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琴,姜彩楼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44)
扩大内需是否促进了中国工业创新
朱琴1,姜彩楼2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4)
本文实证检验了扩大内需对中国工业创新的影响,发现有效需求增加对工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扩大投资倾向于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密集型领域,容易对技术密集型产业产生“挤出效应”,抑制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对新产品和新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非常显著,而工业长期依赖的技术引进抑制了技术创新。最后,从培育新产品“领先市场”、优化投资结构和优化工业创新体系方面提出了建议。
扩大内需;工业创新;影响机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凭借廉价生产要素参与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了以资本集聚为驱动力的增长模式。在这一模式的作用下,工业增长大量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成为新国际分工格局下的“世界工厂”。到2014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生产国,但是工业内生技术不足的缺陷也日益凸显,不仅生产效率低,还导致了严重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工业创新受到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影响。由于创新体系不健全,中国政府高强度研发投入难以突破工业关键技术,影响了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同时,收入差距加剧了市场分化,国内迅速崛起的高端市场为西方跨国公司创新提供了市场支持,却对国内企业创新产生了“挤出效应”。在低端市场上,扩大内需往往会增加对低端产品的需求,制约市场和技术的升级。
市场内需化和技术自主化是后发国家工业发展的必经路径。随着外向型动力的枯竭,以及中国提出建设“名列世界前茅的内需市场”要求,扩大内需将成为重要发展动力。研究扩大内需对中国工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的线性模型认为研发积累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强调通过基础研究来增加技术供给。Kleinknecht和Verspagen采用销售收入和研发强度数据,发现市场需求和创新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1]。范红忠发现经济总收入和人均收入会促进一国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而收入差距扩大会降低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2]。
扩大内需主要包括扩大消费和扩大投资。在工业产品生命周期中,成熟产品大都为要素密集型产品,利润率相对较低。新产品大都为技术密集型产品,利润率相对较高。如果扩大消费主要提升了成熟产品的市场需求,在生产要素较为丰裕的情况下,国内工业创新容易出现“惰性”,工业创新动力容易被要素成本优势所抑制,在生产惯性下,会出现消费优先拉动生产的现象。如果扩大消费能够有效提升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就容易刺激企业继续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以保持超额利润,形成良性的技术创新循环。
扩大投资不仅会对投资领域产生直接的前向推动作用,还会对上游产业形成产品需求和技术需求。对于要素密集高的成熟产品而言,扩大投资主要会对上游产品产生“需求乘数”并带动上游企业生产。对于技术密集度高的新产品而言,扩大投资将会对关联产业产生“技术需求”,并促进上下游产业技术升级。由于扩大投资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对工业创新的影响往往大于扩大消费。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I:成熟产品需求增加会抑制中国工业创新,新产品需求增加会促进中国工业创新。
面向成熟产品的需求通常考虑价格和质量。如果扩大内需主要增加了成熟产品的市场需求,就会延长成熟产品的市场周期,并以价格优势对新产品产生“挤出效应”。中国工业长期缺乏核心技术,主要凭借廉价生产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对成熟产品的需求增加会强化对要素投入的依赖,难以形成技术创新动力。在技术创新周期中,前期往往需要大量的研发要素投入,而后期要重点发掘和培育“领先市场”来帮助新产品获得市场成功[3]。如果扩张后的市场需求仅能拉动成熟产品,就意味着工业创新和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断层,难以促进工业创新。
假设II:高技术行业投资增加会促进工业创新,低技术行业投资增加会抑制工业创新。
扩大投资主要通过资本形成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在高技术行业中,扩大投资有助于促进技术转化,并带动上下游产品技术升级。在低技术行业中,扩大投资往往选择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领域。在中国工业技术密集度整体偏低的情况下,扩大投资容易保护低技术的成熟产品,而对技术密集度高的产品产生“挤出效应”。近年来,中国扩大投资已经逐渐向自主创新领域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努力,对新技术和新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加强。
中国工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揭示扩大内需影响中国工业创新的规律,我们还需借助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2.1模型与数据
扩大内需主要包括扩大市场需求和扩大投资。这里采用工业品销售收入(Market)来反映有效需求。考虑到成熟产品的有效需求和新产品的有效需求将产生完全迥异的创新动力,引入新产品年销售收入(Newsale)作为补充变量。中国工业发展对固定资本的依赖程度较高,采用固定资本总额(Invest)反映扩大投资。
研发经费投入是中国工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由于研发经费投入来自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不同渠道,难以进行统一计算,这里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部研发经费支出(RD)表示。中国工业部门为了克服自身技术不足,还长期引进国外技术作为补充,这里采用引进国外技术经费(Techbuy)来反映,检验引进外国技术对中国工业创新的影响。
在环境变量中,扩大内需还将直接提升市场需求水平,这里采用农村居民消费指数(Contr)和城镇居民消费指数(Town)反映私人部门需求,采用中央财政支出(Central)和地方财政支出(Local)反映公共部门需求。
