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励平 刘 浩 高建立 教授 金惠新 教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
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与路径选择—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
田励平刘浩高建立 教授金惠新 教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本文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产业转移问题,以河北省内11个城市的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依据2014年各城市的相关数据,对各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找出各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上的优势及不足之处。最后结合观测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提供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主成分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其中,关键的一环是支持和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缩小河北省与京津两市梯度差距。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正是加快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有利选择。产业承接的顺利开展,依赖于承接方是否具备承接转移产业的能力及能力的大小,笔者从河北省作为产业转移承接方的视角,运用主成分分析,依据2015年《河北省经济年鉴数据》,论证了河北省11个城市的综合承接能力,进一步,结合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的观测,提出各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设想。
(一)河北省优势产业
河北省内各城市优势产业中有较严重的同构现象,按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大小划分的不同产业群划分(杨治,1985),主要集中于中间投入率大、中间需求率大的中间产品型产业,中间投入率小、中间需求率大的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而现代服务业优势未见明显趋势,工业化平均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具体表现,钢铁工业、建材业、能源、纺织、石化有较广分布,散见于各城市优势产业中,石家庄作为资源与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其在医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上呈现出相对优势,唐山的装备制造业与能源产业始终占据省内行业前列,保定的新能源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具有区域特色,廊坊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全省区域鲜明区域优势,邯郸、邢台、衡水等主要以钢铁等重化工业为主,承德、张家口主要以矿产品加工及黑色金属采选及冶炼等产业为主。
表1 产业承接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河北省利用外资的情况
观测2014年11城市的外资分布与利用情况,唐山、石家庄、邯郸、秦皇岛、廊坊对外资的吸收利用率较高,保持在10%以上,保定、邢台居中,张家口、衡水、承德吸收利用率偏低,均未超过9%;外商投资的集中地区,从外商直接投资额观测,主要分布于唐山、邯郸、石家庄、廊坊、秦皇岛,细分之后发现,唐山远高于其他城市,达到了21.4%,石家庄和邯郸相近,达到12%以上,廊坊与秦皇岛指标值也很接近,在10%左右,其余城市中,保定与邢台居中,沧州与张家口的外商投资水平相当,衡水与承德近似。观测外商投资企业分布,全省呈现明显分化趋势,廊坊达到16.7%,远高于其他城市,石家庄、沧州、唐山、秦皇岛数量基本相当,保持在10%以上,且较集中,邯郸、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数量基本相当,均在10%以下,且离散程度较大。
(三)河北省利用内资情况
2014年,河北省11城市的利用内资分布情况两极化趋势显著。从利用国内资金总量比例上观测,石家庄、唐山、邯郸沧州居于前列,均分布于11%-18区间,与其他城市差距显著,其他城市均在5%-9%区间集中分布。从国家预算内资金总量比例上观测,石家庄、承德、沧州、邯郸凸显出来,比例维持在10%以上,其中石家庄达到31.21%,说明此类地区受政府政策影响相对较大,其余城市均处于6.5%以下的区间。从自筹资金总量比例上观测,石家庄、唐山、沧州、邯郸自筹资金比例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较其他城市,经济活跃度较高,资本较雄厚。通过2014年河北省内资分布情况分析,可以初步发现,省内的资本利用情况大致呈现两极化趋势,即石家庄、唐山、沧州、邯郸趋势相对接近,其他城市趋势相对接近。
表2 因子分析检验
表3 2014年河北省11城市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及综合排名位次
表4 2014年河北省城市各因子得分及排名位次
(一)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概述
我国地区产业转移的研究进展中,产业转移承接力的研究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展宝卫(2006)提出了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理论框架,主要从吸引力、鉴别力、支撑力、发展力四个方面建立包括若干指标的四维评价体系。孙世民(2007)提出,产业承接能力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所拥有的,凝聚吸引转移产业、准确选择转移产业、稳固接纳转移产业、融合发展转移产业,进而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何龙斌(2010)借鉴了展宝卫的理论,将四维指标体系细化成九维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能力进行考察。苏华(2011)借鉴了前人的理论,提出吸引能力、选择能力、支撑能力三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熵值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产业承接能力进行考察。考虑到自身掌握的工具、数据的可得性,笔者将依据展宝卫的理论,对河北省内11个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指标合理性、系统性、独立性,数据可得性原则,通过严格分析和筛选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各种因素,并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共分4个层次、9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见表1)。
