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 王秀芳
小练笔重在表达“真情实感”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 王秀芳
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时,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就是:文章内容不在长短,在于精炼,但是所写内容一定要真实,选材时一定要选能够打动自己的题材,你的文章连自己都不能够打动,怎么会感染别人呢?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小练笔时做到表达真情实感?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表达能力一步步提高的成就感。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做到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好,教师要不断地给予引导和鼓励。
我的具体做法是:学完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每次练笔都要点评,做到有练必评,有评必奖,每次评选出优秀作文张贴到班级墙报上,同时利用黑板报一角专门进行表扬,利用校讯通表扬习作优秀的学生,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并且充分发挥家里有电脑的家长,让作文优秀的孩子把自己的文章打出来并用邮箱发给老师,既节约了老师的时间,又让家长、孩子、教师互动起来,同时把优秀作品投到各级周报及学校校刊中去,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了,学生都在暗暗比较谁写的日记多?谁最先写完一本日记?谁在本学期里领到的奖品最多?谁的文章发表了等。特别是发表文章,最具有吸引力,让孩子认识到发表文章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你的文章写的好,具有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感染别人、能给大家带来正能量,就是好文章,就可以发表。同时利用阅读课带领学生欣赏我指导的学生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的文章,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并产生写作的动力。
这个观点我是从管建刚老师那学来的。他在文中说:“很长时间里,人们信奉写作是客观事物的反应。客观的视为需要客观的观察,作文教学由此陷进观察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认为只要学会观察,有了观察方法,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写作内容。天知道这是个怎样的误会。”我也赞同这个观点,那就是学生写作感到什么东西可写时是因为没有灵感。灵感就是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名堂。这“名堂”不是靠眼睛、耳朵能发现的,而是靠内在的心灵发现。由此,我想到了我在教学苏教版六下《莫泊桑拜师》这一课文,莫泊桑三次拜师,每次都有收获,但在第二次拜师时,福楼拜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由莫泊桑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仅仅只有观察还是不够的,还要会发现,尤其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这就是说要有创新,文章只有富于新意才能吸引人。新在文章的内容,新在文章的题目,新在文章的立意。怎样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作家严文井说:“作家要了解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人,人的内心。而这些东西偏偏不是在你想观察的时候,仅用观察这个办法就能得到的。可能相反,当你并未想观察的时候,它们突然跳到你面前来了,我的有心观察,常常是毫无所得,虽有所得我有不能用来写作品。”由此可见“发现”重于“观察”。
1.打开心扉
写作,重要的是去关注自己的心灵,去发现“无意中印在自己心灵上的是什么”。法国雨果说的好:“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要让学生敢说敢写,对于学生的一些小秘密有保护意识。同时要培养师生的感情,勤于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可以给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或者面批,面批时和孩子进行交流,对于学生出现的难题或者困惑或者是苦恼进行心理辅导,给予孩子真诚的帮助,以诚相待,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作文的进步,你会是学生的“朋友”、“知己”,孩子的“家长”,他会更喜欢你,由此喜欢上你的语文课,喜欢上写练笔,如此看来,作文教学带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2.勤于练笔
一学期7篇作文,教师仅仅靠指导学生写好这七篇作文就能提高作文成绩,这有点天方夜谭。我们多数的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小练笔的指导。小练笔可以存在于每堂课中,以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拟编教材中“小练笔”的训练点如下:
?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详写重点、合理想象、多次修改”五个基本方面,读写结合,反复训练,指导评改,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适当想象、言之必改”。五六年级着重学习有重点、适当想象和段篇的修改。
此外,在教学中我最反对让学生死记硬背作文选,一定要对写真话,有真情的孩子的作文以激励,哪怕文章不是多精彩。对于抄袭或者应付的学生一定要指出来,适当的时候进行惩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做到说真话,吐真言,我手抒我心,学生会和写文章交上朋友,他会觉得这是一种发泄的方法,是学生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那时,语文教学也就实现了我们的目标了!
【1】李志远.习作教学的八大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2(4)
【2】李吉林.习作重在表达真情实感【J】.人民教育,2012(8)
【3】管建刚.“发现”重于“观察”【J】.人民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