衡量创新的指标有专利产出(Patent)和新产品销售收入(Newprod)。Birgit和Wolfgang认为专利产出更接近根本性创新,能够较好反映技术过程的创新,而新产品销售收入主要取决于市场接受程度,能够较好反映商业化过程的创新[4]。为此,我们分别构建专利方程和新产品方程:
Patentit=Marketit+Newsaleit+Investit+RDit+Techbuyit+Contrit+Townit+Centralit+Localit+εit
(1)
Newprodit=Patentit+Marketit+Investit+RDit+Techbuyit+Contrit+Townit+Centralit+Localit+εit
(2)
下标i表示工业部门,t表示年份,εit为时变误差且遵循一阶自回归过程。
上述变量均采取对数形式,样本包括36个工业部门,含采掘业、高技术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5]和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四个子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3—2014)和《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4),剔除了价格因素。
2.2结果分析
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以前,我们需要对各面板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如果数据是平稳的,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反之,如果变量是非平稳的,则可能出现“伪回归”。这里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除了Patent是二阶平稳的面板序列以外,其余变量都是一阶平稳的面板序列。
在对方程的估计中,我们先估计只含内生变量的基准方程,然后加入环境变量后,在10%水平上进行后向逐步回归。其余模型依次是对采掘业、电力生产等行业、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子样本进行的回归。表1和表2中估计结果的R2值均在0.7以上,F(W)值比较大,这说明模型估计的拟合度和显著性水平都比较高。
表1 专利方程
续表1
注:****、***、**和*分别表示系数估计在1%、5%、10%和15%水平上显著,“—”表示未通过检验,R2表示拟合优度,F值和W值为方程检验的整体显著性。
在模型I和模型II中,变量Newsale和Market分别通过了15%和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有效需求对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变量R&D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为正,变量Techbuy系数显著为负,说明研究区间内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受到研发推动的效应非常显著,而技术引进对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工业是在短缺经济形势下发展起来的,长期保持单一的生产功能。由于中外工业技术早期存在巨大“势差”,中国工业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引进来弥补技术不足,容易导致企业研发滞后。自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以来,中国政府迅速启动工业技术改造计划,短期内形成了由政府主导的工业创新体系,公共研发机构成为重要的技术供给者,企业技术创新开始活跃。
在子样本中,变量Newsale在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中显著为正,在采矿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中显著为负。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部门具有垄断地位,便于获得超额利润并进行技术研发,形成良性循环。采矿业属于典型的要素密集型行业,长期以生产成熟产品为主,难以通过新产品销售促进技术创新。而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大多为出口导向型,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反馈机制。
变量Invest在模型II中显著为负,在子样本中未通过检验,说明扩大投资抑制了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近年来,中国扩大投资主要向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密集型领域倾斜,容易对技术密集度高的新产品产生“挤出效应”,导致扩大投资对生产的拉动效应较为显著,而对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如2008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大量进入铁路、公路、机场和城市电网改造等项目,其中仅铁路投资就高达2亿元,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容易抑制技术密集型产业。
在环境变量中,Contr通过了低技术制造业样本和整体样本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说明农村消费市场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经济增长以及农村税费改革释放了农村的消费能力,带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消费市场对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开始增强。
表2 新产品方程
续表2
注:****、***、**和*分别表示系数估计在1%、5%、10%和15%水平上显著,“—”表示未通过检验,R2表示拟合优度,F值和W为方程检验的整体显著性。
新产品销售收入反映了产品、工艺和组织实践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这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要求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新的市场机会和技术机会,在技术创新链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对新产品的检验中,可以发现反映市场需求的变量Market在模型VII-IX中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渐趋完善的条件下,中国工业新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较高,市场需求正在成为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拉动力量。
在反映技术来源的变量中,RD系数在所有模型中均显著为正,Patent在模型VII中系数显著为正,在模型VIII中未通过检验,而technbuy在模型VII和模型VIII中系数均显著为正,这反映出在中国研发强度逐渐增大的背景下,较之于国内技术创新,国外技术引进对中国工业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反映投资规模的Invest在模型VII-X中系数显著为负,而在模型XI中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在要素密集度高的行业中,扩大投资对新产品的“挤出效应”非常显著,而在高技术行业中,扩大投资能够促进新技术转化,提高新产品产出水平。这一结论与假说II较为一致。