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包括消费力、供给力、制度力,分别对应展宝卫的市场潜力、成本吸引力、政策吸引力、消费力,考虑到宏观经济学的收入理论,确定了易得的三级指标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总额(万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包括了最终产品以及中间产品的消费能力。供给力即成本的影响因素,分别选取了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考虑应该包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资本成本的,但由于统计数据的欠缺,未能找到合适的数据替代,因此只保留了上述两项指标,这两项指标的选取与展宝卫的理论相一致。制度力即政策影响因素,一般用与非国有因素有关的比重来表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及干预方向,这里考虑到河北省经济年鉴的可得数据,选取了私营企业数量、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私营工业企业单位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单位数三项指标。
承接产业转移选择力包括了信息获取和规划能力两项识别和筛选转移产业的能力,即信息力和论证能力。限于无法在河北省经济年鉴中找到与承接力理论相对应的直接指标,暂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人)、每万人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量(人)两项指标共同代表总的选择能力。
承接产业转移支撑力包括了基础支撑力与辅助支撑力,由于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是低阶段经济发展区域承接高阶段经济发展区域的二次产业,而且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型或资源加工型,由此基础支撑力选取了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亿元)、全社会投资总额(万元)。辅助支撑力与关联产业配套、基础产业配套是统一含义,由于关联产业范围广泛,难于找到合适的数据,这里主要考虑基础产业配套,即包括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采用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万平方米)两项指标,数据相对易得,另一方面,考虑到环境承载因素,选取了单位GDP能耗指标。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能力包括技术研发力、获利能力,考虑到承接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产业结构优化,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假设出发,得到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是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与扩散,而创新和扩散的前提是具备技术研发的能力。所以选取了专利申请授权量的指标。对于获利能力主要采取资产贡献率(杨凡等,20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业务成本、每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个/万人)三项指标。
(三)河北省11城市产业承接力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来源于《河北省经济年鉴(2015、2014)》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4)》,借助于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进行KM0和Bartlett检验,表2显示,KM0检验值为0.69,Bartlett检验值显示概率值为0.000,两类检验均已通过,满足主成分分析的基本要求,KM0检验的结果虽然未达到最理想的0.9以上,但已经及其接近0.7,并满足大于0.65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这一结果主要是因为采样个体数不够充分大、指标过多形成的,所以如果把不同时间的同一采样城市看作不同的个体,继续扩大采样数据的时间范围,KM0检验值仍然会上升,Bartlett检验值也会远小于0.05,代表指标间两两无关的原假设被拒绝。
根据初始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且考虑到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层次,确定4个因子,这4个因子累积解释了总方差的87.915%,即累积贡献率为80%-85%以上,可以较客观地涵盖19项指标的整体信息。从初次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中发现第一主成分代表有太多的信息,形成了综合影响因子,无法给出明确分类信息,进而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第二次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相对首次结果有明显改善。
(四)河北省11城市产业承接力综合评价
根据各主成分特征根和载荷计算结果,运用主成分得分公式计算出河北省11个城市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主成分上的得分,然后用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乘以对应的主成分得分值,即按照公式F=WiFi(Wi代表某城市i因子的贡献率、Fi代表某城市i因子的得分),就可以得到11个城市产业承接力的各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及排名位次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到排名位次与经济表现基本一致,主要从产业承接的吸引力、选择力、支撑力、发展力四个方面、给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能力。
南部和东部的产业承接能力明显好于北部和西部的产业承接能力。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沧州、廊坊居前六位,而秦皇岛、邢台、衡水、承德、张家口这些北部、西部城市则居后四位。
承接产业能力差异的根源非常显著。前六位中,省会城市石家庄,拥有行政优势,随之带来了区位优势,以及密集的科技、资金、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生活资源和配套交通、运输、水、电、能源等公共基础设施。唐山属于矿藏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产业承接基础较强的地区。保定以轻工业、汽车制造也为主,同时是国家主要的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之一。邯郸以钢铁、能源(电力)、资源采掘为主。沧州以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及冶金、机械制造为主。廊坊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为工业主导产业。而后五位城市由于资源相对缺乏、区位优势不明显而落后。
