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2016-11-14 23:24林珈妏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
关键词:放爆竹灶神财神

林珈妏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时,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叫“春节”。春节来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这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的联系,比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是从农历正月初一,一连十五天热闹的庆祝。

古代帝王继位,为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订的。历代皇帝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在春节的前几个星期,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买年货、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与装饰,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夕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凌晨十二时正,人们要吃饺子。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此外,在春节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当作礼品,也可用来宽待到访的亲友。年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这种用糯米制成、带褐色、粘性大的糕品,因名称为“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义。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拜访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的两旁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求好运,年年丰收。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向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此之外,中国人还有一个春节习俗,那就是放爆竹。当午夜子时,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汪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是,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财。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据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免不了要说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滚来”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拜访。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我们华人的传统节日,希望这项传统节日能一直被传承下去。

(指导教师:陈肖君 评委:亓颖)

猜你喜欢
放爆竹灶神财神
门神想吃立夏饭
香香国
南极仙翁、财神送宝
香香国
财神到
象鼻财神
西夏灶神像探疑
北京的春节
灶神星上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