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严芳
用思维导图来讲故事
编辑|严芳
袁坚
文学博士,早教专家,潜水员,专栏作者,出版有《猫博士育儿笔记:换个方式爱孩子》,联合翻译绘本“神奇的世界”系列,创作“小狐狸卷卷”系列儿童故事,创作“山海经”系列海洋主题幻想小说。
Preface
还记得之前写过的如何带孩子玩思维导图吗?今天,就从孩子喜欢、熟悉的绘本开始,让我们试着把故事画成一张图。让导图来引导孩子理解故事、讲述故事,甚至自己来编故事。
最近我给大孩子开设《创意写作》课,顺便在我们家6岁大的小朋友身上做了个实验,教他怎样条理清晰地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果发现,小屁孩儿的故事完成度很不错嘛!
之前给小朋友做绘本阅读,我比较随意。一来绘本除了故事线,画面也占据了很大比例,各种的细节,更多地是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联想类比的能力,诸如此类。二来读书、讲故事启发兴趣为上,更注重内容、风格的多样化,给孩子多种不同的体验。总之,是发散性的、体验性的。
结果我们家小朋友挺爱看书,也爱给我讲他自己编的故事,或经历到的各种好玩的事情,但他的讲述也是很发散的,碰到喜欢的细节会用很多语言去描述,但没有形状和重点。我估计有不少小朋友都跟他一样吧!我觉得在原来的发散基础上,应该为他添加新的阅读和讲故事方式。
就之前我们曾经写过如何带孩子玩思维导图,其实最简单的实践就是绘本阅读呀!幼儿园小朋友识字很少,刚好对着绘本用具象图形来制作故事导图。就从孩子喜欢、熟悉的绘本开始好啦,我让小朋友自己选了3本。记得我们之前有篇文章说到过教孩子得“举三反一”吧?3个绘本画下来,小朋友对故事导图应该就有基本概念了。
在绘制之前先定大框架:每个故事都有三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每个部分都有一些固定的内容。所以我们在画思维导图时会不断地区分、说明这3个部分:
在故事的开头
在故事的开头,我们需要说到几个主要的内容:
时间:比如,从前,很久很久以前。
地点:以《微风中的狮子》为例,故事发生在动物园里。
主要人物:同上,故事里有两个主要人物,狮子和游览车司机爷爷。
主要人物在故事开始时的状态:同上,狮子脾气暴躁,被关进了笼子里;司机爷爷很同情它,想要帮助它。
我一边翻看绘本给小朋友讲述这些内容,一边就画出动物园、狮子(被关进笼子)、司机爷爷(看着狮子)。对着图,再让小朋友讲述故事的开头,注意,不是复述,即我不要求小朋友按照绘本里原话、包括以原话的叙述顺序来讲,而是让他可以自己组织语言,只要把上述4个要点包含进去就行了。刚开始小朋友会丢三落四,要点并不完整,没关系,我们可以对照着图去检查:漏了哪个点,怎么补充进去合适?很直观。多讲几遍之后就顺溜了,小朋友自己的语言也简洁有力。
在故事的中间
在故事的开头,主要人物遇到的一个问题,或者想做某件事情,比如《微风中的狮子》里,司机爷爷想帮助因为脾气暴躁而被关进笼子的狮子。于是在故事的中间部分,他就行动起来。通常,他会行动3次:头两次失败,或只有小小成就,第三次有较大的成果。这就是“神奇的3”。
我们还是一边翻看、讲故事,一边继续画图。
● 司机爷爷的第一次尝试是每天下班后来跟狮子讲话,但不成功,狮子不理他,拿背对着他。于是我们画狮子仍然在笼子里,只给一个背影。
● 第二次尝试,司机爷爷在笼子边种下一棵柳树,这次尝试有了小小成果:柳树柔软的枝条让狮子也变得柔和起来,它被从笼子里放了出来。我们画了一棵小柳树,以“ZZZ”简化代表狮子在柳树底下睡午觉。
● 第三次尝试结果非常好,狮子跟司机爷爷做了好朋友,坐在车顶上和司机爷爷一起兜风。这是全书最动人的画面之一,带着自由的气息和无须言语的情意,我们把它画出来。
以上,因为有绘本画面做基础,我们抽取关键元素、再简化一下,要画下来并不困难。
比如对于狮子,我只画出它的脑袋、鬃毛,因为这是特色;而对于司机爷爷,我只画了他的大檐帽作为标记,简单又好认。再辅以说明性的标记,比如对于“神奇的3”,就直接标注“1、2、3”。
逆转与高潮
有些故事没有逆转部分,由“神奇的3”直接推向高潮(即第三次尝试,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很多故事都有,这部分被归入“故事的中间部分”。在《微风中的狮子》里,当狮子和司机爷爷的情谊越来越浓时,司机爷爷退休了,要离开了。最后一天下班后他来跟狮子道别,天渐渐黑了,场面非常伤感。在流程图画面上,这是一段下降的曲线。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柳树吟唱起来,它的歌声把狮子和司机爷爷带到了非洲大草原上(是狮子的出生地)。狮子背着爷爷跑啊跑,第一次享受到广阔无边的自由。这是故事里最动人的画面之二,我们画下草原及狮子奔跑时飘扬的鬃毛。故事线则不断攀升,达到最高点。
这些内容画完以后,以同样的方式让孩子对照着讲述。一些连接词可以被使用起来,比如“神奇的3”可以被讲述为:首先……后来……最后。这就避免了小朋友讲述事情时无意识、无意义地使用“然后”的弊端(估计好多小朋友都会这样吧)。而且情绪的起落也已经包含在里面了。我只需要提醒孩子,把画面上的每个要素都编织进去、别漏掉了,跟故事的开头一样。
在故事的结尾
讲到故事的结尾时,我们要对照故事的开头,找到:
● 主要人物遇到的问题解决了吗?想做的事情做到了吗?在《微风中的狮子》里,司机爷爷虽然离开了动物园,但他想帮助狮子的愿望实现了,他和狮子的心里都“暖融融的”。
● 主要人物的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通常是有变化的)?在最后一个画面里,狮子带着暖意、安宁地在柳树下睡午觉,对照第一个画面,暴躁的狮子被关进笼子里,变化非常明显。
这样画完,对照完,小朋友不仅能讲述故事,对故事的理解也更深入了。用同样的方法再多画几个绘本的故事流程图,可以邀请小朋友一起画,可以问他的意见:你觉得怎么画比较好?还可以怎么画?因为每个人对故事都有自己的理解,流程图不止有一种画法啊!
画过几张流程图,熟悉了每个部分的要点之后,就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来编故事啦!但不要着急编一整个儿的,从单个部分开始做,比如先编几个开头。让小朋友自己想故事的内容,多编几个还会发现:他自己就会对要点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我们家小朋友一上手就给了个厉害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好的变形金刚,擎天柱是他们的首领,大黄蜂也很厉害;但是,也有坏的变形金刚,霸天虎,他抢占了好变形金刚的基地,擎天柱和大黄蜂要把它夺回来。
至于夺回来的方法,“神奇的3”怎么编?我们下回再用新的工具继续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