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红+吴湘滨
摘 要:文章介绍了黔东南州社会经济条件,钒矿开发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循环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黔东南州钒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黔东南;钒矿;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4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23-03
钒矿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贵州省黔东南州蕴藏着丰富的黑色页岩型钒矿以及开发利用钒矿资源相配套的各种生产要素条件。大力发展钒矿产业的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钒矿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钒矿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1 黔东南州钒矿开发利用现状
1.1 社会经济条件
1.1.1 基础条件与设施
黔东南州交通十分便捷,州府凯里距省城贵阳160余km,全州已实现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黎平机场已实现建成通航;沪昆高速公路横贯境内岑巩、镇远、三穗、剑河、台江、凯里、麻江等县市;西南铁路大通道湘黔铁路复线途经镇远、施秉、黄平、凯里、麻江等县市,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和航空的现代交通网络。昔日交通、信息、文化闭塞的黔东南已做好了承接中东部产业发展的准备[1]。
1.1.2 钒矿市场需求
钒是重要的合金和功能材料,属于战略资源,素有“金属维生素”之称[2]。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生产规模以及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钒在我国的应用总量也在不断增加,从在 2005~2011年钒的产量在逐年增长,其增长率保持在 5%~20%之间,在2012年钒产量短暂下降后,2013年钒产量又重新提高,增长率达50%,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钒矿产量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3]。
1.1.3 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扶持
西部大开发给黔东南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黔东南州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良好的环境,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黔东南州迫切需要拓宽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空间,而黔东南州丰富的钒矿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2 开采有利条件
黔东南州钒矿资源属海相沉积成因、层状、似层状产出的矿床。
矿层直接顶板为黑色炭质泥岩、局部为页岩、黑-灰黑色炭质粉砂质泥岩和炭质泥质粉砂岩,属半坚硬岩组,厚度较大。
矿层底板为灰黑色薄层纹层状硅质岩,坚硬性脆;顶、底板较稳固,开采技术条件较好。部分矿山,矿层出露在地表,地表植被少,剥采比低,适宜露采,成本低,效率高。
矿层及其顶板均为炭质页岩,属相对隔水层;底板为硅质磷块岩和硅质岩,属弱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钒矿区域水质较好,地下水不低于Ⅱ类标准,地表水不低于Ⅲ类标准,矿坑排水对附近水体无大的影响。应该高度重视以坑采方式开采的矿山,由于开采时大量疏排地下水,造成了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农田灌溉及人畜饮水,甚至造成地表变形[4]。
根据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15年前对镇远县、岑巩县、施秉县、三穗县、台江县、黄平县、麻江县和丹寨县等地25个勘查区开展钒矿的普查或详查工作,远景资源量约V2O5100万吨。
1.3 开发利用现状
黔东南州境内钒矿含矿层分布较广,通过找矿勘查,预计可供开发的钒矿层位稳定,远景资源量较大。
州境内已探明钒矿总资源量28.81万吨,其中已审批钒矿资源量23.85万吨,未审批钒矿资源4.32万吨经上述工作已初步查明,并伴生镍、磷、铀等多种矿产。
黔东南州黑色岩系钒矿资源主要分布在镇远,黄平,天柱,三穗以及施秉等县,保有V2O5可采资源量23.85万吨,目前可供开采的天柱县大河边伴生钒矿13.54万吨,其静态保障年限31年,动态保障年限25年;
三穗县煤炭井钒矿6.92万吨,其静态保障年限16年,动态保障年限13年;
黄平县纸房钒矿1.9万吨,其静态保障年限4年,动态保障年限3年;
而施秉县新城钒矿0.62万吨、镇远县两路口钒矿0.17万吨、镇远县火石洞钒矿0.41万吨、丹寨县南皋磷矿伴生钒矿0.28万吨,其静态保障年限和动态保障年限都不足2年。
根据钒矿资源调查现状,统筹钒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和谐发展,兼顾地区、县(市)和企业利益,高效管理,将黔东南州的钒矿划分10个允许开采区,7个禁止开采区,并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见表1。
目前,黔东南州已建的钒矿项目不多,已建或筹建的6家提炼钒企业分布于三穗县、镇远县、黄平县、天柱县、台江县,大部分企业矿区采用露天,少部分也有坑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产[5]。
1.4 开发中的主要问题
1.4.1 勘查程度低
黔东南州蕴藏大量尚待开发的含钒黑色页岩,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不足,地质工作主要局限于浅部,工作程度低,钒矿产资源储量大部分尚未查明。从源头上制约了钒矿业进一步开发利用。
解决黔东南州钒资源勘查的瓶颈问题:一是提钒企业探采结合,提高储量级别,提高钒资源的保障程度;二是地勘单位和提钒企业通过股权置换加快地勘工作。
1.4.2 布局欠合理,开发利用总体水平较低
已建或筹建的6家提炼钒企业分布于三穗县、镇远县、黄平县、天柱县、台江县。有的企业选址布局欠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差,矿业结构不完善,节约和集约利用程度不高,附加值不高。这将会制约全区钒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水平。
1.4.3 管理、技术人才缺口大,矿政管理有待完善
①黔东南州经济欠发达欠开发,待遇较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②矿业权市场建设滞后,矿业资本市场不够发育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融资渠道不畅,现有体制和机制不健全;③矿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使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证;④地矿行政管理基础工作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力度;⑤需进一步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防止非法采矿、无证勘查或开采、越界勘查或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行为。
2 黔东南州钒矿循环开发利用建议
2.1 黔东南州钒矿循环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目前,我国矿业面临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发达国家注重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利用科技力量实现了产业从外延型、数量型向内涵型、质量型转变,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与此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为工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贵州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对外经济联系与贸易往来也与日俱增。
