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云
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是南阳市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文介绍了南阳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总结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措施及经验,以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推广
加快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是实现河南省农业和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多年来,围绕以“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技术优势,因地制宜,措施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绩
1、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2015年,全区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51台,小麦联合收割机51台,玉米联合收割机71台,深松、秸秆还田及整地机械536台,播种机械85台,茎块挖掘机械23台,烘干机5台,完成了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玉米机械化生产取得了重大突破,粮食烘干设施也得到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达35000余亩。
2、项目实施
(1)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项目
重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主推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在汉冢乡万庄村建立100亩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遴选远驰、顺达、和平、宏田四个农机合作社为农机化科技示范户,选聘农机技术指导员,在农忙季节进行分户指导,发挥科技示范、推广新机具和新技术的作用。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800-1000户农户使用或掌握新技术新机具,确保区内主要机具、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目前实施效果明显,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奠定了基础。
(2)保护性耕作项目
2015年宛城区承担了河南省保护性耕作项目,按照项目方案要求,项目安排在金华乡潘营村、徐堂村、叶营村、杜坡村;项目区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或人工摘穗)→机械粉碎秸秆还田→酌情机械深松→免耕覆盖播种机播种小麦→机械喷施除草剂→机械追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机播种玉米→机械喷施除草剂→机械追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或人工摘穗)。项目区新增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50台,玉米免耕播种机45台,深松机30台。项目的实施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区大力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3、区秸秆还田补助项目
多年来,秸杆焚烧一直是我区农机生产面临的难题之一,推行秸秆直接还田,不仅可以减少焚烧、保护环境,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为此,区委政府决定在全区实施秋季玉米秸秆还田示范推广补助项目。对新购置秸秆还田机的农户、农机合作社每台补助2000元,承担秋季秸秆还田作业的农机合作社或农业合作组织,财政每亩补助10元,其中区乡财政每亩补助各5元。区农机局与各乡镇紧密结合,先后在8个农业乡镇召开秸秆还田现场会,共9场,其中200人以上现场会5场,主要演示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等耕作环节。截止目前,全区新购置秸秆还田机215台,秸秆还田作业30多万亩,受到项目区群众广泛好评。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1、依托项目,补贴重点推广机具
2015年,为加大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我们在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中,优先办理年度重点推广机具,主要包括烘干机械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同时针对玉米收获机械和深松整地机械将优先配置动力机械,强有力的措施,大大推动了重点发展机具的推广。
2、做好示范田建设,推动农机推广工作全面提高
2015年,农机校结合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项目、省保护性耕作项目和区秸秆还田项目,围绕小麦、玉米两大农作物,依托汉冢乡兴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汉冢乡王万庄村建成宛城区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农机试验示范基地面积100亩,同时又遴选了顺达、和平、宏田、远驰为科技示范户,上示范户建设不低于50亩示范田。围绕保护性耕作,开展秸秆机械还田、小麦免耕机械播种、机械深松、高效植保等农机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同时开展农机手培训,培训一批合格的农民技术员,构建起区、乡、村农机科技试验示范网络。项目的实施大大推动了宛城区农机校工作全面提高。
3、注重现场演示,加快新机具推广
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通过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让农民亲身体验农机化先进技术的优越性,引导他们积极发展农机化新技术。先后在8个农业乡镇召开保持性耕作及秸秆还田现场会,共9场,其中200人以上现场会5场,主要演示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免耕途程等耕作环节。2015年8月15日-17日在天景宾馆召开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会。参加会议的各级领导、各乡镇农机专干、合作社负责人都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给予肯定,有力促进了这些新型机具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4、充分利用农机合作社平台,加快样报机具新技术推广
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提供了载体,利用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机械、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社员接受能力强的优势开展合作,必将加快新机具新技术推广。2015年分别于汉冢乡顺达农机合作社、瓦店镇宏田农机合作社、红泥湾镇和平农机合作社、高庙乡远驰农机合作社签订农机科技示范户要求,并对科技示范户给一定的资金支持。一年来农机合作社积极配合进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演示,开展现场会合作9次,合作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