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青史尽成灰”

2016-11-15 20:07李庆英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评析

李庆英

[摘 要]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李井泉是一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开国元勋,是一位重要的党史人物。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对其人其事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隔膜和误解。本文根据近年出版的《开国元勋李井泉》所记述和披露的事迹和史料,真实再现这位老一辈革命家非凡人生的一些片段,以期为全面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这位党史人物提供一份思考的材料。

[关键词]李井泉;开国元勋;党史人物;评析

[中图分类号] K82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11-0019-03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李井泉是一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开国元勋,也是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党史人物。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对这位老一辈革命家其人其事存在一些争议和误解;加上没有出版他的个人传记,致使其人生经历和重要事迹未能全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更加影响了世人对他的全面了解和公正评价。历史事实是争议的权威“终结者”。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党史人物,首先必须了解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所做所为,领略其人生轨迹中的一系列重要节点,从中真切感受老一辈革命家那种坚定信仰、顾全大局、勇担责任、光明磊落的红色品格。

出生于1909年的李井泉,在青少年时代就接受了进步思潮的影响,1926年在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了南昌起义军。起义军南下广东失败后,他在当地中共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帮助下在地方坚持革命斗争。在此后的革命道路上,他与同为“师范生”的毛泽东,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是毛泽东“发现”和“影响”了李井泉。1930年春,李井泉奉中共东江临时特委的命令,到江西省寻乌县的红四军前委送信,被时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留在身边任秘书。毛泽东当时对李井泉说:“你很年轻,精明强干,又有文化,很适宜做政治工作,希望努力学习马列著作,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与士兵共甘苦。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贡献给工农大众。”[1]同年8月,红一方面军在湖南省浏阳县组建,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李井泉任总政委办公室秘书长。

此后,李井泉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0个月。其间,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为毛泽东的军事才干所折服,始终坚信和拥护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逐步成长为一位既懂政治又懂军事的高级将领。1931年6月,在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围剿”之时,他被任命为红35军政委。1932年任红21军政委,逐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指挥员。1933年2月,他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按照毛泽东战略战术排兵布阵,取得了登仙桥、东坡等战斗的胜利。1934年10月,他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先后在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工作,六过雪山,三过草地,在二、四方面军会合后调任红2军团4师政委,由此成为老一辈革命家中极少数在红军三大主力均任职过的将领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李井泉担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政委、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兼晋绥军区政委。1949年冬,他与贺龙等领导第十八兵团由陕西进入四川,参加和领导进军西南的战斗,为新中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艰苦奋斗。1955年,他因主政地方而未能参加授衔,但鉴于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功绩,有人称其为“无衔上将”。这个称号对他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1937年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李井泉被任命为120师358旅副旅长,不久改任政委。他先后参加了忻口会战、晋西北破袭战等战役,率领部队与日伪军作战多达百余次,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这段历史时期,他奉党中央和毛泽东之命组建了“大青山支队”,书写了一段卓绝的抗日和创建游击根据地的传奇,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绥远省大青山地区既是日军阴谋制造的伪“蒙古国”的中心地带,是陕甘宁边区北方的门户,又是中共通往蒙古和苏联的国际交通线的一条要道,具有牵制日军进攻大西北和推动我军开展战略反攻的重要战略地位,鉴于此处重要的战略地位,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多次发电报给朱德、彭德怀及120师,希望沿大青山脉组织一支游击队,创建游击根据地。1938年6月11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指出:“惟开始建立根据地时,敌人知其重要意义,必多方破坏,故部队须选精干者,领导人须政治军事皆能对付,且能机警耐劳,而有决心在该地创立根据地者。”[2]根据毛泽东对派赴大青山领导人的指示要求,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第二天致电贺龙、关向应、肖克并报毛泽东:“……经我们详细考虑,请坚决派李井泉同志率一个建制团去……”[3]由此可见,朱德、彭德怀等皆认为李井泉正是毛泽东电报中所说的“政治军事皆能对付,且能机警耐劳”的“精干者”。

按照中央的指示,李井泉组建了“大青山支队”,并担任司令员兼政委。该支队当时对外又称“李支队”,以358旅715团为主力,共有2300余人。1938年8月2日,“李支队”在长城要塞杀虎口进入绥远境内,初遭日军五路堵截,随后“李支队”主力从旗下营镇东侧通过平绥铁路,进抵大青山区腹地,最后与杨植霖、高凤英等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会师。在此后的两个月里,“李支队”六战六捷,横扫阴山七百里,先后开辟了绥中、绥西、绥南游击根据地。

李井泉作为我军的一位高级指战员,既善于在军事上指挥打仗,又善于做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在开创大青山根据地过程中,他多次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宣传蒙汉联合抗日的主张,这促使当地民众逐渐成为八路军的同情者和支持者。1939年春,“李支队”将大青山地区的土匪基本剿清,结束了当地的混乱局面,争取了群众的拥护支持。当时,当地传唱过这样一首民歌:“八月里来秋风爽,李支队挺进青山梁,日本鬼子丢了魂,蒙汉同胞喜洋洋。”[4]

10年“文革”时期,李井泉虽惨遭迫害,但1973年,“被解放”出来的李井泉,仍心系党的事业,他不顾年老病弱,坚持到地方进行调研,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1989年4月24日他因病逝世,《人民日报》5月9日刊发的中共中央审定的《李井泉同志生平》写道:“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不搞特权,不谋私利。”

