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届亚锦赛中日女篮攻防能力的比较研究

2016-11-12 05:54:36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国女篮亚锦赛快攻

闫 艺

(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4)



第26届亚锦赛中日女篮攻防能力的比较研究

闫艺

(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 厦门36102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第26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中日女篮攻防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中日两队在进攻和防守方面存在的差距,旨在为中国女篮今后的发展提供合理化的建议。结果表明:中国队在两分球投篮出手次数、两分球命中次数、两分球投篮命中率、三分球出手次数、罚球次数、前场篮板球指标上比日本队占有一定的优势,日本队在失误、抢断球指标上比中国队占有较大优势;在阵地进攻中,中国队过于依靠外线队员得分,外线队员进攻得分方式过于单一,内外线队员之间没有形成“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多点进攻”的战术打法,中国队与日本队在快攻进攻和防守快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队在场均抢断球指标上与日本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场均个人犯规指标上与日本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中国队以半场扩大人盯人为主,以区域联防和全场紧逼为辅,队员防守的脚步移动、轮转换位、补防、协防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日本队以半场缩小人盯人为主,以区域联防和区域紧逼为辅,队员防守主动、积极、凶悍,紧逼防守、协防、补防的意识强。中国女篮在快攻进攻和阵地进攻中技战术运用不够合理,并且在攻守转换、快攻防守、阵地防守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中国女篮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较差,不适应对手的压迫式防守,失误率高。

竞技体育;亚锦赛;中国女篮;攻防能力

2015年9月5日,第26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在中国武汉落幕,中国女篮在决赛中以35分的巨大分差负于日本女篮获得亚军,创造了中国女篮在亚洲篮球比赛中与竞赛对手最大的比分差距,与此同时,中国女篮也失去了2016年直通里约奥运会的机会。纵观中国女篮在小组赛和决赛中的表现反差巨大,尤其是在与日本女篮的决赛中,中国女篮没有完全发挥出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心理状态也存在较大问题,无论在技战术层面还是在心理层面与日本女篮相比均落后于对手。日本女篮连续两届获得了亚锦赛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女子篮坛的新霸主。因此,分析中国女篮和日本女篮之间的进攻能力与防守能力,反思中日两队在各方面存在的差距,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女篮备战里约奥运会落选赛以及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

参加第26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A组中的中国队与日本队的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以“中国女篮”和“亚锦赛”为检索词,查阅有关中国女篮的体育类核心期刊文献60多篇,筛选出与本研究有关的论文35篇,并阅读专业篮球教材和篮球专著多部,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登录国际篮联官方网站、中国篮球协会官方网站和中国女篮国家队官方网站,搜集本届亚锦赛中国女篮和相关球队的基本情况和技术统计数据。

2.2数理统计法

运用 Excel2007对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的评价数据指标进行统计;运用专业数据处理软件SPSS19.0软件对第26届亚锦赛中国女篮和日本女篮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统计结果。

2.3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第26届亚锦赛女篮比赛的现场直播和运用录像回放比赛,反复观察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的比赛情况,对两队的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进行比较分析。

2.4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中国女篮和日本女篮在小组赛、决赛中的技、战术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的技战术层面和心理层面进行对比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中国队与日本队小组赛之间的比赛攻防能力对比

3.1.1进攻能力分析

在第26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小组赛中,中国队与日本队的进攻能力没有明显的差距。在中国队与日本队的小组赛交锋中,中国队在大部分时间比分领先日本队的情况下,最终以 56∶ 57 负于日本队。得分能力、抢进攻篮板球能力、助攻能力和失误情况四种因素决定一支球队进攻能力的强弱[1]。在得分能力方面,中国队在得分、总投篮次数、总出手次数、总投篮命中率、两分球投篮次数、两分球投中次数、两分球投篮命中率等方面与日本队相当(见表1)。中国队在罚球命中次数、罚球命中率指标方面落后于日本队,尤其在罚球命中率指标上,中国队获得了12次罚球,比日本队多4次,但中国队罚球命中率仅有41.7%,远低于日本队75.0%的命中率,这也是中国队小组赛负于日本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队在三分球出手次数、三分球命中次数、三分球命中率、罚球次数等方面比日本队要高(见表1)。日本队在三分球命中率上远低于中国队,14次三分球出手仅命中1球,说明中国队小组赛与日本队交锋时所制定的防守策略和战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中国队对日本队外线队员的三分球投篮控制较好,造成了日本队的三分球投篮命中率非常低。