表5 2005-2014年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图1 2005-2014年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按照产业承接能力情况,根据各因子的得分(见表4),将11个城市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唐山、石家庄、邯郸、保定、沧州、邢台等老重化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这也代表这一类城市有着较好的二次产业承接基础,但由于技术升级缓慢,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不到显著提升,导致与其他经济区域进行产业对接和承接时出现明显的梯度差距。第二类为具有新型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发展产业的城市,例如石家庄、秦皇岛、保定、廊坊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这类城市的人力资本相对比较集中。第三类与第四类城市区别不是很明显,从指标来看,第三类主要表现为商品房平均售价与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的城市,这类城市中,一个较明显的特征是私营企业相对比例高,经济呈现多样化,中小规模。第四类主要表现为每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高、市场活跃度高、资产贡献率高的城市。从实际意义来看,这两指标都大致概括了经济中的集聚效应、盈利情况、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大小。
(五)结果分析
综合排名前六位的城市,各项指标都比较靠前,这说明,四个方面的指标彼此之间是有较强联系的,这也说明,在产业承接能力的提高上,不能只注重单一的某一方面,而应综合规划,整体发展四个方面的产业承接能力,从而使城市的经济持续发展。
唐山、石家庄、廊坊的指标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这与他们已经显露出来的经济发展实力是完全正相关的,这也说明,这样的城市适合全面发展四个方面的能力。观察其他城市的各项分指标,可以发现,保定、秦皇岛、沧州、衡水、邯郸都是在某一项指标上有比较好的表现,这说明,这些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提高上,应该注重不平衡的战略,发挥自己的特长,先行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带动产业的发展,积累资源,再全面提高四个方面的承接能力。
承德、张家口的指标靠后,不能简单地归为经济原因,更应该包括很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毕竟他们承担着艰巨的生态任务,这很难用经济指标简单地将其发展成效体现出来。
(一)城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与区位商观测
从上文实证分析可以观察到,产业承接划分为四个方面,其中吸引力是首先要考察的,也是相对更重要的,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在承接转移产业前,应做好承接方的产业内部调整,更多地表现为产业的横向联合与产业链方向上的纵向分工,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规模生产,精细分工。这必然使研究的关注点转向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的整体及内部发展状况,通过相似系数、区位商即专业化生产程度来表示。笔者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趋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
观测2005-2014年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见表5),发现三个地区之间,河北省与北京的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770,并有下降的趋势,按照经验临界值0.85判断,产业趋同现象并不严重,根据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结构的变化,得出,北京的产业结构表现在三二一水平,平均产业结构比1:24:75,河北的产业结构表现在二三一的水平,平均产业结构比12:53:35,可以初步预期,河北省与北京可以进行产业链上的纵向合作。河北省与天津的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978,并且从图1观察,离散趋势很弱,按照经验值判断,产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根据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结构的变化,得出河北省与天津的产业结构均表现在二三一的水平,并且河北省平均的产业结构比为12:53:35,天津市的产业结构比为2:53:45,相比可以发现,天津市的三次产业比例超出河北省10个百分点,初步估计,河北省在承接转移产业的过程中,与天津会形成竞争局面。
进一步地,对京津冀2014年产值前十位的工业行业进行排序,发现京津、津冀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同,而京冀工业产业结构趋异。从工业各行业的区位商指标观测,发现北京的主导产业为服务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制造业;天津的主导产业为设备制造业和加工型现代制造业;河北的主导产业分布于劳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加工型制造业。
上面的分析,仅仅是从宏观的层面,得出一个粗略的估计,对于产业结构的内在情况,还需综合其他层面来得出结论。
从表6可得,11个城市的相似系数均大于0.97,远超0.85的范围,而且石家庄与廊坊无限趋近,因此从宏观层面无法得到更多的信息,只能粗略估计全省的发展模式都是十分相似的。再计算出11城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如表7所示,11个城市中秦皇岛的比例是15:37:48,是一个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其余的10个城市均属于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如果从第一产业角度分类,石家庄市、唐山市、廊坊市、沧州市大致归为一类,第一产业比例为9%、9%、9%、10%;秦皇岛市、衡水市、邯郸市大致归为一类,第一产业比例为15%、14%、13%;承德市、张家口市、邢台市大致归为一类,第一产业比例为17%、18%、17%。按照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石家庄、廊坊的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比例已经接近三二一的边界,而其他城市的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比例中,二产的比例仍然处于显著地位,距离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相对较远。
