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计算机看懂世界

2016-11-14 04:00伊珊
时间线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伊珊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纽约大学深度学习鼻祖Yann Lecun的Courant数研所研究员……即使在博士云集的人工智能创业圈,朱珑的这份履历也算得上出类拔萃。

2012年,在技术创业尚未形成风气之时,他中断了在美国的学术道路,回到中国,与中学同学、前阿里云总监林晨曦创办了依图科技公司,致力于计算机视觉业务。谈到创业的初衷,他说:“我始终认为,技术要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013年,依图科技拿到了真格基金百万美元的天使投资。2015年和2016年,依图科技先后完成A轮、B轮融资,估值数千万美元,成为业界最被看好的计算机视觉创业公司之一。

创业四年,甘苦尝尽。朱珑的技术优势显而易见,要面对的难题也不少:没有商科背景,是否会让他在管理上左支右绌?在人工智能这样的前沿领域,没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可供借鉴,他该如何取舍公司的业务方向?

8月,趁朱珑在北京出差之际,《时间线》对他进行了专访,听朱珑讲述行走在中国科技产业浪潮之巅的故事。

《时间线》:2012年你创业的时候,国内人工智能市场是怎样的?

朱珑:当时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不像今天这样有信心,资本对这个圈子的热度也远不如今天。并不是说你来自MIT就很容易拿到投资。我认为2012年是技术类创业的标杆性的一年,此后,创投圈开始从“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转向“智慧密集型”。

《时间线》:如你所说,当时资本圈对AI并不像今天这样抱有信心,依图拿到真格基金百万美元的天使投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朱珑: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副总裁吴莹的介绍下,我和我的合伙人林晨曦与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徐小平先生在他的家中见面,交流了十几个小时。当时,徐老师对人工智能技术并不十分了解,但非常看好我们的团队和AI的未来,提出给依图两百万美元的投资,这笔资金动用了当时真格基金总额的7%,我认为徐小平老师是个非常有魄力的投资人。

《时间线》:你们的很多项目都是与政府部门合作的,一家创业公司是如何取得政府的信任的?

朱珑:我回国之后动用了自己在国内所有的人际关系,最终获得了在某个公安系统会议的茶歇时间与一名负责人交流3分钟的机会。经过一番争取,他愿意让我尝试计算机车辆识别系统,当时计算机的车辆自动识别准确率不到30%,对方希望提升到70%。接到任务两个月后,我们做出了一套车辆识别系统,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0%,获得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单业务。

由此开始,我们与公安系统开始了长期紧密合作,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追逃、刑侦、监控等方 面。

《时间线》:人脸识别技术具体可以如何应用到公安系统的工作中?

朱珑:我们曾协助苏州公安完成一起追逃任务,公安用全国在逃库的26万人与常住及暂住人口库中的1300万人进行比对,通过人脸识别的捕捉,系统共预警25人。经过人工甄别,最终确定了17人为嫌疑人,其中9人已撤销,最后现场捕获了3人。这是过去单靠警力无法做到的事情,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应用到金融等其他行业。

《时间线》:从创业到现在,人工智能市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朱珑:今年的前三、四个月,比过去一年的变化还大。很多投资人的逻辑是“我就要投资人工智能,一定要进来参与这个领域。”

《时间线》:在人工智能大热的今天,可能会有一些投机主义的公司涌现,这是否会成为你的困扰?

朱珑:肯定有,这很正常。有一些公司不见得会涉及智能的那些部分,只是包装一个概念,但时间会自动筛选出真伪,有实力的公司很稀缺,团队会更加值钱。

为杭州打造“城市数据大脑”

今年9月,全球瞩目的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杭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众多公司,在阿里云的牵头下开展了一个名为“城市数据大脑”的城市交通规划项目,借此盛会展现大数据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依图公司参与其中,提供车辆识别及大数据相关技术。首次涉足交通领域,对于依图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时间线》:“城市数据大脑”项目中,依图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技术支持?

朱珑:我们对城市中车辆的行驶路径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对车、道路、红绿灯的信息进行建模。在建模的基础上对政府的交通管理者给予建议和优化方法,比如红绿灯的改进措施,道路的修缮方案。我们希望通过解决城市交通这类世界级难题,让人工智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便捷。

《时间线》:这个项目的难点在哪里?

朱珑:从技术层面来讲,交通管理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世界上顶级机构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处于原始阶段,现有的学术界的模型、数据体量无法满足模型精度的需求。要完成这个项目,我们还要做很多新的研究。从操作层面来讲,我们的工作要跨越政府的不同部门,把这些数据整合到一起。

《时间线》:大数据对人工智能技术有重要作用,你们如何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朱珑:最朴素的办法就是一点一滴积累,比如车辆数据,我们自己去路上拍了很多,慢慢地数据就积累起来了。在和客户合作的过程中,客户也会提供一些数据。

《时间线》:现阶段在中国进行技术创业,难点在哪里?

朱珑:从创业环境来看,我们没有完善的反垄断机制,也就是说大公司还是可以跟你竞争的;但在美国,这不一定行得通。而且中国的知识版权的保护尚为薄弱,小公司抄袭的情况比较多。

此外,探索出好的商业模式是非常困难的。依图成立四年,经历了很多探索,我们一直在扎实地做垂直领域,包括公安、金融等领域。我始终在问自己:人工智能的卖点是什么?

AI最大的考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2016年初,一场人机大战成为全民热点。人工智能的概念从科技圈走向大众,做了一次生动的市场教育。影响迅速蔓延到二级市场,人工智能概念股迅速飙升,中国兴起一波人工智能创业热潮。创业四年,朱珑目睹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变迁,他有着怎样的体会?作为一个创业者,他如何看待这个产业的未来

《时间线》:现在依图在技术研发和商业方面的比率大概是什么样的?

朱珑:超过50%都是技术团队,我们的核心优势是对技术的理解能力。有了技术作为基础,扩张的成本会变得很低。

《时间线》:作为学者型创业者,商业背景的匮乏会不会成为你的瓶颈?

朱珑:创业四年,这个部分的知识我补充了很多。商业知识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今天学到的商业经验不一定能解决明天的问题。换句话说,有商科背景不一定比我更有能力解决未来将面对的问题。创业本身就是个不确定的探索过程。

《时间线》:如何看待技术与商业化的平衡?

朱珑:技术与商业化从来不是矛盾的。中国现在有很多大规模的问题放到学术上都是非常有挑战性和标杆性的。在实验室是无法直接解决问题的,因为有些数据不易得到,做商业项目与学术研究并不冲突,反而可以更好地促进技术发展。

《时间线》:对于依图的未来,你有着怎样的期待?

朱珑:我期待它能在世界人工智能创新领域拥有一席之地,这是个很朴素的希望。我还希望它能有一个世界级的研发团队。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用“小AI”解决人工智能的“大”烦恼
当人工智能遇见再制造
2019: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解疑答问
人工智能与就业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人工智能,来了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