在环境变量中,Town在高技术制造业和低技术制造业样本中均显著为正,说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有效促进了制造业新产品产出。Local在电力生产等行业样本中系数显著为正,在低技术制造业样本中显著为负,说明地方政府支出有利于电力生产等行业的产品产出,但是不利于低技术制造业的产品产出。
为揭示市场激励创新的机制,我们分别检验扩大内需对中国工业利润总额(Profi)和利润率(Profiratio)的影响,然后再检验利润总额和利润率对企业内部研发支出的影响,估计结果见模型XIII—模型XVI。
表3中模型的R2值都在0.5以上,Wald检验值比较大,反映模型的拟合性和显著性较好。估计结果表明,有效需求显著促进了工业利润总额,但是抑制了工业利润率,新产品有效需求显著改善了利润率,但是对利润总额的影响不显著。
在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检验中,利润总额和利润率均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支出。通过对“需求-利润-研发”的弹性系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成熟产品需求扩张对企业研发的激励效应呈递减趋势,而新产品的激励效应呈递增趋势,这也反映出新产品需求扩张更能有效促进工业创新。
表3 市场激励方程
注:***、**和*分别表示系数估计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R2表示拟合优度,Wald值为方程检验的整体显著性。
第一,有计划地培育新产品的“领先市场”,通过消费市场培育促进中国工业创新。通过减税、转移支付等手段增强私人部门的消费能力,通过舆论宣传引导消费者购买新产品;加大政府对新产品的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实现由企业补贴向消费者补贴转变,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新产品创新的补贴效率;发挥政府支出对新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加强对新产品的采购等。
第二,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高技术行业的投资,为新技术运用和新产品转化提供机遇和空间;加大中国工业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力争早日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形成可持续的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工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提高产品创新效率。
第三,优化中国工业创新体系。协调公共研发机构和工业企业之间的关系,理顺中国工业研发体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发挥市场需求的牵引和反馈机制,提高产学研转化效率。
[1]KLEINKNECHT A,VERSPAGEN B.Demand and innovation:Schmookler re-examined[J].Research policy,1990,19:387-394.
[2]范红忠.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J].经济研究,2007(3):33-44.
[3]EDLER J.The role of demand-side policies in innovation policy[R]OECD Publishing,2008.
[4]ASCHHOFF B,WOLFGANG S.Innovation on demand-can public procurement drive market success of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09(38):1235-1247.
[5]王文翌,安同良.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规模与R&D绩效[J].中国科技论坛,2014(5):62-67.
(责任编辑刘传忠)
Have the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s Promoted China’s Industrial Innovation
Zhu Qin1,Jiang Cailou2
(1.School of Languages and Cultures,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2.China Manufacturing Institute,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the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s on the innovation of industries in China based on empirical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domestic demand and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of industries.The investments had focused on the infrastructure and tended to depres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The R&D investments promoted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significantly.The import of foreign technologies had depressed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In the end,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foster the leading market of new products,the optimization of investments and innovation system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esults.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Industrial innovation;Influencing mechanism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在华外资研发、本土政策供给对区域自主创新网络演化的交互机制研究”(14YJC630051),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内市场提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提升的促进机制研究”(2015M581759),江苏博士后基金“国内市场需求对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1501141C)。
F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