上述特点从表8(2014年11城市的三次产业区位商)中也可以得到验证,可以看到11城市中,除唐山的第一产业是自给性部门,其余10城市在第一产业的区位商均大于1,属于专业化部门;同时,第二产业中,11城市的区位商均大于1,唐山的值最高1.35,比较优势明显;在第三产业的区位商中,只有秦皇岛、石家庄、廊坊的值超过0.85,而且,只有秦皇岛达到了1,河北省的第三产业呈现比较劣势,但同时全省的11城市第二产业均超过全国的平均比例。说明河北省第二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这既是河北省承接、升级第二产业的基础,也为承接、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第三产业做了准备。
表6 2014年河北省11城市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表7 2014年河北省11城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表8 2014年河北省11城市三次产业区位商
(二)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
第一,顺应北京和天津迁出企业的市场选择,同时政策倾斜向北京周边城市地区或具有特殊地理优势或资源的城市地区,具有港口、矿产、产业、土地、劳动力等优势的城市地区,注重缩小省内原有的经济发展差距,对较落后地区实施政策优惠。并且,政策优惠不应仅停留在财政支持的总量层面,应深入了解地区实际所面临的难题,结合理论规律,有针对性地落实支持政策。对原有经济活跃度高、资本雄厚、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当放松政策管控,让市场更全面地渗透到其中,同时政府做适度引导,将各种资源向相对落后地区引流。
第二,在推动利用自身比较优势不断进行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基础上,政策推进产业创新,通过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转化和升级能力的提升,实现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为主、以资源型为主向资源加工型为主、以资源加工型为主的配套和零部件生产的分工体系向加工型为主的多层次、系统化体系全面转型,最终实现以工序、区段、环节为独享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第三,根据城市功能定位,确定城市产业发展路径。根据城市自身经济发展,明确各城市在全省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实现合作竞争。石家庄既是河北省省会,又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结合实证分析可知,该城市具备了成为河北省第一增长极的条件,可以作为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唐山作为省内的工业中心,一直是河北省东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与北京联动的临港产业协作示范区,该城市对河北省东部的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应该把唐山作为河北省第二增长极。廊坊由于独特的区位,成为众多北京转移产业的首选地,已经形成了战略新兴产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区。应该将廊坊定位于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区。保定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已经在新能源与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可以期望,其在自身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基础上,利用国家政策,结合首都的科技扩散,发展成为创新驱动示范经济区。邯郸的区位优势不及前面的城市,但因其具备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与京津联动,参与到产业的垂直分工体系当中。沧州与邢台,根据其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主导产业情况,可以分别在重化工与清洁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领域谋求发展。秦皇岛、衡水、承德、张家口虽然区位各有不同,但都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城市,其发展的方向也因此受限,三个城市都需要在环保节能、绿色产业领域找出路,秦皇岛作为知名的沿海旅游城市应结合高新技术、养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高新科技创新、孵化、体育旅游、旅游养老、养老休闲等第三产业,建设国际化的创新城、健康城。衡水、承德、张家口分别在农副产品生产、文化遗产旅游、绿色农产品生产等高端农业与第三产业上着力发展,在做好京津绿色屏障的前提下,找到可行的产业发展道路。
1.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2.刁文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各地市产业承接能力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
3.展宝卫等.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概论[M].泰山出版社,2006
4.孙世民,展宝卫.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J].改革,2007(10)
5.何龙斌.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力的评价与培育——以陕南三市为例[J].延安大学学报,2010,32(5)
6.苏华等.中国各区域产业承接能力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1(5)
7.杨凡,陶涛,家顺良.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8)
2016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评价与路径选择”(SQ161102)最终成果;2011年度秦皇岛市科技局项目“秦皇岛市‘旅游立市’战略研究”(201101A466)成果;2014年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资助及秦皇岛市社科联课题“秦皇岛市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2014WT043)成果;研究中得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休闲体育研究所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以表谢意
F06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