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部队院校加大了从基层部队公选优秀干部充实教员队伍的力度,但在此过程中也导致部分基层新调入教员对院校存在一些“不适应”状况。文章通过归纳当前部队院校中基层新调入教员工作积极性受影响的现状,分析当前影响部队院校中基层新调入教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从进一步优化成长氛围、加强经常性政治思想工作、深化人性化管理力度三个方面提出激发部队院校基层新调入教员工作积极性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部队院校;基层新调入教员;工作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124-02 收稿日期:2016-07-22
作者简介:邓高翔(1978—),男,湖南攸县人,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边防指挥系战术指挥教研室技术九级教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处置突发事件、反恐、警务实战教学、心理行为训练。
一、部队院校中基层新调入教员工作积极性受影响的现状
许多基层新调入教员在进入院校后,面对不同于基层的内部管理体制、全新的教学训练环境、学员对新知识百思不解的提问和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观点,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不适应状态: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激发,工作热情减退、标准降低,个人潜能难以施展……甚至由此产生失落情绪。更直观的表现为:日常教学因循守旧,满足于应付;进入教员角色较慢,争先创优意识淡化;教学经验积累缓慢,创新不足;精力外移,服务学员不够耐心;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减弱,同事关系不尽如人意……这使得原本在部队院校公选时应有的活力没能体现出来,离首长和学员的期望值存在一定落差。
这些问题既影响到基层新调入教员自身的进步,也影响到部队院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力度调动基层新调入教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部队院校教学工作上新台阶。
二、当前影响部队院校中基层新调入教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
经过调查研究,困扰当前部队院校基层新调入教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地域环境和岗位的不适应
近年来,为了更广泛地吸纳部队基层单位的优秀干部加入院校教员队伍,部队院校在公选标准上适当放宽了学历、年龄等要求,使一大批有专业技术、有实践经验的基层干部步入院校教员队伍,这其中有不少干部来自外省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基本来自其本民族聚居地区。
一些外地的教员在语言、气候、生活习惯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不适应,加上有的教员与其配偶长期两地分居,亲情方面有所缺失。部队院校性质特殊,纪律严明,工作要求高,一些基层新调入教员总感觉岗位难适应,教学很吃力,归属感不强。地域环境、工作岗位两方面的不适应,使少数新调入教员不能做到“入乡随俗”“既来之则安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2.对于尊师重教理念的具体措施还不够完善
近年来,为深化尊师重教的服务理念,部队院校的各级领导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如教师专业技术套改、课时补贴、科研奖励、教员公寓住房等,使部队院校教员切身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然而,部队院校工作地域、环境相对特殊,绝大多数部队院校地处繁华都市,社会环境复杂,生活消费较高,加之院校教学工作辛苦繁重,教学、科研工作标准很高,领导和学员对教员的要求期望不断提升,部队院校教员与部队基层干部在工作性质上有明显区别,在评价工作成绩时容易被误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部队院校教员担负着为部队基层单位输送血液和输出造血功能的双重职能,教员在教学工作中甚至不能有错误和纰漏,否则就不仅仅是“误人子弟”,甚至会影响部队战斗力。从这个角度分析,部队院校教员的责任要重于一般基层干部,部队院校教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重,再结合部队院校的特殊规定和所处的社会消费环境,部队院校教员不可能像地方高校教师那样通过学术、教学等交流机会和一定的个人知名度取得其他商业报酬。这使得部队院校教员必须强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自身道德修养和自我奉献精神。
尤其是来自边远省区部队基层单位的教员,他们的压力更大,困难更多,本来自身工资待遇相对于当地消费水平就不高,除了要解决日常生活、人情交往、恋爱婚姻、家属安置、子女入学、老人赡养等方面的开销,更要直面住房这一大城市生活的巨大难题,与亲人长期两地分居和居无定所势必影响基层新调入教员的家庭稳定性,同时也会影响基层新调入教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激发部队院校中基层新调入教员工作积极性的几点对策
1.体现人文关怀,进一步优化成长氛围
要通过体现人文关怀,鼓舞教员之“能”,凝聚教员之“心”,发挥教员之“才”,端正教员之“德”: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积极搭建“教员活动之家”“教员港湾”“教员俱乐部”等人文平台,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教员交流心声,增进感情,定期开展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活动,尽量减少地域、人文环境的不适应给教学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团队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二要合理分配专业岗位。对基层新调入教员要尽可能按照其特长、专业等特点进行分工,要善于发现并把握基层新调入教员的亮点,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尽量实现人尽其才。要建立轮岗交流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教员要推荐交流到上级单位,为他们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注重务实高效,加强经常性政治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激发基层新调入教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动力。加强经常性政治思想工作,一是要 “虚”功“实”做,化虚为实,坚持把解决基层新调入教员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实,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开展集中的“大教育”,也要开展具体的“小教育”。二是要体现时代特点,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四有好老师”等方面的专题教育,经常性地开展“比思想、比教学、比科研、比作风”的良性竞争活动,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三是要创新经常性政治思想工作载体,彰显效果,如适时组织基层新调入教员到部队院校驻地的红色景区场馆开展参观体验教育,适时组织基层新调入教员到部队院校驻地大型工厂企业和科技园区参观学习,适时组织基层新调入教员与部队院校驻地的知名地方高校、联合办学单位的教师开展横向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大力培养基层新调入教员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断增强基层新调入教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3.情系切身冷暖,深化人性化管理力度
在坚持从严管理的同时,也要深化人性化管理,正确理解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时刻把教员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进一步增强基层新调入教员对部队院校教员职业的认同感。特别是对来自边远省区的教员,更要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中支持,感情上贴心,生活上帮助。要严格落实好教员假期疗养、加班补贴等“暖心”制度;改革用人机制,大胆起用实干上进的基层新调入教员;实行领导与基层新调入教员定期谈心、院校“本土”教员与基层新调入教员一对一帮扶等制度;对于家境困难或遭遇重大变故的教员,要及时主动帮扶、慰问援助;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缓解基层新调入教员的生活压力……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切实减少基层新调入教员自身发展进步的后顾之忧,提高部队院校中基层新调入教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