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写作

2016-11-14 07:19张国方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想象文章作文

张国方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80-01

当前,学生作文缺乏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立意陈旧,材料老套,缺乏个性。二是结构模式化。如写记叙文就要包括六要素,就要交代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且要夹叙夹议;写议论文就要引、议、联、结。三是词语贫乏,表达无个性。语言上没有思想内涵,形式单一,不敢使用一些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以及独特的词语,往往是人云亦云。

创新作文,要求学生在表达形式方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变,更加吸引人,引人入情入意入景,贴近人的生活。平凡朴实中掩藏着不平凡的话语,让人既感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又不缺乏耳目一新的生动,读完后给人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某些启示,令人回味无穷。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好创新作文呢?

一、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激动人心的有趣事情在我们周围发生。正如罗素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是的,我们只有独具慧眼,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发现其潜在的意义,才能抓住机遇,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新意。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一个个小镜头、小浪花,都是一件件平凡小事。如交友待客、言谈举止、叠纸折花、逮虫捉鱼、使用剪刀针线、修理用具和做各种家务等,只要有心,学会观察,悟出写作素材的重点、特点、特色,善于把握一些看似平淡的小事而所蕴含的深刻含意,捕捉具有“特殊”的“新闻”,“见微知著”,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作文就有了创新写作结实的根基。譬如,朱自清把写作的目光投注到他父亲的“背影”上,从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背影》;鲁迅在百草园中,用他那独特的笔触给我们展现了一片令人神往的乐土;茅盾也是在驱车黄土高原后,把那坚强不屈的白杨树与北方的抗日军民联成一体,给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义。

二、培养学生多读多看,勤动手的能力

多看多读是创新写作的重要基础,从一些幽默有趣的寓言、童话和神话故事,像《世界童话大王》《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激起读书的兴趣和爱好,到接触一些中外名著改编而成的精彩故事读本,如《西游记》《聊斋志异》《悲惨世界》等,还有报刊新闻,各种写作的书刊、杂文,尽量读懂、读透内容。随着阅读面的扩大,眼界开阔了,词汇量丰富了,写作文就不难了,这样既促进了兴趣又激发了多写、想写的欲望。要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文章中恰当的用上一些成语、典故和名人掌故、诗句等,文章就会有文采,有韵味,生动耐看了,就不会枯燥无味。

同时要勤于练笔,乐于动手,将身边的人和事用日记写下来,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感受真实的写进去,是抒怀记事、记词记句练笔的最便捷、最好的方式,坚持不懈,日积月攒,思维能力和创新写作能力也就会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类思维花丛中的一朵奇葩。作文要创新,就得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人就像钢琴一样,不能记忆在琴键上弹过的乐曲。这就是说,写作不能离开想象,它对写作所起的作用,犹如翅膀之于鸟,木桨之于船。当然,想象并非胡思乱想,更不是越玄虚、越离奇、越荒诞越好,恰恰相反,想象必须以知识的积累、生活的理解为基础,必须入情入理。想象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是由自己曾经看到过、听到过以及感觉过的各种任务事件,各种现实为依据、时代为背景,通过假想、畅想、联想来表达探索自然、认知未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所写的内容合乎情理、新颖,与众不同,自然生发,伸缩自然,不落俗套,才能令人信服,发人深思,感染吸引读者,把人带到一个从未经历的令人振奋、给人希望的多彩世界。譬如,一考生这样写道:“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裂成一张破碎的脸。”可见,作者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最重要的素质。发散性思维的多角度性,使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没有发散性思维,就会拘泥一格,墨守成规,难于创新,写作的才华和天性就会被窒息。况且创新思维是行云流水,要求思维的灵活变通,不拘一格,这就离不开发散性思维。譬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门”的话题作文时,我们可引导他们进行思维发散。可写有形的门,如家门、校门、城门等;可写无形的门,如科学之门、心灵之门、天堂之门等;可写门内的世界,也可写门外的世界;可写开门的意义,也可写关门的意义;可从身边的小事引发对“门”的感受与收获,可以由“门”联系历史事实去发表看法,也可以由“门”的自然属性阐发哲理。

猜你喜欢
想象文章作文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