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欣园 彭瑞敏
好的教育始于爱与尊重——访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长谢泽运
文/宋欣园 彭瑞敏
>>校长 谢泽运
在人的一生中,校园时光不仅见证着每个人的青春岁月,它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过程。因此,学校也成为更多的人一辈子最值得回味、留恋的地方。在化学特级教师谢泽运校长的眼里,“学校是干事儿的地方。凡事要讲科学、讲办法……”秉承刘彭芝“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办学理念,这位高效务实、讲究科学的实干派带领师生攻坚克难,摸索前行:每一颗“活泼”的种子于饱含“智慧”“理想”的学校土壤中萌芽、生长;每一个独有的生命享受着学校的阳光雨露,得到最真挚的爱与尊重。这个雅致宜读、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有着怎样的育人观?这位不忘初心的教育行者如何凝心聚力,让有限的空间创造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聆听特级教师谢泽运校长对文化育人的解读。
记者:走进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自然、愉悦的文化气息弥漫在校园各个角落。在这里,学生快乐学习、教师舒心从教,师生的幸福感从这儿滋养、升腾。我想,这应该与贵校的校园文化息息相关吧。
谢泽运: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精神是育人的基因。真实自然、自由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孩子们成长、成才打开了一扇窗,引领他们探寻全新的世界。有学者认为,校训凝聚着人们对学校价值的认识、对目标的追求。因此,校训可能是学校文化最重要的象征了。我们把崇德 、博学 、创新 、求实作为学校校训。德,为做人之魂,为立身之本,为创业之根。以德育为先导,奠定让人踏实、安心、放心的人生基石;博学,意在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学会求知,广学博闻;创新,即与时俱进,开拓思维,勇于探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超越自我;求实,倡导不虚无、不缥缈、不浮躁、不虚夸。要求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敬业尽职。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习惯、强健体魄、健全人格、高尚品德、爱国情怀、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
“德”即做人之“修为”,“人”即立世之“精神”。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而,立德之“根”与树人之“魂”理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我们把“求实”作为立德之“根”,把“爱与尊重”作为树人之“魂”。文化育人绝不能流于口号,止于形式,而应流淌于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里。建校以来,我们在润物无声、扎实的工作中完成“立德”的任务。秉承刘彭芝“爱与尊重”的教育思想,给学生圆融的空间,开阔的平台,让孩子们在自由中追求价值,坚守规矩,彰显个性,达到塑人灵魂的目的。
记者: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人大附中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学校如何融合并传承人大附中的文化基因?
谢泽运: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虽然只有五六年的发展时间,但它是在1950年就已建校的人大附中的学校文化土壤中发芽、成长起来的,继承了其文化基因和办学内核。
学校秉承和落实当代教育家刘彭芝校长“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全面借鉴人大附中办学经验,聚集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管理团队,走人大附中教育改革之路。同时,立足朝阳、结合实情、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施行素质教育,为不同年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
人大附中本部的各项优质资源对学校教师与学生完全开放。本部的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也经常到校分享教学管理经验与专业的学习指导。每年,学校都会派遣中考尖子生到人大附中本部“留学”。今年,为了让更多学生享受本部同等的教育资源,学校还开设了三个本部同步实验班,2017年将增加到四个。同步实验班实现教学过程同步,教辅资源同步,教学测试同步,真正做到与本部的无缝对接。学校还同人大附中本部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科技活动、国际交流活动的合作。通过全面而丰富的学习指导,孩子们在收获学习成果的同时培养了创新精神与开放性思维,提升了科学素养,开阔了视野与胸怀。
记者: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您勉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其保持终身,在人生中不断开拓进取,让理想从学校腾飞”。谆谆寄语饱含着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同时,于细微处彰显着德育的魅力,学校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
谢泽运:“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与共鸣”。作为朝阳地区的一所新建校,由于生源的实际情况,我们所面临的德育环境与人大附中本部完全不同。要想将学校德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就必须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因此,学校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与形式,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班级—自我教育“五合力”的德育模式: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做公益、走进敬老院敬老爱老,切实提升学生对环境保护、敬老爱老的体悟;学校请心理专家进行专门讲座,引导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技巧与能力;通过德育主题活动、班会等大型校园文化活动,用切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德育处重点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管理,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因此,孩子们在文明礼仪、尊敬师长、进退有序、朴素得体、爱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德育工作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用“接地气”的方式,实现了德育工作与德育环境的有效融合。
记者:“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承载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使命,在“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您对此有着怎样的认识与思考?
