/农业资源、⑤能源资源/碳排放/气候变化、⑥废旧物回收与再利用、⑦城市环境管理、⑧生态环境/环境污染、⑨产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⑩其他进行分类,图4总结了1990—2015年资源环境领域基金项目的分类情况。
如图所示,过去25年,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方向变化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①聚焦能源资源/碳排放/气候变化(以下或简称为能源与碳排放)的研究增长迅速。90年代早期这一研究方向的基金项目屈指可数,随着国家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持续关注,以及国际气候谈判日益白热化,从事能源和碳排放研究的科研队伍迅速壮大,科研力量不断加强。目前,能源与碳排放研究方向从基金项目数和资助金额上均已占领整个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半壁江山;②关注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的研究增长较快。由经济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引起政府和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对生态管理、环境承载力、健康和福利影响、控制策略等提出了多角度的科学问题并加以研究;③其它研究方向稳步发展,目前还看不到特别强势的增长。
图4 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基金项目研究方向变化趋势
各研究方向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一方面体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与解决的交替进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些问题对目前或未来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的影响程度。能源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动力源泉,经济发展对能源供应短缺的响应极为迅速。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供应短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成当时石油进口国的GDP下滑和失业率增加。目前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全球的化石能源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面临着如何协调能源约束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难题。不仅如此,国际环境加剧了这一矛盾,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舞台上中国面临巨大的减碳压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味着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中国或将会有一个确切的、具体的化石能源使用限制[2],这使得如何克服这一约束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这一问题的解决更为紧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研究需求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能源和碳排放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为了进一步分析能源和碳排放研究方向的研究热点分布,我们尝试把该研究方向2005—2015年①2005年之前此类项目非常少,在此不做分析。的基金项目按照研究内容分为①能源效率/节能/新兴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②能源消费行为、③能源排放模型、④能源安全、⑤能源供应/能源市场/能源价格、⑥能源环境政策、⑦排放权/碳市场、⑧气候变化、⑨其他等9个类别。应该注意到一些项目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为便于统计,我们按其主要研究目标确定它们的类别。图5给出了各类项目的分布情况。
图5 能源和碳排放研究方向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分布
从过去10年的基金项目统计来看,研究能源排放模型的项目最多,占能源与碳排放相关项目的38%,紧随其后的是能效/节能/新兴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研究,占16%,这两类项目分别探究能源策略与经济/产业发展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潜力,两者均是解决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聚焦能源安全、能源市场等传统能源问题的项目数平稳增加,变化不大。此外,随着新问题的出现,近期关注碳市场和居民能源消费行为的项目明显增多。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制约关系已成为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如何突破自然资源的约束以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是当今研究者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一直以来鼓励和支持探索人类管理活动机理与规律,并立足中国国情和问题的创新性研究。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关键的转型期,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逐步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需要更加注重以创新驱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把“中国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律”列入“十三五”期间优先发展领域之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绿色物流、供应链和运营管理;国家能源体系变革的规律及其驱动机理;全流域和跨流域水资源的系统管理机制;中国宏观经济绿色发展的新规律和新形态;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家政策设计及其影响评估;国际气候治理结构演变与合作机制[3]。同时,针对本领域国际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将会加大对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在中国正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需要切实做到“顶天立地”,站在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创新性研究,同时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国家发展目标,发现并解决中国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为实现中国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1]MANKIWN G.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M].7th ed.Stamford:Cengage Learning,2014.
[2]Adoption of the Paris Agreement[EB/OL].2015.[2016-8-25].https://unfccc.int/resource/docs/2015/cop21/eng/l09r01.pdf.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16-8-25].http://www.nsfc.gov.cn/nsfc/cen/bzgh_135/ index.html.
Trends of Research Hotspots and Funded in Division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Management from NSFC in 1990—2015
HUO Hong*,YANG Liexun
(Management Science Divis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85)
With the recent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raised great concerns.Consequently,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became more and more active,and the research hotspots have been varying significantly.This articl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projects funded by the Management Science Division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 in 1990—2015,as well as variation trends in research hotspots during these years,and provided perspectives for the future.The statistical data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funded projects in the field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management to that of the whole Macro-Management and Policy Division increased from 4.9% in 1990 to 15.7% in 2015,representing the largest research field of the division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funded projects.Projects examining energy and CO2emissions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50% of the projects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management,and more than 50% of the energy and CO2-related projects were focusing on energy modeling,energy efficiency,and renewable energy.Now,China is going to enter the New Normal,which emphasizes the resources and energy efficiencies and green development more than ever.The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s of NSFC listed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and Economy” as one of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fields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aiming to support the innovative studies that can improve the theori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the green,low-carb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science foundation;priority development fields;resource and environment;energy and carbon emissions
G322
1674-6252(2016)05-0013-005
A
10.16868/j.cnki.1674-6252.2016.05.013
*责任作者:霍红(1977—),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流动项目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与环境管理,E-mail:huohong@nsfc.gov.cn。
资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