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武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130-01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目标。但实现目标的过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往往会遇到各种障碍,导致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这时人们就会产生紧张情绪,形成心理压力,感到失意和痛苦。这种个人行为目的受到阻遏后产生的情绪状态在心理学中称为挫折和挫折感。学生在学习中遭遇失败,受到不公平待遇或在生活中遭遇不幸事件等都容易产生挫折感。
一、导致耐挫力问题产生的几大原因
1.过度依赖。现代青少年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成长,丰衣足食,享受着比上一代更多的关怀和照顾,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常常由他人帮助解决,逐渐养成了见困难就退避或求助家人的坏习惯,不会调节自己适应他人、集体与环境。
2.社会压力。由于现代青少年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父母、老师对其期望值也在升高,这种升学、就业等社会压力给孩子带来了承重的心理负担。同时很多学校现在实行考试排名制,这种方式给很多学习较差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担心被人谴责、笑话、批评。
3.意志薄弱。由于较优越的生活条件,许多青少年缺乏坚强、进取自信的心理品质,心理脆弱,承受力差,遇到挫折容易惊慌失措,甚至精神崩溃。如有的学生在家里、在学校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某些欲望不能满足时,就感到焦虑、苦闷、紧张、心烦、厌倦学习,不少学生会因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走向极端。
二、针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要采取的辅导态度
(1)真诚地接纳每位辅导对象。耐挫力差的学生一般心理都比较脆弱,意志力也相对薄弱,我们在辅导时一定要真诚热情,让他们感觉到亲切,好接近,这样才利于双方在辅导过程中良好配合,辅导对象也才愿意向老师倾诉心声,并配合老师完成各种练习。
(2)以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拒绝空洞说教与严厉的批评。老师不能采用家长似的口吻对学生倾诉的问题进行指责,批评或者仅仅给予不切实际的空洞说教,而应该把学生当做伙伴,采取商量、建议等沟通方式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耐挫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要有耐心并注意长期追踪。耐挫力因为与个体从小的生活环境、个性特点、生活经历、家庭的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对耐挫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长期的强化与磨砺。所以,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并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样才能达到帮助他们的目的。
三、耐挫力的培养方法
1.利用各种方法,控制不良情绪
遇到挫折的学生,面对老师时情绪往往会比较低落或异常激动。老师在正式交谈之前,首先要通过积极倾向、微笑、认同等手段,采用放松疗法和宣泄法,控制住学生的不良情绪,等待其心情平静,能够正常与之沟通时,再开始实施正式的辅导。
2.通过友好的沟通,分析学生的挫折内容
挫折类问题因挫折大小不同,强度不同,辅导方法也会有所差别。比如,如果是重大创伤类挫折,比如亲人突然病故,这类挫折可以参考“适应不良类问题”中创伤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辅导的第一步,应该是清楚地了解对象所遇到的挫折内容。
3.根据挫折内容,分析挫折类型
在清楚地了解辅导对象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后,辅导对象要做的事,就是对这些挫折进行分类,第一步判断挫折或困难是否可以立即挽回或改变。比如,考试失败、父母离异这种即发事实类的挫折是无法立即挽回或改变的,而同学的误解,难题解不出来等挫折则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就可以立即化解和解决的。接下来是判断短时无法挽回的挫折,是否在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弥补或扭转,比如考试失利,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就可以扭转,而父母的离异则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不容易轻易改变。针对以上不同情况对挫折能够立即挽回的要指导对象学会思考并立即行动;对挫折不能立即挽回的,要指导对象探讨最佳的扭转方法;对不能挽回的挫折问题,则要实施安慰,通过改变其认知来让他接纳事实并想办法积极面对。
4.改变辅导对象看待挫折与困难的消极思维
引导辅导对象就自己面临的挫折与困难做改变认知的练习。辅导员要强调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失败或挫折会带来痛苦也会带来契机,成功会带来喜悦,说不定也会暗藏杀机。要想让自己成熟起来就一定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任何问题。只有更多地经历失败与挫折的考验,人才能变得成熟,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