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基本功训练内容引入健身气功训练的研究

2016-11-11 12:50唐露铭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健身气功基本功训练

唐露铭

摘 要 太极拳与健身气功各有千秋,也有许多相通之处。太极拳推广早,流行广,现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基本功训练。健身气功是本世纪初才开始进行改编并推广,且发展迅速。健身气功的训练,特别是专业运动员,还是建立在原有武术套路基本功的基础上,对健身气功的训练主要是从功法动作入手,直接进行各个功法套路的练习,而对于基本功没有针对性的训练。本研究分析太极拳与健身气功的异同点,再提取出适合健身气功训练的基本功,结合健身气功本身的特点,从而找到适用于健身气功训练的基本功。

关键词 健身气功 太极拳 基本功 训练

气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出土文物发现,中华气功至少可追溯到5000年前。经过几千年,发展成不同形式、不同习练方法、不同内涵的各色气功。其中本文所研究的健身气功是目前普及广泛,深受群众喜爱的推广功法。健身气功功法的创编保持了原有追求三调(调心、调息、调身)合一、健内助外的传统,通过动作的导引或呼吸的吐纳,要求习练者适度练习,循序渐进,因此能形劳不倦、适动养形,不致运动过量引起其他不适。

健身气功以肢体动作为导引,以正确的功法动作及自然地呼吸、平静的意识共同作用达到健身功效。为了让健身气功习练者更好的掌握功法动作,基本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太极拳与健身气功的运动形式极为相似。本文以太极拳作为蓝本,将其基本功训练内容适当的部分引入健身气功训练之中。

一、太极拳与健身气功

已有前人做过关于健身气功与太极拳相结合的研究,如杨景元等的《太极健身引入健身气功的可行性探讨》和官铁宇的《将健身气功引入太极拳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两篇文章均提到健身气功与太极拳的异同点,并在结论中肯定了二者融合能更好的促进练习、激发兴趣、提高功效等。

本文认为,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确有许多相通之处,但不能忽视的是,二者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太极拳具有攻防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健身效果,而健身气功则是纯粹的养身功,不具备攻防含义。另外,虽然健身气功与太极拳都有动作舒展、轻柔缓慢、圆活大方、刚柔相济、神态安宁的特点,但二者在运动形式和动作规格方面存在不同。具体来说,太极拳主要以柔和缓慢的肢体运动,配合呼吸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而健身气功除强调调身、调息外,还讲究调心,并主张三调合一[1]。因此,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可以适当的引入双方的训练,不可将二者过多的结合在一起,导致将二者混为一谈,而要坚持双方的特殊性,保证各自本身的真正内涵,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二、太极拳概述

据现有可考史料记载,太极拳由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庭创编,太极拳为各类武术比赛必设项目,国内国际各大太极拳比赛也相继举办,其影响之大非武术其他项目可比。其发展形式之好必然有其独到之处,除了动作简单易学,内涵深刻丰富,更有其自身已成系统的训练内容,便于人们循序渐进的接受和体会。

太极拳有内外三合的运动特色,形神和谐、身心一致的观念在太极拳中更是被发扬光大。太极拳强调内功修为,在人体锻炼上,力求人体内部各部分的和谐统一,强调手眼身步法的动转相随,要求“上下相应,身手相领,周身一家,内外融通”,以达整体优化之效[2]。

三、太极拳基本功在健身气功中的应用

(一)太极拳基本功训练内容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着重练意、练气、练身,三者之间紧密协调,外练骨骼、关节、肌肉,内练五脏六腑,使身心得到发展,具有极高的健身养生价值。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了太极桩功、步型练习及手法练习等。其中,太极桩功是指下肢固定或全身静止性的基本功训练,包括无极桩、马步桩、一字立体站桩(有合掌式和撑掌式两种)等等。步型练习包括前进步、退步、侧行步(横步)等等。手法练习包括棚按练习、搂按练习、架推动作等等[3]。

