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在骨骼肌内黏液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2016-11-11 07:41顾浩王小会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骨骼肌黏液影像学

顾浩,王小会

MRI与CT在骨骼肌内黏液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顾浩,王小会

目的MRI与CT在骨骼肌内黏液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肌内黏液瘤患者,24例接受MRI检查(其中21例增强扫描)(MRI组),16例接受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CT组)。结果40例肌内黏液瘤患者当中,腓肠肌内黏液瘤12例,股内侧肌内黏液瘤17例,腓骨长肌内黏液瘤8例,肩胛舌骨肌内黏液瘤3例。24例患者经MRI平扫可见肌肉内占位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以及脂肪抑制成像呈显著的高信号,边界清楚;21例经增强后,15例出现病灶不均匀强化,于病灶周围可见脂肪信号带,有部分病灶周围肌肉内呈水肿信号;4例可见结节并有厚壁强化;2例未见明显强化。16例患者经CT平扫后肿瘤呈液性的低密度肿块;于增强后12例在动脉期病灶边缘可见环形强化,病灶内部呈不均匀强化,在静脉期及延迟期于病灶边缘和内部皆可见渐进性强化。增强后MRI诊断异常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在骨骼肌内黏液瘤中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特别是MRI表现对于本病的术前诊断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肌内黏液瘤;影像学表现

肌内黏液瘤为临床中较为少见的软组织内良性肿瘤,而发生在骨骼肌当中的黏液瘤更为罕见[1-2]。肌内黏液瘤常发生在大腿、上臂及小腿等大肌群,其虽为良性肿瘤,但是可以浸润性生长,故早发现、早治疗对该病尤为重要[3-4]。临床上MRI与CT是常用的骨骼肌内黏液瘤的诊断方法,为对比分析两者的诊断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肌内黏液瘤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肌内黏液瘤的40例患者,其中24例采用MRI检查(其中21例接受增强扫描)为MRI组,16例采用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为CT组。MRI组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9.8±7.3)岁;平均病程(5.5±2.2)年。CT组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46.9±8.4)岁;平均病程(5.8±2.9)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CT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 SOMA双32排螺旋CT机,电压120kV,电流为250mA,扫描层厚为5mm,16例增强患者于肘前静脉注入顺磁性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流速为3 ml/s,总量为1.5ml/kg。MRI检查采用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扫描仪,先T1WI(TR 500 ms,TE 15 ms),T2WI(TR 2000ms,TE 100 ms);再脂肪抑制T1加权(T1WI-SPIR),脂肪抑制T2加权(T2WI-SPIR);最后有21例患者采用SE T1WI增强,使用顺磁性对比剂Gd-DTPA,经高压注射器注入患者的肘前静脉,注入速率为1.5ml/s,总量为0.2ml/kg,在注射后30 s进行扫描,所有序列的扫描层厚均为4mm,其间隔0.5 mm,矩阵为400×512。对比分析两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灶部位比较40例肌内黏液瘤患者当中,腓肠肌内黏液瘤12例,股内侧肌内黏液瘤17例,腓骨长肌内黏液瘤8例,胸锁乳突肌后方肌内黏液瘤3例;两组病灶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MRI结果24例患者经MRI平扫可见肌肉内占位病变,T1WI呈低信号,T1W2以及脂肪抑制成像呈显著的高信号,边界清楚;21例增强扫描后,15例出现病灶的不均匀强化,于病灶周围可见脂肪信号带,有部分病灶周围肌肉内呈水肿信号;4例可见结节并有厚壁强化;2例未见明显强化。见封四彩图3~5。

表1 两组病灶部位比较例(%)

2.3CT结果16例患者经CT平扫后肿瘤呈液性的低密度肿块,于增强后12例患者在动脉期病灶边缘可见环形强化,病灶内部呈不均匀强化,在静脉期及延迟期于病灶边缘和内部皆可见渐进性强化。见封四彩图6~7。

2.4病理结果40例患者经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结果均为肌内黏液瘤。见封四彩图8。

2.5两种方法诊断价值比较两种方法扫描后均显现明显异常,异常率均为100%;增强后,MRI诊断异常率为95.23%(20/21),CT诊断异常率为68.75%(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P<0.05)。

3 讨论

肌内黏液瘤组织学的来源尚没有确定,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2年最新软组织肿瘤的分类标准中将其归类为“不能确定分化的肿瘤”[5-7]。在组织学上,肌内黏液瘤主要表现为梭形细胞或星芒细胞以及大量黏液样的基质,其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在基质内有透明质酸,肿瘤的血管稀少,有散在分布的胶原纤维。近年来也有报道称在该肿瘤的病灶内发现囊性区域,但始终不伴非典型增生的组织学细胞,无活跃核分裂相以及坏死[8-10]。

