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涛
[摘要]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文章以Theil系数的方法,根据广西2004—2015年所有的地级州市的相关统计指标,并将广西划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来分析广西的空间区域发展差异,以确定其精准扶贫的范围。
[关键词]精准扶贫;Theil系数;区域发展差异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032
1文献综述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锡尔系数的分析方法分析广西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从而为广西的精准扶贫确定空间范围。广西拥有14个地级行政城市,在北部地区,河流资源丰富,大多城市是沿江城市,并且毗邻我国内陆省份,因此将百色、河池、柳州、来宾、贺州、梧州、贵港等7个城市划分为北部区域;在中部地区,以南宁为核心,作为省会核心城市,来带动两边城市发展,因此将南宁、崇左、桂林、玉林等4个城市划分为中部区域;在南部地区,连接北部湾,对外贸易发达,港口众多,且港口距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港口都比较近,是重要的南部出海口,西邻越南,对外贸易方便,是中国—东盟的重要纽带,因此将北海、防城港、钦州等3个城市划分为南部区域。
2研究方法选择
本文选择Theil系数的方法,选取了广西各个州市的GDP、人口两个经济指标来测量广西的区域发展差异。
Theil指标体系的构建
21北部、中部和南部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文以广西的14个地级行政城市为基本区域单位,以北部、中部和南部为次级区域单位,则反映广西南、北、中三个区域间的差异的Theil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I表示的是年份,依次为2004年、2005年一直到2014年,J表示次级区域单位,YI表示第I年的GDP总和,PI表示第I年的人口总和。
22次级区域单位的内部差异
K表示的是某一次级区域单位里的第K个基本区域单位(地级城市)的数量,如YIJK表示的是第I年第J个次级区域单位里的第K个基本区域单位的GDP。
3区域发展差异的Theil系数分析
31三大区域间的差异分析
笔者将区域之间的差异分为南部,中部与北部之间的差异。
从三大区域2004—2015年的差距来看,南部区域的差异系数从2004年的0004233增至2015年的0011418,一路上涨,对三大区域间的差异贡献越来越大,中部区域的差异系数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其差异系数从2004年的0018462增至2015年的0017727,且对三大区域间的差异贡献最大,可以预测: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大。
32区域内部差异分析
首先看区域内部总差异,差异指数从2004年的0024789到2015年的0040004,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增长了6138%。从三大区域内部的各自差异系数来看的话,都在不断增长,其中北部区域呈波浪式增长,南部和中部区域缓慢增长。从贡献率来看的话,北部区域的贡献率最大,其贡献率基本在50%~70%,中部贡献率其次,其贡献率基本在20%~30%,南部贡献率最低,其贡献率基本在10%~20%。北部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内部发展差异的主要动力,在广西7个北部城市当中,都是与内陆省份相邻,还有的跟外境国家相邻,柳州交通发达,水利便利,旅游业也很发达,并且在199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此在北部几个城市中,柳州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梧州市在北部区域中也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它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是泛珠三角与泛北部湾经济圈交汇点,国家区域交通枢纽城市,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北部区域第二位。贺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在北部区域中,贺州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与梧州和柳州相比,相差甚远。其GDP总量和人均GDP从2004—2015年一直是广西倒数第一,还有来宾市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在广西省地级城市中靠后,因此北部区域的内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
4结论
从2004—2015年区域之间的差异系数与区域内部差异系数看,差异系数一直在上涨,说明了区域之间与区域内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大。从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区域内部差异的贡献率看,区域内部差异更明显,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更大。广西的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是其主要差异,要有针对性地对其经济发展缓慢滞后地区进行扶贫,三大区域中,北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大,首先要确定对北部地区进行扶贫。
参考文献:
[1]陆大道,刘毅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J].地理学报,1999(6)
[2]戴可人基于Theil系数的成都空间发展差异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3]吴殿廷中国三大地带经济增长差异的系统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10-15
[4]杜茂华,杨刚基于锡尔系数和基尼系数法的重庆城乡发展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0(5)
[5]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9)
[6]陈传波,贺达水陆地边境县扶贫开发任重道远[J].管理世界,2006(3)
[7]杨成波农村低保制度与农村扶贫开发政策衔接问题探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1)
[8]张畅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扶贫开发——以安徽大别山区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
[9]文斌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之“三农”问题新思考——以贵州省威宁县为例[J].中国农业信息,2006(3)
[10]于芳尼三变催生新水城[J].经济,2016(13)
[11]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2)
[12]张殿发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