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特色旅游资源相结合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探索

2016-11-12 07:31云,张
公路交通技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梵净山徽派服务区

王 云,张 耘

(1.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67; 2.贵州交通技师学院, 贵阳 550008)



与特色旅游资源相结合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探索

王 云1,张 耘2

(1.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67; 2.贵州交通技师学院, 贵阳 550008)

近年来,受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的影响,高速公路收费主业萎缩,故各交通投资者均加大了沿线房建设施和沿线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大了交通建筑的投入和开发力度,以弥补亏损,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结合梵净山高速公路服务区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对其规划及建筑设计与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相结合的尝试进行探索,阐述以地域特色风貌为导向,满足旅游功能为目的的设计理念和策略。

梵净山;高速公路;旅游服务中心;项目规划;建筑设计

1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传统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正面临被逐步淘汰和调整的结局,而公路交通运输与旅游业却以其独特的优势发展迅猛。与此同时,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法定节假日的增加和灵活休假制度的制定,以及私家车普及带动的自驾游的快速增长,这些利好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持续的外在推动力。旅游业的繁荣一方面为公路服务区建设和景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受到了众多景区激烈竞争的压力,因此,如何化压力为动力便成为其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受经济水平和指导思想的局限,我国以前所建的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模式比较单一,建筑风格与相应的配套功能也比较单调和欠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区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与设计应与时俱进,紧密跟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和新变化,因地制宜地与当地特色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结合,避免千篇一律的规划设计,通过打造人性化和安全舒适的服务氛围,努力提高其服务与保障水平,这也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吸引客流量的有效措施。本文以梵净山高速公路服务区应急救援中心项目为例,论述该项目的规划及建筑设计理念与策略,以期为今后高速公路服务区与特色资源相结合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2 项目区位与资源分析

2.1 梵净山高速公路服务区项目区位

本项目地块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G56)思南至大兴段梵净山收费站旁。临近铜仁江口县,距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20 km。项目所在地江口县位于旅游人流通往主要景区的主要路线上,地理位置优越。

本项目地块面积59 384 m2,场地原始标高约为431~434 m,较为平坦,西侧、南侧有较高山体,东侧临江及对岸相对开阔,视野较好。具体为:项目地块北侧为高速公路养护区,现已建成;南侧为高速公路路基;西侧边界邻接梵江公路,通往梵净山和江口县;东侧边界邻接太平河。其中,东侧临路部分交通相对便利,宜作为主要的交通出入口;西侧临水,景观优势最强,应充分考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2.2 项目周边资源简介

项目地块位于梵净山地区,周边具有良好的文化、旅游及物产资源。

2.2.1 悠久的文化资源

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佛教渊源深远流长,于宋代传入此山,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佛教圣地、全国五大佛教名山之弥勒菩萨道场。数百年来,梵净山独有的朝拜方式吸引了无数游客[2]。

当地民居具有皖南徽派民居的典型特征,其典型特征是融合了风火墙、石库门和砖雕艺术等民族元素而建成的四合院。在吸收皖南徽派民居的特征因素上,黔东北民居还具有黛瓦、粉壁、马头墙的表型特征并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3],如图1所示。

图1 黔东北徽派民居

2.2.2 得天独厚的旅游及物产资源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气候温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无严寒酷暑的气候特点。此外,还有刺敕碑、红云金顶及万米睡佛等著名旅游景点。当地特色物产资源丰富,其中以江口牛吧干、江口豆腐干、梵净山翠峰茶、猕猴桃最为有名。

2.3 规划与设计目标

本项目周边具有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佛教文化资源和高速公路交通资源,三者互为补充。通过对3大资源的分析,本项目规划中确定设立应急救援、旅游接待、文化体验和特产销售等几大功能,并结合具体的周边情况及内部结构设立佛教主题酒店、民俗特产商业、旅游休闲村等几大业态,力图将其打造成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综合性高速公路救援服务中心[4]。资源与优势的分析如图2所示。

2.4 布局规划与设计

2.4.1 满足使用需要的分期建设规划

根据资金计划及实际使用的需要,本项目分为2期进行建设。其中1期满足高速公路救援服务基本功能及旅游接待,先建设应急救援、旅游接待中心、酒店综合楼、酒店住宿A区及相应的停车场;2期对酒店住宿功能进行扩容,增加一定商业功能作为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并引入地方经济。

2.4.2 以旅游为导向的功能布局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59 384 m2,其中建筑总占地面积9 188 m2。鸟瞰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鸟瞰效果

本项目地块根据内部功能业态设置及周边环境关系,以旅游为导向,规划为5个彼此有机联系的主要区域,分别为入口公园区、主题酒店区、滨河景观区、民俗商业区及综合办公区,功能分区如图4所示。

图4 功能分区示意

2.4.3 以佛寺布局及唐代官式殿堂为参照的空间布局

本项目整体参照佛寺布局及唐代官式殿堂布局形式,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形成主次分明的空间轴线关系,并以此形成不同的空间节点,使得空间布局管理有机、明朗,整体空间布局如图5所示。

图5 整体空间布局

本项目酒店区也采用佛寺布局形式。为使各部分功能明确有序,中轴线上为“前殿后院”,设计钟楼、鼓楼建筑作为酒店区的山门,提示入口将人流引向正殿区域和酒店接待区;酒店接待区之后为园林化庭院,作为后院私密区域。中轴线左侧布置住宿房舍,中轴线右侧打造成莲花池塘,整个布局形成“左舍右堂”的形式。酒店区规划如图6所示。