黔东南州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处于南-贵-昆经济区东北缘,直接受到华中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经济区的辐射影响。从更广域的范围来看,本区处于泛珠江流域经济合作区和长江流域各经济区域共同影响的地带,并较省内其他地区更多地受到珠江流域经济力量的影响。
在广阔的黔东腹地范围内,蕴藏着丰富的林业、矿产、生物等资源,是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资源优势突出,能够为基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钒的价格变化,受钢铁工业产品上涨下跌的影响,价格有所波动,近期钒矿价格处于低位,但根据国内有关专家预测,随着经济平稳回升,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及钢铁行业回暖,还有钒电池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V2O5价格还有一定的上行空间,钒产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
黔东南蕴藏大量的石煤型钒矿,以钒资源为切入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高效利用钒矿资源,逐步建成贵州省重要的钒矿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将成为黔东南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2.2 黔东南州钒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钒矿产业循环经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次,即大循环,主要为矿业循环提供有利的经济和政策保障;中观层次,即中循环,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延长钒矿资源产业链,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提高区域产业联合体的经济效益;微观层次,即小循环,在企业内部利用高科技技术,做到清洁生产,同时充分开采和利用伴生矿产,合理排放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1 钒矿企业内部循环模式(小循环)
黔东南州钒矿企业内部实现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废气治理、节水措施、废渣综合回收利用、钒矿床多金属的循环利用等几个方面。
黔东南州钒矿床矿石中含钼、钴、镍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种,如达到工业开采价值,则应选用先进合适的工艺,实现多矿种的综合开发利用。
在钒矿企业中,可以根据黔东南州钒矿资源的赋存条件,选择合理的开采方式和生产工艺,提高钒矿资源和其他伴生金属的采出率和产品的质量,推广节能、节水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尾矿的利用率,实现废水、废渣的综合回收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废气的零排放,减少进入生产环节的物质、能量消耗。
2.2.2 钒矿企业循环模式(中循环)
传统的钒矿生产是以钒矿资源的开采和选冶初加工为主,生产经济的增长是按照“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模式来实现,钒产业链比较短,要实现循环经济模式,就应考虑到拉长产业链,不断提高提钒冶炼的科技含量,延长钒矿价值链条,实现产品优化升级,提高经济附加值,更好地消化吸收废弃物,积极培育下游主导产业。
实现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化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建议在将精细加工如钒铝合金、钒铁合金、氮化钒、钒薄膜、钒电池等科技型企业,布局在工业园区内发展,园区内统一规划,集中生产,集中管理,集中治污,变废为宝,化废为利。
实现产业共生耦合,形成钒工业相关联的“产品链”,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2.3 黔东南州钒矿综合协调发展(大循环)
黔东南州政府要从政策导向和投资导向两方面加以引导,在以钒产业的主导的情况下,建设产业群,构建循环利用资源你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起引导作用。
同时要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使政府、市场、人民大众协力配合,发展旧物调剂和资源回收产业,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之路。
2.3 黔东南州钒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①鼓励矿山企业创造条件,通过发行股票、债券、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用于勘查和开发钒矿资源。规范地质勘查工作,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护地质勘查投资者和勘查作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②建立钒矿探矿权管理档案,提高勘探单位的探矿权资质要求,要求探矿权的最低投入,推行钒矿探矿权竞价出让制度,新设置钒矿探矿权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切实保障探矿权人的权益,通过市场行为来调动社会资金促进资源的勘查、开发,实现收益最大化。
开展钒矿地质勘查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提高钒矿地质勘查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水平。查明黔东南州钒矿的资源储量,各级储量比例和空间分布,为钒矿资源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③研究钒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特性,矿石和顶底板围岩稳固性,矿区内边坡稳定性,矿石粘结性和自然性,放射性元素等有害物质,为矿石的开采提供可靠依据。
研究钒矿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钒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嵌布特征研究,矿石类型和品级划分,共生和伴生的有益组分为钒矿的选冶提供可靠的依据。
④黔东南州钒矿的开发利用的环境治理工作是实现钒矿循环经济的第四个重要的环节,坚持绿色矿业发展道路[6],是其必然选择。发挥政府引导和调控作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即国家、矿山企业、矿山所在地居民三者利益的协调。转变环保理念,倡导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钒矿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树立矿业可持续发展观念,实施钒矿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战略,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2] 文喆.国内外钒资源与钒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01, (11).
[3] 吴起鑫,王建平,车东.顾亚中国钒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J].资源 与产业.2016,(6).
[4] 刘玉红.贵州省黔东南州钒矿地质特征和循环开发利用研究[D].长沙: 中南大学,2009.
[5]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黔东南州钒钼镍矿资源勘查与开发专项规划 (2005-2015)[R].2006.
[6] 杨玲.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J].中国矿业,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