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讯

2016-11-12 07:48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

◎简 讯

● 国际动态

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通车

2016年10月5日,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的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首都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正式通车。

据新华网报道,亚吉铁路由中铁二局和中国铁建中土公司承建,是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境内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

亚吉铁路通车后,中国中铁和中铁建组成的联营体将对铁路进行为期6年的运营管理。中国企业将利用这段时间,把中国铁路的运营理念传授给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员工,其中包括如何对铁路系统进行妥善保养等。

6年后,中国企业将会把铁路运营管理权交还给两国铁路人才,让非洲人真正承担起自主运营亚吉铁路的责任。(来源:新华网)

隈研吾操刀设计山手线新车站

东日本旅客铁道公司在上周宣布,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将主持设计位于东京山手线上的一座新车站。这座车站,暂时被命名为“新品川站”,将建于田町站和品川站之间。

据称,这座新车站将作为东京奥运会时日本的门面之一,因而隈研吾在整体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入了一些日本传统元素。他的设计灵感主要源自日本传统的折纸艺术与和室中常用的纸拉门。而建筑整体所采用的仍是隈研吾一贯喜爱并擅长的木结构。

整个车站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屋顶。由玻璃、钢和木材共同组成的屋顶,延展出近4000m2的空间,从空中俯视,透过半透明涂层覆盖的屋顶,仍可隐约看见内部交错的钢制及木制支架。而整个屋顶微微的翻折与起伏,的确带有一些折纸作品的折叠质感。

而在东西面,车站外墙由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组成,给整座车站带来了很好的采光,而站外的行人也能透过玻璃幕墙清晰地看到站内的景象。车站的中部还会延伸出一个广场,占地面积将达 1000m2,其间会种植大量绿色植物,人们也可在这个平台上休息娱乐。

玻璃幕墙和木制结构的使用,给整座车站带来了明亮舒适的感觉,也使整体设计在现代和传统之间找到了平衡。(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Níall McLaughlin 赢得了2016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建筑奖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院(RIBA)宣布,Níall McLaughlin Architects的创始人Níall McLaughlin 获得2016年的RIBA Charles Jencks奖。这一奖项每年颁发给一个杰出的“近期对国际建筑理论和实践作出主要贡献”的建筑师或建筑实践。

“Níall McLaughlin 对于今日的建筑师,尤其是年轻人来说,是个伟大的启发,因为他有着高超的技巧,关于借鉴传统——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陪审团成员Charles Jencks(奖项以他的名字命名)说。“所有的‘主义’都自然出现,而不是牵强的植入,通过将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和专业实践,他扩展了这些主义。”

“尼尔的作品正是展示了这一奖项的精神,能够毫无痕迹地,将理论建造为具有形式美的实践,” RIBA的主席Jane Duncan说。“我敬畏物质性和工艺,敬畏 Níall作品中所创造的奉献,协作关系和对文脉的敏感,所有这些使他成为2016年 RIBA Charles Jencks 奖实至名归的得主”。 (来源:ArchDaily)

旧金山湾区奖励地铁错峰出行

上下班高峰的可怕拥堵是很多大城市的通病。8 月30 号,旧金山开始试验一种新办法,给地铁错峰出行、让出了宝贵车厢空间的人们一点甜头——现金激励。

旧金山湾区的地铁系统名为 BART(Bay Area Rapid Transit),这个系统就叫“BART 额外奖赏”。

要使用 BART Perks,乘客用交通卡注册账户,系统会记录他们进入地铁站的时间并记录积分——如果他们在 6:30—7:30 或者8:30—9:30进入车站,而不是赶在最拥挤的7:30—8:30,那么你会得到“Bonus Hours”的额外积分奖励。每 1000 个积分能兑换 1 美元,你也可以用这笔钱来玩一个最高能赢到 100 美元的抽奖游戏。

要缓解地铁拥挤,长期来说可以重新设计能装载更多乘客的车厢,或者改善车辆控制系统等。BART 也在做这样的工作,不过要见成效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高峰期城市拥堵不只旧金山一个,不过很多城市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多收钱。另外唯一一个给予通勤正向激励的城市是新加坡。在 2015 年,由Urban Engine设计的一个与湾区类似的项目在新加坡落地。