在场均前场篮板球指标上,中国队场均前场篮板球为13个,略高于日本队的12个;在助攻指标上,中国队以14个助攻领先于日本队的11个助攻,中日两队在小组赛交锋中,中国队外线队员和内线队员进攻战术配合较为合理,尤其是组织后卫陈晓佳的组织能力发挥较好;在失误指标上,中国队共有14次失误,比日本队多了6次(见表2),说明中国队内外线队员之间通过传接球完成进攻配合还不够默契和熟练,容易被对手抢断发动快攻得分,中国队内外线队员持球突破和运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来看,中国队与日本队在小组赛中的进攻能力方面与日本队没有明显的差距。

表1 第26届女篮亚锦赛中国队与日本队小组赛得分对比

注:技术统计数据来源于2015年FIBA Asia women’s Championships官方网站[2];2P =2 分球,3P =3 分球,FG = 投篮,FT = 罚球,Reb = 篮板球,M/A = 中/投射,Pts = 得分。*表示P值<0.05,**表示P值<0.01,下同。

3.1.2防守能力分析

比较中日两队在小组赛中的防守能力,发现中国队在后场篮板球、总篮板球、盖帽、个人犯规指标上比日本队占有微弱的优势(见表4)。由于中国队在平均身高方面明显高于日本队,因此,中国队在争抢篮板球和盖帽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中锋位置上,中国队黄红玭身高为196cm,高于日本队渡嘉敷来梦(192cm)的身高;大前锋位置上,中国队孙梦然身高为197 cm,比日本队大前锋间宫佑圭(185cm)的身高具有绝对的优势;小前锋位置上,中国队露雯身高为190cm,远高于日本队小前锋山本千夏(176cm)的身高。因此,中国队在后场篮板球和总篮板球方面均比日本队占有一定的优势(见表2)。

中国队在抢断球指标上与日本队差距较大,中国队全队仅获得了4次抢断,比中国队多获得5次抢断;在个人犯规指标上,日本队共有12次犯规,比中国队多3次;在盖帽指标上,中国队在身高占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共获得了5次盖帽,但仅比日本队多1次盖帽(见表2)。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防守理念表明,带有攻击性和压迫性的紧逼防守已经成为防守的主流。攻击性紧逼防守强调全队的集体防守,注重主动性防守的理念,防守队员对进攻队员应采取主动攻击,而不是等对手进攻后再被动作出反应[3]。通过反复观看比赛录像发现:日本队虽然整体平均身高远低于中国队,但队员防守时的脚步移动速度和手部抢断球动作非常迅速,尤其在抢断球和争抢地板球方面的反应与动作速率明显快于中国队队员,说明日本队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队员自身防守的预判性、防守脚步动作和手部抢断球的速率训练较好,并且赛前整个队伍的体能储备情况较好。因此,日本队在阵地防守、快攻防守方面的意识和技术比中国队具有一定的优势。

表2 第26届女篮亚锦赛中国队与日本队小组赛抢篮板球、助攻、失误、场均抢断、封盖、犯规对比

3.2中国队与日本队决赛的攻防能力对比

3.2.1进攻能力的比较分析

在本届亚洲女篮锦标赛的决赛中,日本队在进攻、攻守转换、防守等方面的技战术发挥均强于中国队。中国队不仅在进攻方面没有发挥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而且在防守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中日两队决赛的进攻技术统计表明:中国队两分球出手次数少、两分球命中率和三分球命中率均不高,这是决赛负于日本队的重要原因。在总投篮指标上,中国队63投17中,日本队70投37中,中国队命中率仅为27.0%,远低于日本队52.9%命中率;在两分球投篮指标上,日本队两分球投篮总出手次数为53次,比中国队多了11次,中国队42投10中,命中率仅为23.8%,日本队53投29中,命中率为54.7%;在三分球投篮指标上,日本队三分球出手次数为17次,虽然比中国队少4次,但是日本队却比中国队多命中一个三分球,日本队三分球命中率是47.1%,而中国队三分球命中率仅为33.3%(见表3)。

在篮球比赛中,前场篮板球是进攻球队获得二次进攻的保障,不仅能够提高进攻球队全体球员的进攻士气,而且能够对防守球队的整体防守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决赛中的前场篮板球指标上,中国队比日本队多抢了10个(见表4),说明在中日决赛过程中,中国队队员冲抢前场篮板球非常积极,但并没有将前场篮板球优势转化成为比赛的胜势。两队在总篮板球数指标上差距不大,中国队比日本队多抢了9个篮板球(见表4)。在助攻次数指标上,中国队全队仅有9次,日本队为11次(见表4);在失误次数指标方面,中国队达到了18次,远高于日本队的6次;在抢断球指标上,日本队以12:4占有巨大的优势(见表4);在快攻指标上,日本队也以12比2占据压倒性优势,日本队仅在快攻方面就比中国队多获得20分。

