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基树:丹心化作春雨洒 换来桃李满园香

2016-11-14 20:12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6年9期
关键词:苗族学校工作

“我的生命已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我的亲人、朋友,但更属于我自己最钟爱的事业——教育。”这就是水富县两碗镇中心学校教师聂基树写在教学工作随笔封面上的一句题记。1988年毕业的他已在两碗山区耕耘28个春秋。

两碗镇三角村是水富县最偏远的乡村,苗汉杂居,经济水平落后。1988年的三角村,人民群众还常年处于温饱线上。而三角小学也是全县教学质量和生活条件最差的学校。当时,聂基树未满18岁,刚从师范学校毕业便被分配到了这里,开始了他对山区教育事业的奉献历程 。 28年的岁月中,由于工作需要,聂基树曾先后被调任到不同的小学任教,但不论是在什么样的教学岗位,他都心甘情愿地在为自己所热爱的山区教育事业贡献着全部力量。

“教师的职业是一项良心的教育工程。”聂基树常用这一句话来勉励身边的年轻教师。初到三角小学工作的日子里,聂基树所教的五年级有19个学生,其中18个是苗族学生,由于当地苗族同胞的教育意识相对淡薄,每天能到校读书的学生只有十一二人。看到教室里一个个空着的位子,聂基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他苦苦思索,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们都到校来学习呢?他向老教师虚心请教,向当地的领导反映,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在总结经验后,聂基树每天利用放学休息的时间,到孩子们家里去家访,与学生家长谈心,甚至通过帮助学生家长干农活来拉近与家长的心理距离。当时的苗族同胞普遍认为读书没有用,还不如帮别人放牛能吃饱饭,要改变他们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简直比登天还难。但聂基树凭着年轻不服输的那股劲儿,软磨硬泡,反复地和苗族学生家长讲道理、举例子,直到苗族家长们都被他“缠”得没办法了。最后,班上的学生全部回到了学校,班级的入学率和巩固率由原来的65%、70%提升到100%,教学成绩已由原来的全校倒数第一逐渐提升到了村级的名列前茅。如今,当年聂基树所教过的学生张华银已经走上校长岗位,张华银时常说:“记得当年,聂基树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到我家家访,甚至有好几次都买了酒到我家,与我父亲喝得大醉。这样我父亲才和他成为 ‘好兄弟,同意送我回去上学。要不是聂老师,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打工呢?”在三角小学工作的4年,聂基树常说:“那是我人生当中最值得怀念和难忘的4年,在那儿,我学到了不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人生经历,也是在那儿,我真正实现了自己初为人师的梦想!”

在全镇的100多名教师中,聂基树是最受教师尊敬的一位。不管是不是和他在同一个学校教书的老师,只要知道对方有难处,他都会竭尽全力地去帮忙。学校工作在遇到重大问题的决策时,也都会向他咨询意见,他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时刻影响着身边工作的同事。他说:“我们教师的状态决定着学生的状态,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影响着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也必定会为学校带来新的气象;同事间就应该相互关心,一名优秀的教师在看到同事存在着不足时,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和引导他们成长,要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们在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也要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不能因一事而‘一棍子打死人;同事间要乐于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我们有缘在一起工作,要相互珍惜,在与同事进行沟通时,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及个人的性格差异。除此之外还要找准恰当的时机,只有在不断的沟通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才能获得默契,最终形成共鸣,为学校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管在三角小学、大坝小学、花坛小学还是在镇中心小学工作,聂基树都积极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聂基树常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在每次学习或者培训活动中,他都会认真地做笔记。28年来,聂基树的教学工作笔记不知做了多少本,他的优秀来源于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

2009年,聂基树调任两碗镇中心小学工作,所任语文学科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聂基树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在近几年,聂基树先后获得“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与此同时,聂基树积极投身于学校内涵发展课堂改革工作,配合学校完成一个个工作目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成绩面前,聂基树表现得很从容,这些成绩只是他人生目标的起步。聂基树总说,自己愿意“丹心化作春雨洒”,但要实现“桃李满园香”这一美好愿景,作为一个山区平凡的文化传播者,自己还需要一步一步地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苗族学校工作
补妆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