为什么新加坡和湾区要反其道而行之?BART表示,他们的研究显示要达到相同的控制高峰期人流的效果,跟给予奖励相比,如果增加费用,需要增加好几美元,人们心情不好,而且很可能影响低收入人群。

该方法似乎确实见效。2008年10月到2009年4月,Urban Engine 在班加罗尔做了一个前期实验,效果出众——平均通勤时间从 71min降到了54min。项目启动后,新加坡 7.49% 的高峰通勤者转移到了非高峰时间。如果湾区的项目进展顺利,地铁系统可能会考虑把它变成长期设置——不过这个时候就要考虑钱从哪儿来了。(整理自:优尔城)

研究人员开发出柔性抗裂混凝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日前开发出了一种可弯曲的混凝土,称为ConFlexPave,这种混凝土除了柔韧度提高外,还比传统的混凝土更加坚固耐用。该项工作是在NTU-JTC工业基础设施创新中心(I3C)完成的,设计团队通过将超细纤维聚合物加到混凝土中混合后创造出了这种新的材料。

该项创新还能够生产超薄预制路面砖,以提高安装的速度。可以预计这种新材料将会在基础建设工程项目中使用,届时将会在道路施工和新的人行道施工过程当中减少一半的时间,同时所需要的维护也会更少。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 NTU-JTC I3C 的临时联席主任褚健对此说道:“我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混凝土,可以大大降低预制路面砖的厚度和重量,从而实现快速的安装,同时用新的混凝土砖块也可以随时更换掉损坏的砖块”。

标准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碎石和砂子组成的固化混合物,由此产生强度,但这种材料很脆,容易产生裂纹。而新的合成材料可以使混凝土弯曲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这种新产品还具有防滑性。

该项目是由南大土木工程学院的助理教授,同时也是环境工程学院院长Yang En-Hua率领的科研团队在NTU-JTC I3C 研发出来的,他们通过探索发现了其中的关键性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在混凝土的微观层面上相互作用。

目前,该材料已经在南洋理工大学实验室里进行了成功的测试。在接下来的3年中,该材料将会进一步在行车道和人行道上接受测试。(来源:优尔城)

自动生长的树木大教堂

意大利贝加莫古城城外,阿月拉山下的幽深峡谷,屹立着一座大自然的传奇,就是贝加莫的“树木大教堂”(Cattedrale Vegetale/Tree Cathedral)。这座奇妙的艺术作品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它精美的建筑结构,更在于它在不同时间里展示出的各色美貌。跟人类历史上其他伟大的教堂一样,这座教堂也同样需要几十年才能完工。不同的是,继续建造它的不是人类,而是大自然。人类的唯一任务就是站在一旁,观看自然如何施展它的才能。

贝加莫的“树木大教堂”总共有5个走廊,42根由树木搭建的柱子,每根柱子都由600条栗树和榛树枝缠绕着1800条杉树枝编织而成。每根柱子内部都种了一棵山毛榉,山毛榉可以长到49m高,寿命可超过300年。在未来,随着人工搭建的结构逐渐腐烂瓦解,山毛榉将逐渐生长起来,撑起这座大教堂。这座新教堂是联合国庆祝“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成果之一。(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 国内资讯

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年底前申报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日前共同下发通知,开展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认定工作。各地申报材料将于年底前报送两部门。

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规定,申报镇(村),必须是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原状保存程度、现状规模和村镇总体规划编制方面符合评价标准。申报材料除相关表格外,还包括申请报告、经过审查的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名镇名村保护措施及能反映该镇(村)传统建筑群风貌并与《评价指标体系》有对应关系的照片集、电子幻灯片等内容。各地将于2016年12月底前将申报材料分别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摘自《中国建设报》)

住建部发文促建筑业信息化发展 聚焦5大技术

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旨在增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优化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

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

纲要提出4大主要任务,包括企业信息化、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专项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化标准。

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纲要提出,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深入研究BIM、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专项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纲要提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智能化等五项技术。物联网技术提出,结合建筑业发展需求,加强低成本、低功耗、智能化传感器及相关设备的研发,实现物联网核心芯片、仪器仪表、配套软件等在建筑业的集成应用。开展传感器、高速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近场通讯及二维码识别等物联网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研究,开展示范应用。3D打印技术提出,积极开展建筑业3D打印设备及材料的研究。结合BIM技术应用,探索3D打印技术运用于建筑部品、构件生产,开展示范应用。(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沈阳开幕