2.5 个性化的黔东北徽派建筑风格

本项目方案设计时,考虑了当地徽派民居建筑的氛围,并为与周边环境融合,同时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梵净山高速公路服务区应急救援中心所有建筑单体风格均设计为“黔东北的徽派建筑”。佛教文化与徽派建筑的有机融合,让本项目的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

图6 酒店区规划

2.5.1 独立办公楼设计

独立办公楼建筑面积1 274 m2,设计为4栋独立的回型建筑,其面积虽小,但充分吸收了徽派民居庭院特色,显得十分精致[5],独立办公楼意向图如图7所示。

2.5.2 酒店综合楼设计

酒店接待楼建筑面积为4 481 m2,整体设计为“凹”字型3层建筑,其外观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高大的马头墙显得格外引人注目[6]。酒店接待楼效果图如图8所示。

图8 酒店接待楼效果

2.5.3 酒店住宿A区建筑设计

酒店住宿A区建筑面积为4 645 m2,共有4层,为本项目最大单体建筑,同样采用典型的黔东北徽派建筑风格,外观犹如国画一般优美典雅,与当地民居有机融为一体,为游客提供颇具特色的住宿环境[7]。酒店住宿A区效果图如图9所示。

图9 酒店住宿A区效果

2.5.4 独具特色商业民俗体验购物区

民俗体验购物中心作为本项目商业开发的重要一环,如何能够成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是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该区域采取独具特色的徽派园林街景设计风格,让游客在悠闲购物中体验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民俗体验购物区建筑示意如图10所示。

图10 民俗体验购物区建筑示意

2.6 充满禅意的景观规划

景观旅游作为本项目的重要辅助功能,对于业主和游客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项目的总体布局、建筑物的风格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对本项目的景观进行针对性设计,同时将人性化、精细化的设计理念贯穿到设计中,以求予景予情,让建筑、景观和自然环境相互交融[8]。服务区整体景观平面如图11所示。

图11 景观设计总平面

2.6.1 入口公园设计

入口公园作为本项目的门面,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项目设计时,将佛教文化因素融入到了公园的细节设计中,以求与梵净山悠久的佛教文化相延承。入口公园设计如图12所示。

图12 入口公园景观设计

2.6.2 酒店景观设计

酒店景观在提高居住品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游客消除旅途的疲劳,而且还能为居住于此的游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酒店景观设计如图13所示。

图13 酒店景观设计

2.6.3 滨河景观设计

水是任何景观不可或缺的元素,有水就有灵气。本项目临河,故在滨河景观和驳岸设计上,采用一步一景的设计方法,并充分融合自然因素,以增添生态内涵。滨河景观设计如图14所示。

图14 滨河景观设计

2.6.4 办公区景观

办公区景观在缓解工作人员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上具有重要作用,故设计时进行了仔细推敲和深入思考,力求打造一个优雅的工作环境。办公区景观设计如图15所示。

图15 办公区景观设计

3 结论

1) 现代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特色已成为吸引人们的重要元素。高速公路服务区也不例外,特色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

2) 梵净山高速公路服务区救援中心在满足高速公路救援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富余土地打造成了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既满足了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的需求,又充分利用了应急救援中心的土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对于保障游客的切身利益和服务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 在梵净山高速公路服务区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实践中,通过整合周边优美的自然旅游资源、悠久的佛教文化资源以及便捷的高速公路交通资源,在进行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时,使服务中心在确保救援主体功能的前提下,扩展了旅游接待的服务功能,打造成了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对当地旅游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景区附近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富余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探索了方向。

[1] 北京产业研究院.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行业发展状况及前景规划分析报告(2015—2020年)[R].北京:北京产业研究院,2014.

[2] 饶绍君.梵净山弥勒文化研究[J].知行铜仁,2015(3):3-5.

[3] 谢 俊.地域建筑设计——徽派建筑[J].中外建筑,2012(10):80-84.

[4] 李 霞.高速公路节地关键技术及节地效果综合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13.

[5] 冯 卫,谢一鸣.新徽派建筑设计要点探索[J].工程与建设,2011,25(5):596-598 .

[6] 顾馥保,高 翟.高速公路服务性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 李凤艳,张薇薇.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楼建筑设计浅析[J].北方交通,2014(S2):110-112.

[8] 管俊强.高速公路服务区生态绿化景观建设[J].现代园艺,2014(14):157-158.

Exploration on Planning & Design of Highway Service Area Combines with Featured Traveling Resources

WANG Yun1, ZHANG Yun2

In recent years, influenced by toll free traffic in holidays, the highway profit shrinks and investors put more effort i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al estate and land usage alongside the highway to compensate the loss and to get win-win social and economic intere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first aid center in Fanjingshan Highway Service Area, explores the attempt to integrate the planning/designing with local featured traveling resources. This paper demonstrate the local topography oriented design idea and strategy targeting at satisfying traveling demand.

Fanjingshan; highway; traveling service center; project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10.13607/j.cnki.gljt.2016.05.029

2016-03-25

王 云(1970-),男,四川省安岳县人,本科,工程师。

1009-6477(2016)05-0127-05

U412.36+6

A

猜你喜欢
梵净山徽派服务区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梵净山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我与梵净山茶
看雪——铜仁梵净山
服务区消费那些事儿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