在本届亚锦赛决赛中,中国队赛前制定的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策略没有有效地针对日本队的技战术风格和特点,无疑是导致中国队决赛失利的首要因素。即中国队的进攻技战术打法没有根据自身的身高和位置优势来组织,内线队员没有发挥出抢篮板球、篮下强攻的优势以及内线协同防守的作用,作为中国女篮最具有优势的内线投篮没有发挥出水平是中国队输给日本队的重要原因。当面对不同的比赛条件、对手时,篮球各制胜因素的主导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不居于主导地位的制胜因素可能上升至主导地位[4]。中国女篮的进攻体系是以中锋队员作为高位策应,为外线队员拉开突破的空间,同时利用篮下内线队员的身高优势来进行错位进攻,但这种进攻战术打法实际上不太合理并且也不适用于中国女篮。中国队内线队员的身高明显强于日本队,尤其是两大中锋黄红玭和孙梦然具有明显的身高优势,日本队内线队员身高均不如中国队内线队员,但中国队并没有利用内线队员的身高优势来攻击日本队内线防守,而是依靠外线队员过多的持球突破和远投等方式来完成进攻,中国队外线队员的投篮没有命中率保障,就会被日本队抢得后场篮板球后通过发动快攻战术迅速得分。通过反复观看比赛录像发现:中国队内线队员在接到外线队员的传球后,基本上没有与外线队员形成有效的进攻配合,中锋队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与外线队员做策应配合,将球回传给外线队员进行持球突破进攻或者远投得分。中国队在内线身高和得分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中国队在决赛中,内线得分仅为14分,而日本队内线得分为42分。

中国女篮进攻方面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中国队队员之间的传接球效率不好,导致在决赛中的进攻战术受制于日本队。中国队外线队员和内线队员的传接球没有攻击性,且传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这与中国队平时训练中的技术和战术安排有关。第二,内线队员在对手贴身紧逼的强对抗防守下摆脱对方队员接球的能力较差,即使内线队员接到外线队员的传球后,在对手的包夹和贴身挤压下也难于做出投篮动作,由此造成了中国队内线队员投篮的稳定性较差;第三,当中国队进攻局面无法打开的时候,外线队员为了急于扳平落后比分,个人过多地依靠持球突破和外线急停跳投等个人进攻方式来得分,这种得分方式对中国队的整体进攻体系造成了破坏,从而让日本队抓住了多次快攻得分的机会,在上半场迅速将两队的比分拉开。第四,中国队防守日本队的快攻战术没有做好“封一传,堵接应”的防守策略,并且全队防守日本队快攻战术退守不够及时。球权争夺是篮球比赛的焦点,攻守转换是球权争夺的核心,力争控制球权,主动获得更多的投篮机会得分,是篮球比赛的终极目标。参赛队伍攻守转换的节奏,攻守转换的频率与质量,直接反映出球队的技战术风格和真实水平[5]。通过录像观察发现,中日两队决赛中,中国队经常在完成进攻后被日本队利用快攻轻易得分,以至于日本队迅速将两队的比分拉开,仅在上半场结束时,中国队的比分就落后于日本队22分。由此可见,中国女篮在进攻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配合,进攻战术体系单一,缺乏稳定的进攻得分点,并且进攻战术不明确和不合理是导致中国队在决赛中失利的关键原因。

表3 第26届女篮亚锦赛中国队与日本队决赛得分对比

表4 第26届女篮亚锦赛中国队与日本队决赛篮板球、助攻、失误、场均抢断、封盖、犯规对比

3.2.2防守能力的比较分析

中国女篮在本届亚锦赛决赛中防守方面出现较大问题,是决赛失利的另一个关键性因素。由于中国队在决赛中没有控制住比赛的攻防节奏,使得整场比赛始终跟着日本队的进攻节奏而处于非常被动的防守状态,并且中国队的整体攻守战术也被日本队的攻防节奏所限制,导致了中国队在决赛中的攻守技战术水平发挥失常。现代篮球注重有节奏地加快攻守转换速度,从而增加快攻反击次数,快攻得分率明显提高。以速度争取主动,以争取时间来控制空间,是现代竞技篮球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6]。本届亚锦赛中日决赛中,中国队虽然在篮板球争夺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防守篮板球指标上却落后于日本队,中国队为25个,日本队为27个;在抢断球指标和盖帽指标上,中国队均大幅度落后于日本队(见表4);日本队利用中国队失误共获得了12次有效的快攻得分,仅在这一项技术统计方面就让日本队得到24分。

