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丽,张亚奎,唐本强,张 丽,岳 颖,班 妍,张桂然,王文娟,霍亚蒙,田秋月,张雨琪,梁丽娜
自制侧凹梯形固定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中的应用1)
高丽,张亚奎,唐本强,张丽,岳颖,班妍,张桂然,王文娟,霍亚蒙,田秋月,张雨琪,梁丽娜
侧凹梯形固定枕;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疼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脱位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理功能和身体健康[1]。以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钉子鞋和梯形枕固定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脱位的发生,但在术后翻身过程中仍有发生脱位的现象,且常使病人感到不适。基于此,本研究自制了一种侧凹梯形固定枕,可有效解决翻身过程中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脱位的问题,并增加病人的舒适度。现介绍如下。
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202例,其中,男98例,女104例;年龄48岁~75岁;髋关节发育不良56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股骨头坏死65例,股骨颈骨折39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干预组102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两组病人均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普通梯形枕固定,干预组采用侧凹梯形固定枕固定。
图1侧凹梯形固定枕示意图
1.2.1.1侧凹梯形固定枕的制作该固定枕本体由硬质海绵制成,外包装由弹性材质制成。每个凹陷面的顶部、中间和底部两侧各有一个带有自粘扣松紧布带。在应用时有第一端(d1)和第二端(d2),第一端的横向宽度范围为5 cm~8 cm,第二端的横向宽度范围为10 cm~20 cm,近端曲率半径R1为5 cm~15 cm,远端曲率半径(R2)3 cm~5 cm,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间距范围(d3)为20 cm~50 cm。该固定枕成本低、结构简单且佩戴舒适。具体见图1。
1.2.1.2使用方法病人平卧时,将固定枕放于两腿中间,下底在踝关节以上,并将病人患腿内侧贴附在同侧的凹槽内,固定布带,以保证病人可以进行踝泵练习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侧卧时,将固定枕放于两腿中间,下底在踝关节以上,并将双下肢贴附在同侧的凹槽内,固定好布带。翻身时护士站在病人的健侧,一只手扶住病人的患侧髋部,另一只手扶住病人的膝部,让病人患侧手扶住对侧床挡,与病人一同用力翻身,然后在背部垫三角枕、在梯形枕后侧垫皮枕以保持稳定。
1.2.2效果评价术后6个月随访时由护士评估并记录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翻身时护理工作量。术后并发症有髋关节脱位、压疮和坠积性肺炎,髋关节脱位是指股骨头中心向垂直在平行于髋臼表面的相对移位,表现为髋关节活动性疼痛、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受限,下肢异常内旋、外旋或短缩,通过X线检查进行确诊[2-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 d~3 d、1个月、3个月、6个月翻身时的疼痛情况。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翻身时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翻身时VAS评分比较 分
2.3两组翻身时护理工作量比较干预组翻身时需要1人,用时1.1 min,对照组翻身时需要2人,用时2.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假体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较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以往临床上应用钉子鞋及梯形枕固定,钉子鞋作用是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田华等[4]研究显示:850例髋关节置换病人中7例发生脱位,5例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主要是由于术后翻身不当、蹲坐过低的马桶及盘腿穿袜子等因素引起;2例发生于术后1年,由外伤引起。范贵福等[5]研究显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221例病人中8例病人发生脱位,其中1例是由于病人合并脑血栓后遗症,不能很好地配合致术后脱位,3例因术中假体位置不当引起,另外4例因为术前及术后宣教不到位,在病人翻身、下蹲及下床后跌倒所致。陈伟惠[6]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凹槽梯形枕替代传统的固定方法,既能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防止髋关节脱位,又可以通过翻身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但翻身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而且翻身过程中仍存在脱位的风险。钱莉芳[7]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不适的原因,90.74%病人自觉体位不适,61.11%病人缺乏充足的休息,100.0%病人表示创口疼痛。本研究采用自制的侧凹梯形固定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进行固定,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和护士翻身工作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制侧凹梯形固定枕在起到良好固定作用的同时可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1]钟润冰,关渐明.体位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防假体脱位的护理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3,4(12):23-25.
[2]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2.
[3]李永讲,张立成,杨国敬,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6,27(1):41.
[4]田华,张克,刘然,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2(16):185-187.
[5]范贵福,罗勇,徐向伟,等.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原因分析及预防[J].华西医学,2014,29(1):23-25.
[6]陈伟惠.凹槽梯形枕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9):33-34.
[7]钱莉芳.舒适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7):457.
(本文编辑崔晓芳)
高丽,主管护师,专科,单位:1011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张亚奎、唐本强、张丽、岳颖、班妍、张桂然、王文娟、霍亚蒙、田秋月、张雨琪、梁丽娜单位:1011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R473.6
C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30.040
1009-6493(2016)10C-3832-02
2015-11-02;
2016-09-18)
1)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4 2 0287976.7。
引用信息高丽,张亚奎,唐本强,等.自制侧凹梯形固定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0C):3832-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