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玲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低年级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成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朗读教学,可以规范学生的普通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把情感放在文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促进思维方式的拓展。教学是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过程,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也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诵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部分老师开展朗诵教学仅仅是完成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重在形式而缺乏内容。教师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让学生依照座位顺序按照段落或文章层次轮流朗读课文,这种朗读教学模式是机械的教学,缺乏明确目标的教学。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对学生的朗读情况很少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例如,朗读过程中情感饱满程度、语句是否顺畅、发音是否标准,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都很少对学生加以明确的指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是教学形式的体现,学生的情感、思维方式没有得到体现和发展,从而很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不能为以后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和思维模式。
2.朗读对象不广泛,评价体系有待提高
在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朗诵课堂上,为了较好地发挥课堂效果,减少时间的浪费,教师往往只关注一部分学生的朗诵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在大部分的课堂上,教师都是只关注那些学习成绩好、爱发言的学生,而对于其他学生在课堂上就很少有朗诵锻炼的机会。由于教学对象的狭隘,虽然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参与性却受到了限制,从根本上并没有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整体水平。在对学生的阅读结果,教师缺乏对朗读结果做具体明确的评价,偶尔会在朗读结束的时候简单的评价“读得比较流畅”“读的语句缺乏完整性”等,这些没有实质意义的评价很难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能发挥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认知。教师在朗读教学的课程中,要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并且完善朗读评价体系,这将是现阶段语文朗读工作开展的重点和难点。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展现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课前要做充分的预设,对每一篇课文设计一个具体规划,确定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情感的标准、语句的通畅标准、对课文的理解标准等,通过教学目标的设立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设置不同的阅读形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例如:《猴子种果树》《小稻秧脱险记》《哪吒闹海》等课文可以采取即兴表演的方式,学生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深入角色。通过对课文中具体角色的认同与表演的轻松娱乐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朗诵教学的积极性。
2.尊重个体,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情感倾向、学习方式还没有养成,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偶尔会在课文中展现不相符的情感,或者有不认识的字词影响阅读,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教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做好朗读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走出朗读情感的误区并在朗读的过程中认识更多的字词,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积极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学生认真朗读完课文后,要对学生的朗读结果做出充分、客观的评价并且给出具体性的指导意见,同时,要求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建立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例如:在读《小松鼠找花生》时,对于评价为情感平淡,不能表现找不到花生急迫感的同学要加以引导,假如学生自己把最喜欢吃的糖果存放起来最后找不到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使用具有鼓励性的言语,避免挫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养成的关键期,朗读教学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步骤。教师要展现应有智慧和教学能力,不断丰富朗读内容,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尊重学生的观点。根据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朗读教学的评价机制,全力提高小学低年级朗读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