在本届亚锦赛中日决赛交锋中,中国女篮在阵地战进攻方面的低效率以及防守日本女篮快攻战术不利是中国女篮本届亚锦赛失利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反复回放比赛录像发现:第一,中国队防守时缺乏凶狠的贴身防守,队员防守脚步移动慢,防守站位不够合理,队员之间防守空间过大,轮转换位不够及时,并且攻防转换速度较慢,尤其在防守快攻时退防速度慢,队员之间缺乏协防、补防、夹击和封堵的意识,造成了中国队整体防守的主动性、攻击性、压迫性、集体性和协同性不够。反观日本队队员利用凶狠的贴身防守对中国队内外线队员进行夹击和协防,造成中国队队员在进攻中传接球和运球失误进而发动快攻战术,并利用自身速度上的优势破坏中国队的防守阵型,完全限制和破坏了中国队的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

第二,从本届亚锦赛决赛实战结果来看,中国队在赛前制定的防守策略没有有效地针对日本队进攻技战术特点。现代篮球防守理念的核心在于,以赛前、赛中、赛后技战术信息全面获取和细致分析技战术信息为前提条件,实施综合多变的防守手段强调有针对性的策略选择,攻击性防守则强调精准的目标打击[7]。中国队在对阵亚洲主要对手日韩和欧美强队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小、快、准、灵”一直是中国女篮的传统技术风格,在近期发展方向上,中国女篮为了在世界性大赛中与欧美强队对抗,外籍主教练马赫在选材方面和阵容配备方面过于追求身高优势,其组队模式是想把中国队塑造成“高、快”结合的球队,利用中国队“高”的优势来压制日本队和韩国队“快”的优势,但中国队恰恰在攻防速度以及攻防转换速度方面落后日韩等亚洲主要对手。在亚洲范围内,中国队具有身高方面的绝对优势,但与日本和韩国亚洲一流强队在速度方面却处于劣势;在世界范围内,中国队与大多数欧美高水平对手在速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与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世界强队在身高方面却处于劣势。中国女篮经过多年的发展,运动员的身高达到了世界前列但在竞技成绩上并没有任何提升,抛弃曾经的“小、快、灵”打法后,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法,队员身材高大化发展后,反而受到了日本、韩国等国家女篮小个阵容的冲击[8]。因此,中国女篮如何合理地处理“高、快”和“快、高” 两种技术风格之间的矛盾,如何应对亚洲和欧美高水平对手强弱转化时所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中国女篮与其交锋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届亚锦赛中日两队决赛中,中国队队员由于在阵地进攻中转移球速度不够快,并且运球时间过长,经常被日本队在球场的底线和边角区域所包夹,导致队员经常无法将球快速而有效地传给同伴,即使球发出去了也会被日本队队员抢断,由此造成了中国队在攻守两端都十分被动,也导致中国队失分过快。

第三,日本队利用攻击性紧逼防守获得大量的快攻机会,给中国队的整体防守制造了极大的困难。日本队在赛前对中国队的技战术信息采集非常准确而全面,他们对中国队每个队员的投篮、运球和传球习惯动作研究的非常透彻,对中国队的攻防战术也非常熟悉并有相应的应对方法。例如,日本队有针对性地对中国队主要得分手邵婷和孙梦然运球停球后进行包夹,延误中国队内线队员和外线队员之间的传接球时机,造成中国队内外线队员之间配合失误,由此形成了大量有效的快攻得分。因此,中国队在本届亚锦赛决赛中对日本队的快攻战术没有实施有效的防守策略是中国队负于日本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中国队整体进攻能力与日本队相当,中国队在两分球投篮出手次数、两分球命中次数、两分球投篮命中率、三分球出手次数、罚球次数、前场篮板球指标上比日本队占有一定的优势,日本队在抢断球、失误指标上比中国队占有较大的优势。

2)中国队与日本队在快攻和防守快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在阵地进攻中,中国队过于依靠外线队员得分,外线队员进攻得分方式过于单一,内外线队员之间没有形成“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多点进攻”的战术打法。

3)中国队整体防守能力与日本队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队以半场扩大人盯人为主,以区域联防和全场紧逼为辅,队员防守的脚步移动、轮转换位、补防、协防、夹击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日本队以半场缩小人盯人为主,以区域联防和区域紧逼为辅,队员防守积极、主动、凶悍,紧逼防守、协防、补防、夹击的意识强,尤其是防守的主动性、攻击性、压迫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较好于中国队。

