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吴颖
不一样的爸爸
编辑|吴颖
爸爸和妈妈在育儿上有分歧,做法不一样,不一定是件坏事。处理得当的话,不仅能相互补充,还能丰富孩子的成长环境,增强孩子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再想一想,如果爸爸妈妈的养育方式完全像一个人似的,还有必要两个人都在吗?
李文道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
出版有畅销育儿书《好好做父亲》《拯救男孩》《拯救女孩》。研究方向有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男孩教育、父亲教育与亲子沟通等。
女儿安安出生后,我和她妈妈的教养分歧也就随之出现了。安安一天天长大,分歧也在一天天增多。
女儿穿多少衣服,是一个经常性的分歧点。妈妈是传统型的,从女儿出生,就开始担惊受怕,坐月子的时候,除了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还要把女儿也严严实实地裹起来。我当然不怎么赞同她的做法,我相信小婴儿天然就应该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在正常室温下不用穿太多衣服。最后是妈妈自己热得受不了了,才慢慢地发现孩子穿得少一点也无妨才作罢。
女儿大一些了,外出时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多穿点儿,别感冒了。我总说没事,冻一冻孩子会更结实、更不易生病;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以增强其适应外界气温变化的能力;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在大冬天冰天雪地里也光着上身追逐打闹……为了说服妈妈,我经常口干舌燥。不过,我也有后怕的时候。那是入秋下第一场大雨那次,那天妈妈不在家,我自作主张地抱着不满1岁的女儿到离家不远的商场买手机。出门的时候雨很小,是毛毛细雨,好像天气也不太凉,所以我穿着短袖T恤、短裤,也给女儿穿得跟我差不多。买完手机回家时,雨却开始下大了,而且刮起了大风,气温骤降。我抱着安安,撑着伞冒着风雨赶回家,有些心虚:摸了摸女儿的小手和胳膊,冰凉冰凉,鼻子好像也流出了一点鼻涕,是不是感冒的迹象啊?如果女儿真的因为着凉而感冒了的话,那我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啊!正在焦虑时,妈妈敲门了。看着还在滴水的雨伞,抱着身上凉意还没有缓过来的女儿,妈妈给我的,当然是一张怒气冲冲的脸,怒气的背后是她无比的担心,心痛得都要哭了。那天我明知理亏,但仍装腔作势地说:“感冒了也没什么,就当是打了一次流感疫苗。”不过那天由于我没给女儿多带一件衣服,还真是把小家伙冻着了,好半天才缓过来。虽然后来没感冒,也吸溜了好几天鼻涕。
现在,对穿衣这事,我有些妥协,尤其是天气变化无常时,会同意女儿多加一件衣服。但是由于上次毕竟没有把女儿冻坏,妈妈也有些妥协,同意女儿少穿一点,实现被爸爸称为的“冷适应”。
关于女儿吃多少喝多少、怎么吃怎么喝的问题,也是我和她妈妈的分歧点。我在农村长大,饥饱观点源于小时候挨过饿的安安奶奶:小孩子不愿意吃饭,那就是不饿。而且对于这个观点的坚持,我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奶奶已经不再坚持这个观点,生怕宝贝孙女吃不饱。但作为心理学博士,我也有我的科学、理性的解释:饥饿是一种本能,是长期自然进化的结果。所以我觉得除非生病,女儿不愿吃,那就代表她不饿;不愿喝水,说明她不渴。刚刚添加辅食时,妈妈希望女儿多吃多喝,按照婴儿喂养标准准备好的食物,女儿不吃完,妈妈就会认为是没吃够,女儿会营养不足。如果是我喂女儿吃饭,一旦女儿表示拒绝,我就停下不再喂,好几次都是妈妈看得着急,接过碗来又继续哄女儿多吃几口才罢。
女儿再大一些后,妈妈还是喜欢喂女儿吃饭,认为孩子自己吃不好,而且会把地板弄得脏兮兮的。而我是主张让孩子自己吃,即使把食物撒得满地也在所不惜,因为我知道任何练习都是需要付出时间和代价的。好在在这件事上,妈妈更加向我妥协,女儿很快就可以自己吃饭了,而且吃得越来越好!当然,大家也都知道,有时候小家伙心情不好或者玩心太重不愿意自己吃饭时,妈妈喂一喂也无妨。我虽然觉得自己在这上面很有理,但也得适可而止,得饶人处且饶人不是?
第三个经常有的冲突,我不用说,大家都能猜得到,那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在这事上,妈妈的口头禅是“不要不要”,我的口头禅正好相反—“没事没事”。女儿不到1岁就开始往沙发上爬,如果是我看到了,就会在边上开心地看着女儿连吃奶的劲儿都使上晃晃悠悠想方设法地爬;要是妈妈看到了,会连忙把女儿抱起来,然后一脸嗔怒地看着我……当然,有一次女儿爬的时候,本来马上就要“登顶”了,结果手脚滑了一下,直接从沙发上摔下来,哇哇直哭。我虽然有些后怕,但仍然认为不能“因噎废食”,剥夺了孩子探索、发展身体能力的机会。所以在很多时候,我还是会在一边欣赏地看着女儿探索、尝试,不会阻止或者瞎帮忙。但是,在安全问题上,我也认为妈妈的一些基础做法有道理,比如孩子的身体,尤其是头部的头盖骨尚未硬化,需要特别保护,如果是有可能伤到这些部位的活动,要更加精心地看护。
上面说的冲突,相信许多家庭都有。当育儿观念上有分歧时,爸爸妈妈的做法不一样,不一定是坏事情。处理得当的话,不仅能相互补充,还能丰富孩子的成长环境,增强孩子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再想一想,如果爸爸妈妈的养育方式完全像一个人似的,还有必要两个人都在吗?
正是因为这些不一样,所以造物主才安排由爸爸和妈妈共同抚育后代。所以,请爸爸妈妈们也要学会去接受彼此的这些不一样,甚至欣赏这些不一样。
家庭里有爱和宽容,不一样的爸爸和妈妈才可以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养育出健康、快乐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