(一)淡泊名利,顾全大局。1945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120师和晋绥军区组建晋绥野战军,李井泉担任晋绥野战军政委。当时,久病的120师政委关向应上书党中央,建议由李井泉接任自己的职务。命令发布后,李井泉上报中央,认为自己还是担任副职为好。他的建议得到中央认可,9月改任他为晋绥野战军副政委,政委空缺。他也曾带头辞去中顾委的职务。“文革”结束后,李井泉在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顾委常委。1985年8月,为支持邓小平提出的“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的决策,他带头致信中央,请求辞去在中顾委的职务。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了李井泉等37位老同志,他们为中央领导机关成员新老交替做出了表率。

(二)光明磊落,勇担责任。新中国成立后,李井泉主政四川和西南共计十余年。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李井泉治下的四川调出147亿斤粮食支援全国,四川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饿死了很多人。李井泉也因这段历史而被视为“‘搞极左、饿死人的罪魁祸首”。其实,关于四川调粮问题,有关周恩来、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记录和信件资料有力地说明:调粮是中央的决定,必须执行。1961年4月,当时中央主管粮食工作的副总理李先念在讲话中强调:“各粮食调出省份要顾全大局……不要算局部账。”[5]在新中国那个粮食极度困难的时期,四川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周恩来曾就此事说过:“四川是顾全大局的,这几年粮食调得多了……我们是有责任的。”[6]在调粮问题上,李井泉也曾多次向中央反映,希望能够为四川老百姓多留些口粮。1960年8月他曾写信给李先念,要求把年度粮食征购指标减少10亿斤,终于获得批准!李先念在给李井泉的复信中说:“八月五日来信收到。四川省委要求把今年的粮食征购任务减为108亿斤,我们同意。”[7]但是,关于四川调粮的这些历史情况在那段历史时期是“绝密”,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鲜为人知。李井泉对于他主政四川和西南期间自己工作中的失误,从不推卸责任。在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他对几年来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了深刻检讨,没有上推下卸,个人承担了全部责任。对此,李井泉之子写道:“中央调粮的决定和安排在当时是绝密,一些不明真相的干部群众对此很有意见,认为是李井泉为了向上表功,欺下瞒上做出的个人决定……他下了决心至死由自己背负这段历史的责任,而把维护党中央领导的威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8]1965年,毛泽东听了李井泉汇报粮食问题时曾委婉地批评他说:“只知道大公无私,不知道大公有私。”[9]

(三)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品格。李井泉的人生经历中有许多“非常”事迹:其一,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给了战友。李井泉和肖里夫妇共有八个子女,他把三个儿子分别送给了婚后没有子女或没有儿子的老战友。李井泉曾任八路军120师358旅第一任政委,孩子送出三五八(即老三、老五、老八),他曾笑称这是为了纪念他在358旅的任职历史所做的决定。他的这个“决定”,既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宽广无私的胸怀,也体现了他作为普通人温情的一面。其二,拒写回忆录。晚年时期,他对于党史研究部门、老战友以及亲属提出的写回忆录建议,则以不宣传自己、多宣传在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为由拒绝了。其三,推动冤假错案的平反。对于1964年贵州“四清”运动,他主动承担责任,并多次接见贵州当年被错误处理的干部,并向中央和贵州省委领导建议重新安排他们工作,竭力促成问题的解决。粉碎“四人帮”以后,他第一次返回四川时,就郑重地对省委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负责人表示:凡是他在四川工作期间被错误处理过的干部,全部复查并纠正,同时希望代他向这些人赔礼道歉。二野的老干部许梦侠回忆说:“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做自我批评,向一些同志道歉,不失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比那些吹捧与自我吹捧令人尊敬。”[10]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史上,像李井泉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还有很多,尽管他们的具体个性和具体事迹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轨迹、时代际遇和历史命运却又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之处,也恰恰从一个侧面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而不断壮大、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逻辑。李井泉的一生浓缩了20世纪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求生存、求发展的艰苦奋斗历程,成为那个艰难而又伟大时代的一个缩微景观。“不容青史尽成灰”——这是《开国元勋李井泉》编者不畏千辛万难、以四年之功搜求史料编著画册的精神动力。这何尝不是一个深沉的“历史告白”!这个“告白”的核心内涵就是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所指出的:“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11]纵观老一辈革命家李井泉的一生,不必讳言他在那个特殊年代犯过的“左”的错误,也不必回避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治下的四川因调粮过多而造成的严重问题——这些错误和问题,无疑给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云。历史需要反思,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但历史也需要“同情式理解”,以解开世人对那些身陷历史纠葛之中的关键人物所抱有的复杂心结。

参考文献

[1]苏振兰.“无衔上将”李井泉的革命人生[J].党史文苑,2009(19).

[2][3][4][5][6][7][10]李捷.开国元勋李井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9.49.59.152.153.153.200

[8]申再望.青山无言——回忆父亲李井泉[J].党史文苑,2009(19).

[9]杨荫梧.深切怀念李井泉同志[N].人民日报,1990-04-19.

[1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日报,2013-12-27(2).

作者系《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主编

责任编辑:周奕韵

猜你喜欢
评析
一个水平转动圆盘上连接体问题的评析与拓展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老年慢阻肺伴肺部感染的效果评析
基于核心素养水平的高考地理试题评析
新高考数学:创新题型,引领方向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紧扣时代主旋律 聚焦素养育新人——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试题评析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多角度分类评析单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
2012年高考四川卷理科数学第22题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