4)中国队在快攻进攻和防守快攻方面与日本队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队在快攻和阵地进攻中技、战术运用不够合理,并且在攻守转换、防守快攻和阵地防守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中国队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较差,在赛场上不适应对手的压迫式防守,失误率高。

4.2建议

1)中国女篮应优化自身进攻战术体系,在保持自身传统技术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欧美高水平球队的技术优势,以世界先进篮球技、战术为方向,形成全面、快速、准确、稳定、凶悍的技术风格和内外结合、攻守兼备、以守促攻、快速多变、多点进攻的战术风格[9],提高全队的综合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

2)在全队防守战术配合中,应以半场扩大人盯人和半场缩小人盯人战术为主,辅以区域联防战术和区域紧逼战术,加强全队防守的攻击性、压迫性、有效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训练;提高队员防守的预判和选位能力、脚步移动速率、封堵意识以及协防、补防、夹击和轮转换位的意识。

3)保持自身“快速、灵活、准确、全面”的传统技术风格,提高进攻战术体系的流畅性,提高队伍在比赛落后情况下的进攻效率、攻防转换速度以及防守快攻的能力;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提高全队破紧逼的能力,减少自身进攻的失误率。

4)提高球队在高速行进间和强对抗条件下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和配合能力,培养队员敢于对抗的意识、顽强拼搏的球队作风,赛前和赛中应树立良好的比赛心理状态,提高队员的身体对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自信心。

[1] 李国锋.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篮与对手攻防能力的差异对比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6):116 -123.

[2] 国际篮联官方网站[EO/OL].http://www.fiba.com/asiawomen/2015/China.

[3] 黄宇,李文风,王建军.篮球攻击性紧逼防守在女篮比赛中的应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S2):63-64.

[4] 杨鹏飞,柳建庆,于志华.篮球比赛制胜因素的运动规律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0):82-85.

[5] 王守恒,李金生,郑钢,等.论世界女篮发展变化的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1):56-63.

[6] 程冬美,郭永波,左均升,等.我国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5):703 -705.

[7] 刘庆广,霍子文.关于篮球防守理念发展趋势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122-126.

[8] 白银龙.基于数据分析的中国女篮竞技水平与发展趋势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9-60.

[9] 宫士君.竞技篮球制胜系统的研究——兼论中国男女篮制胜要素状况[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2-6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26th Asian Championships women’s basketball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capabilitie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women’s Basketball team

YAN Yi

(Department of Public Sports of Xiamen University Technology, Xiamen, 361024, China)

Using literatu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video observation research methods, base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Japanese team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bility of the 26th Asian championship ship,this paper analyzed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teams on the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spects, aiming to provid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team.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dicators of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team shots in 2-point shots, two hits the ball, 2-point field goal percentage, 3-point shots, free throws, rebounds on frontcourt are the advantages over the Japanese women’s; the Japanese women’s team takes advantages over the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in turnovers,and steals the ball.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team relied on the outside plaers in positional attack too offen to score, perimeter offensive players scored over a single,the inside and outside team members did not form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within the main, more offensive,"and there is a big gap in the fast break fast break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spects between the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the Japanese women basketball team.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dex of stealing the ball between the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and the Japanese women’s basketball,and there was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dex of the personal foul on indicators between the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and the Japanese women’s basketball;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team mainly in the halftime expanded to man-to-man to zone defense and full-court press, the team’s a defensive footwork, rotations, the sense of cooperafire defence and perimeter clefence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oed; Japan women’s basketball team in the half-court narrowed man to man, regional and zone press defense supplemented,with the defence fierce initiative, positive, pressing and having a strong sense of cooperative and perimeter defence. The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team is not reasonable in the tactical use in the fast-break attack skill, tactics and positional attacks use, and in transition, fast affence on chefence and position deterce has some problem.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team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in-game adjustments ability are bad,and on the field the team can’t adapt to the opponent’s pressing defense.With the result of high error rate.

Competitive sports; Asian championship; The Chinese women’s basketball team;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ability

2016-05-17;

2016-07-13

闫艺(1970-)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运动训练与竞赛

G841

A

1672-1365(2016)05-0090-06

猜你喜欢
中国女篮亚锦赛快攻
中国女篮专挑强队过招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快攻能力的对比分析
KEVIN LOVE'S OUTLET PASSES 凯文·勒夫 快攻发动机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45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中国女篮进攻能力分析
运动(2018年21期)2018-04-23 06:20:50
第28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四强技术对比分析
运动精品(2017年3期)2018-01-31 01:55:54
第26届女篮亚锦赛中国女篮失利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为例
运动精品(2017年3期)2018-01-31 01:55:49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篮与世界强队得分能力的对比分析
浅析快攻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性①
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整体实力分析
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