(二)太极拳基本功应用于健身气功训练

1.桩功

健身气功很注重桩功的练习,它有自己专门的桩功习练内容。气功“三调”的第一调就是调身,桩功也是健身气功和太极拳的基础之基础。健身气功调身方法分为静止状态的调身和静止状态的调身,其中静止状态的调身就包括了桩功。健身气功的桩功包括自然势、抱球势、扶按势、叠掌势等等。

除此之外,太极拳中的部分桩功也可运用于健身气功的基本功训练中。(1)马步桩:健身气功中有许多马步功的动作,如八段锦中的“摇头摆尾去心火”、“攥拳怒目增气力”,易筋经中的“三盘落定”等等,以及一些需要下沉的低势动作,这些动作都需要一定的下肢力量和下盘的稳定性,需要气随之下沉,马步桩能很好的训练这些动作。(2)一字立体站桩:此桩练习意在脊背,训练师会感觉到脊背气力充沛或者劲力分张,使脊柱得到锻炼。在健身气功易筋经中,十分强调脊柱的伸张和牵引,以达到使全身经脉疏通的功效;五禽戏以及其他功法也有许多脊柱拧转或伸、缩的动作,因此此桩功也可运用于健身气功训练之中。

2.步型与手法

太极拳的步型与手法练习均可运用于健身气功的练习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结合健身气功之特点与要求进行。

步型:每套功法都有一些脚步移动的动作,但健身气功脚步移动的特点是脚步一次性到位后在原地完成重心的转换或者上肢的运动,甚至许多静力性的功法动作;太极拳则是在连续不止的运动状态中,脚步和手法都没有绝对的静止,讲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因此在将太极拳步型练习引入中,要注意适当的改运动为静止,在每一步迈出后不用马上跟步,而是在双足稳扎地面后做原地的重心转换、重心起伏、脊柱拧转或者步型静止的动作。习练要求为“姿势工整,方法准确;腰脊为轴,上下相随;虚实相伴,松紧结合;柔和缓慢,圆活连贯”[4]。

手型:柔和绵缓是健身气功运动的一个显著特征。它表现在肢体外形和动作演练上不拘不僵、轻松自如、舒展大方、轻飘徐缓,呼吸调控上做到深、细、匀、长,精神放松,意识平静。其动作演练特征与太极拳相同,在进行手法练习时引入太极拳的手法训练内容能让习练者对动作特征更好的体会,因此可以将太极拳的手法练习引入健身气功的手法练习中,并加入一些健身气功自身所有的手法进行训练,如功法中一些柔和的云拨、挥摆动作——“摘星换斗式”、“熊晃”等等。同时,要结合太极拳没有而健身气功所独有的,即一些静力性撑、拉、拧等动作——“韦陀献杵”第二式和第三式、“出爪亮相式”、“鸟展”等等。

四、结论

健身气功与太极拳在动作特征上有诸多相通之处,研究结构以及实践也都证明习练太极拳有利于健身气功功法的体会和掌握,动作也能更加的舒展到位。将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内容引入健身气功的训练中能让习练者更好的掌握动作,更好的通过动作引导达到健身功效。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必定是有很大区别的两种不同的运动,因而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在训练中更要注意各个运动自身的特殊性,在健身气功的基本功训练中要结合具有自身特点的动作进行训练,注意呼吸的自然和意识的平静,还要注意不同功法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对不同的功法练习找不同的感觉,在基本功训练中就要加入不同功法的动作,适当的结合太极拳基本功来进行,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二百问[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55-56.

[2]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编.武术研究(第二集)[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8:44-45.

[3] 郑勤,赵永刚.太极拳入门初步[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02:4-58.

[4] 孙永武.太极拳[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46-52.

[5]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调身锻炼的基本方法与要求[Z].中国健身气功官方网站.2007.02.27.

[6]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冀运希主编,黄凌海,王岚,吕实明等副主编.健身气功知识荟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05:87-88.

猜你喜欢
健身气功基本功训练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健身气功的健身机理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久坐不动人群的保健机理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社区老人终身体育的促进研究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