9月24日,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拉开帷幕,为期3天的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城市规划机构的代表、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学者共7200余人参加。本届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政府主办,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协办,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承办。

据介绍,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被誉为“规划师的节日”,是中国城市规划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是以学术为核心,通过全体大会、专题会议、自由论坛、特别论坛、主题展览和工作会议,并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作报告,交流城市规划领域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至今已成功举办23届。今年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60周年,是中国规划行业大规模开展区域规划和总体规划工作的60年,更是城乡规划学科创建的60年。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沈阳市市长潘利国在开幕式上致辞,希望沈阳能迎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华安·克洛斯也通过视频方式表达了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60周年的祝贺。开幕式上还举行了表彰颁奖仪式,为优秀组织及个人颁发荣誉证书;年会还举行数十场平行会议,与会成员将就“城市病”、“健康城市”、“街区制”、“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等热门话题展开讨论。

今年年会邀请了7位大会报告人,分别从国家政策、空间研究、经济形势、“一带一路”、全球化、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等方面就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整理自:腾讯大辽网)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会在南宁举行

9月24日,为期3天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风景园林专家学者和与会代表120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参与盛会的各项交流活动。

此次年会的主题为“城市·生态·园林·人民”,旨在城市化规模快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在保护、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各个领域为城市快速发展作生态贡献。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兵分别做了题为《把建设中国特色城市落实到山水城市》和《风景园林与城市转型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的报告。其中,孟兆祯以桂林为例,介绍了桂林城市发展与山水保护相得益彰的经验,探讨了中国特色城市的建设之路。

据介绍,本次年会收到了来自全国众多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等单位的风景园林工作者提交的学术论文429篇。论文内容涉及绿色基础设施、城市风景园林、风景园林管理与工程、乡村风景园林、园林植物等五个方面。论文集中反映了我国风景园林发展领域近年来所取得的具有创新性的研发成果,展示了风景园林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据了解,此次年会活动包括主会场报告、分会场交流、对青秀山风景区、南湖公园、石门森林公园所涉及的南宁市园林绿化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技术考察等,内容丰富。会议期间也将举办2016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会优秀论文评选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相关奖项的颁奖等活动。(来源:人民网)

人民大会堂等98项目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6年9月29日在北京公布。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天津劝业场、上海外滩建筑群、厦门大学旧址等98个项目入选。

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现场还发布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建议书》(征求意见稿),六条建议分别是:20世纪建筑遗产作为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计划地向公众进行知识启蒙;20世纪建筑遗产数目庞大,是尚待发掘的宝藏,应进一步加强国家层面的普查工作和保护力度;20世纪建筑遗产是中国社会巨变的见证物和载体,应加强诸多建筑流派、思潮以及名家名作的研究与传承;20世纪建筑遗产是百年中国建筑智慧的结晶和文化写照,应在新建筑设计中注意与其保护工作方针相协调,与城市发展一致;20世纪建筑遗产乃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结点,应敬畏遗产、守护地域特色,以全新理念作保护与更新之时代行动;法制建设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研讨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法制建设是重中之重。(来源:中国新闻网)

“绿色建筑与风水”学术讲座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成功举办

2016年10月17日下午,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国际报告厅邀请了来自世大国际建筑师事务所主席李兆琼教授进行了题为“色建筑与风水(Green TEA Design Approach——Green Building and Feng Shui)”的讲座。李兆琼教授围绕“风水即建筑”生动讲解了他理解下的“绿色建筑与风水关系”。风水是一种理论,最终目的是要营建平衡、和谐、繁荣的社会生活。讲座围绕风水理论的基本构成因素包括气的概念,平衡、和谐的寓意,金、木、水、火、土等因素,分析了其对生活、社会群体的影响和作用。

在嘉宾畅谈环节,《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执行主编曾卫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就讲座主题与参会嘉宾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曾卫教授还向李兆琼教授介绍了《西部人居环境学刊》的概况和简单的创办历程,《学刊》“立足西部,面向国内与国际,以全球化视野广泛关注人居环境发展所面临的敏感和重大科学问题”的定位正和风水建筑追求“营建平和、和谐、繁荣的社会生活”的目标不谋而合。讲座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建筑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探讨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试析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常用造景水生植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