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霞
“真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学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学”课堂推进,小组合作型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怎么才能将小组合作的效能最优化呢?经反思得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赋予活动童趣,激发学习热情
1.对于教学任务本身的热情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的,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对于这些趣味活动充满兴趣,愿意去参与,去尝试。动画配音和情境表演可能要算是学生最喜欢的小组合作项目了。每次到了表演环节,学生小组活动热情最高,分配角色,设计动作,相互指导,忙得不亦乐乎,在展示时往往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孩子因为知识能力的不够而不敢展示。我想,他们更需要调动起这份参与的热情,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都是解决方法。我们的小组活动应秉着全员参与的原则,可以让一部分学习困难生从分配简单任务开始,逐步发展到能主动参与。
2.教学者引导出来的热情
教学中肯定也有教学任务是比较单调枯燥的,这个时候,教学者就必须通过智慧,将活动赋予童趣,调动学生的热情。在教授4B Unit 6 《Whose gloves is this?》时,句子较为枯燥,缺少情境。于是,我在学生先学环节就告知他们,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我们举行一次化装舞会,而本节课的任务就是挑选合适的服饰。学生在听到这个教学任务后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找出或大或小的衣服,积极熟悉书本中的句型,甚至还查阅了不少网络资料。课上,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怕错过了一个环节而影响了他们期待展示的机会。
二、科学编排小组,激发最优效能
尽量在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去编排小组,小组成员组成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既有个性也能互补。小组与小组之间应该是实力均衡的。无论是学习成绩优势的、性格外向爱表现的、成绩较差的、内向自卑的,都应该尽量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这样能促使组间更好地竞争,同时也能让组内优等生带动中等生和差生,形成良性循环。
一个较强能力的组织者将会带领小组更好地完成合作任务。小组合作的任务是多样的,合作形式也是多样的,合理分配任务,组织合作将是小组合作的第一步。一个能力较强的组长显得特别重要,可以由学生推选、教师选拔、轮岗等多种形式产生。小组合作的默契度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磨合的。小组长的成长,也是要在学习中不断锻炼的。
小组合作时,并不意味着教师是无所事事的,此时的学生们依然需要一个倾听者,或者是一个适时点拨者。在他们有能力管理组织好自己的小组活动之前,他们需要教师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指引他们成长。
三、合理评价机制,促使合作共进
1.能者多劳,扶弱帮困
让组内能力强,知识基础厚的同学担任稍微复杂繁琐的任务,中等或偏下学生能有更多时间用于知识学习和梳理。由于学习小组的成员少,合作学习时能更为细致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此时生教生的效果不会比教师集体讲授差,而且教的学生还能再次巩固所学知识。例如:4B Unit 5 Seasons 有创编小诗,小组展示的任务。组内优等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困难生可能就在为这个任务如何完成而头疼。在合作的过程中,优等生获得了表述展示的机会。中等生能借助优等生,在其作品中获取灵感,得到提升。困难生能在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一节课结束,或长或短,或精彩或简单,每个学生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作品。
2.全员参与,合作共进
每个小组中都有可能存在一到两名学困生,他们由于知识基础差,容易成为小组中的旁听者,有的甚至可能成为“神游”者,等到展示时他们往往躲到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前组内辅导、调整评价机制等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好胜心。让他们逐步参与进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提升,进入良性循环。
当“真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一份积极参与的热情,有了一个能力较强的组织者,也有了一种合作共进的精神,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相信各小组都能形成自有特色,展现出异样风采。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习得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团体意识、集体意识明显增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九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