肌内黏液瘤常发于40~70岁的女性,好发部位集中于大腿、上臂及小腿,其余部位较为少见[11-12]。其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缓慢增大的软组织肿块,只有少数伴疼痛。肿瘤界限分界清楚,呈孤立状结节,其直径为大多为5~10 cm,经手术切除后复发少见。本研究40例肌内黏液瘤患者当中,腓肠肌内黏液瘤12例,股内侧肌内黏液瘤17例,腓骨长肌内黏液瘤8例,肩胛舌骨肌内黏液瘤3例。

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可以任意平面进行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肌内黏液瘤的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13-14]。对于临床发现症状不太明显的肌内肿块,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被低信号间隔开来,增强扫描后有不均匀的轻度强化,部分患者无明显强化。MRI在诊断肌内黏液瘤之前需要排除其它常见肌肉病变。本研究显示,24例患者经MRI平扫可见肌肉内占位病变,T1WI呈低信号,T1W2以及脂肪抑制成像呈显著的高信号,边界清楚;21例经对比剂增强后,15例出现病灶的不均匀强化,于病灶周围可见脂肪信号带,有部分病灶周围肌肉内呈水肿信号;4例可见结节并有厚壁强化;2例未见明显强化。本文结果显示,MRI对肌内黏液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骨骼肌内黏液瘤的CT表现常为囊样的低密度病灶,CT值10~30 Hu。其病灶边界清楚,呈多密度均匀,有部分病灶内可有厚薄不均的分隔,在增强以后病灶会发生轻度不均匀的强化[15]。CT平扫为大多均匀,也可呈轻度不均匀的低密度病灶。本研究显示,16例患者经CT平扫后肿瘤呈液性的低密度肿块;CT增强扫描,12例患者在动脉期病灶边缘可见环形强化,病灶内部呈不均匀强化,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在病灶边缘和内部皆可见渐进性强化。此外,本研究还对比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发现平扫时两者均对骨骼肌内黏液瘤有不同程度的显现,而在增强后,MRI诊断的异常率明显高于CT,说明对于部分显现不明显患者,经增强后MRI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对病灶的分辨率更高。

综上所述,MRI与CT在骨骼肌内黏液瘤中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特别是MRI表现对于本病的术前诊断具有重大价值,诊断更加敏感,能够清晰观察到肿块对周围组织和血管的挤压情况,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1]何春年,赵焕芬,石卫东,等.右前臂肌内黏液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2):218-220.

[2]井波,贾淑敏,程志山,等.手部骨间肌肌内黏液瘤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4):476.

[3]Petscavage-Thomas JM,Walker EA.Softtissuemyxomatouslesions:review ofsalientimagingfeatureswithpathologiccomparison[J].Radiographics,2014,34(4):964-980.

[4]路荣,周立奉.右腿肌内黏液瘤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3):343.

[5]Tolis KE,Raptis KG,Zafeiris CP.A rare intramuscular myxoma of the hypothenar[J].JMusculoskeletNeuronalInteract,2015,15(4):372-374.

[6]李化忠,张悦栋,曹星火,等.右小腿肌内黏液瘤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8): 765-766.

[7]钟文新,张刚,楚二伟,等.13例四肢肌内黏液瘤的MRI诊断[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4):410-411.

[8]Tataryn Z,Tracy J,Tsang C,et al.Intramu scular myxoma of the cervical paraspinal musculature: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m J Otolaryngol,2015,36(2): 273-276.

[9]肖红,宋学文,陈小余,等.骨骼肌内黏液瘤的临床表现与MRI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4):521-522.

[10]宫丽华,孙晓淇,孟淑琴,等.骨内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诊断及与其他黏液性骨肿瘤的鉴别[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10):1143-1145.

[11]朱玉辉,王雨露,梁献丹,等.腕部肌内黏液瘤合并腕管综合征一例[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5,31(3):184.

[12]朱雅兰,张娟娟.肌内黏液瘤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8):162.

[13]李洋,范国华.肌内黏液瘤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5):852-853.

[14]李蔚,蒋文.头颈部肌内黏液瘤[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15(6):747-749.

[15]王彦杰,郑秉学.肌内黏液瘤1例[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1):9-10.

(本文编辑:陈志翔)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9.060

R816.8

A

1671-0800(2016)09-1240-02

2015年度“华美研究基金”立项项目(2015HMKY04)

315010宁波,宁波市第二医院

王小会,Email:guhaozj 1974@163.com

2016-04-20

猜你喜欢
骨骼肌黏液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毛蕊花苷对递增负荷运动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