谢泽运:对于学生的培养,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所有老师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除了要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还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真正践行“爱与尊重”的教育。
学校以人大附中“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突出特长和发展个性,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但在办学之初,生源中大多数的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不扎实,甚至在品行和智力上都存在缺陷。这样的状况使老师们一时陷入了茫然无措的境地:教什么?怎么教?目标和理想还能实现吗?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探索,老师们从学校实情出发,理清了工作思路,创新教育培养方法,尽最大可能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国务院参事刘彭芝校长和孩子们
探索实行分层教学 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成长导师制(学生从入校之初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位老师当自己的成长导师),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主要是导师学生谈话记录、学生参加校本选修、研究性学习、文化活动、竞赛、获奖信息等),对拔尖人才、待优生、学困生制定针对性培养计划,落实责任,跟踪到人,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个人成长。
大力扶持学生社团的发展 学校在技术课程、特色社团、艺术项目、体育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采购乐器、设备,鼓励特长生参加社团培训和外出交流比赛。开展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戏剧节等大型活动,通过挖掘孩子们的潜能,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将体现在每个老师的行动中。
记者: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课程则是学校与孩子之间最亲密的结合点。据了解,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开发了百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是如何落实的?
谢泽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一个学校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同心同力,团结合作,才能事半功倍。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改革作为落实育人价值观的载体,也是学校的工作重点。从学生兴趣与需求出发,打造特色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学校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出发点,借鉴吸取人大附中本部校本课程开发的丰富经验,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开发特色校本选修课平台,以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为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形成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长及研究类课程”三个层级,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体验过程推理。目前,开设了《英文电影视听说》《中国传统文化》等近100门校本选修课程。与此同时,学校还设置了实验课、社会实践课、信息技术课、研究性学习等多种综合课程。这些选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紧密结合时代潮流、从学生兴趣与需求出发,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开创了校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习局面。
记者:作为朝阳区乃至北京市学制最全的公办学校,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呈现出的教育“大数据”令人振奋。亮丽的数字背后一定离不开高素质、正能量的教师团队。为促进教师成长,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谢泽运:学校很是注重教师队伍的熔炼。第一,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五年来,始终将人大附中“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科学拼搏”这十二字精神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纲领,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协作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科学严谨、追求卓越的工作氛围。
第二,强化教师进修培训。学校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建立老中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带机制;通过组内听课、集体备课、教案检查、作业评改检查、基本功比赛等学期常规工作规范提升青年教师执教能力;坚持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养路线,鼓励教师承担公开课,为教师创造一切可以展示自我的机会。
第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严把教学质量关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备课,“向课堂要效率”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学校在每次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之后都要严格进行质量分析,科学研讨,科学备考,积极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模式。
第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学校创设条件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发展平台。在“以研促教”的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德、才、能兼备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教师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发现了突破自我的可能,获得了专业的发展,一支有朝气、有才气、有心气的教师团队已经形成。
记者:面对未来发展需要,您认为现代教师还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修养?
谢泽运:立德树人,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还要用自己的人生阅历,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成长道路。所以,不断发现自己、关注自身专业成长是每一位教师走向教育舞台的必修课。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我们的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关注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真正做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记者:面对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今后将如何延伸学校的内涵建设,进而领跑区域教育?
谢泽运:真正好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在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人”的教育核心就是刘彭芝校长提出的“爱与尊重”。“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教育的爱要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对孩子的尊重上,有了尊重,才会想方设法创造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接下来,学校在内涵建设上的发展方向就是继续办符合规律的教育,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营造有利于学生阳光生活、健康发展、快乐成长的环境,让大家在“我阳光、我快乐、我学习”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还要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
执着坚守,天道酬勤。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用爱与尊重,共建“润物无声”的能量场,将校园打造成学生阳光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个性得到尊重与发展的乐园。正如那句不变的誓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为成就每个孩子的最高峰,他们同心同频,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