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2016-11-11 09:15颜毓洁教授李春梅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21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服务业经济发展

颜毓洁 教授 李春梅(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安710021)

经济新常态下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颜毓洁 教授李春梅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21)

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最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我国服务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本文分析了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滞后格局、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新兴业态占比小的问题,提出经济新常态下服务业如何突破产业结构桎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等的建议。

经济新常态服务业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调整、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明晰经济新常态阶段出现的新矛盾与问题。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需要保持平常心,正确看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推进市场深化改革,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改变过去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特别是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的最大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改善民生的最大动力源。面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和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的客观约束,深入探究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服务业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对新常态下保持我国经济稳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服务业发展的总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得到一定发展。1993年,服务业生产总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此后,服务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年鉴显示, 2012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达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从2005年到2014年,在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的规模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增长率由2007年的19.2%下降到2014年的5.4%。第二产业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40%-50%之间,但同时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增长率在下降,到2014年增长率下降到了5.8%。近10年来服务业的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0%以上,增加值由76964.9亿元增长到305810亿元,2014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1%,超过第二产业6个百分点。服务业的规模在总量和产业结构上都有一定的提高,改变了过去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带动的局面,使产业结构发展模式更趋于合理化。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发展分析

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看,各个行业均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总量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表1反映了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构成,从中可以看出,带动服务业发展有5大主要动力,分别是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这5大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0.4%、9.4%、14.9%、13%、7.9%,这5大行业的总量加起来超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60%。其中金融业增长率达到60.4%,发展势头迅猛。可以看出,服务业内部行业仍多以低端服务业为主,批发零售业占据很大比例,金融、航运、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内部发展结构不合理,这并不利于服务业快速可持续发展(荆磊等,2011)。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发展开始转向以知识和技术、资金密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而我国的服务业显然与此发展趋势不符,这也是当前新常态下必须要解决的服务业内部结构问题。

(三)我国服务业发展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比较

长期以来,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业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存在严重不足(肖广岭,2008)。从图1中可以看到,2013年发达国家服务业附加值在整个GDP中所占比例普遍在70%左右,而我国只有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占比只有46.9%。以金融服务业为例,我国金融服务业在整个GDP中不到6%,同期美国比我国高近1个百分点。与国外的金融服务业相比,我国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多于实体经济,资本要素很难在市场上自由流动,这使得金融服务业开放程度滞后。新常态经济下,要深刻认识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在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要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促进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

表1 2010-2013年服务业内部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我国服务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一)对促进就业的贡献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行业领域不断扩大,不仅新增了就业岗位,还承接了从一产、二产转移出的就业需求,就业的范围不断扩大(李晓娜,201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5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是33329.9万人,2014年减少到2279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有52.2%下降到29.5%;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有一定增加,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在20%-30%之间;与此相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有相当大规模的增加,1995年就业人数是16880.1万人,到2014年增加到31364万人,就业人数比重超过第一产业,达到40.6%。这说明我国服务业在带动就业方面产生巨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逐年增长,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因而,继续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发展,巩固服务业发展态势,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精准扶贫和改善民生的贡献

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到2016年的“两会”民生问题不断被提上议程,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关注。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却排在世界第八十位左右,按国际标准还有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2014年我国从业人员增长到77253万人,增长了114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2790万人,第二产业23099万人,第三产业31364万人,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29.5%、29.9%、40.6%。服务业成为我国城镇居民从业的主渠道,成为改善人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拉动力量。因此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服务业,从而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居民增收。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就业人数的产业结构分布还是不合理的,这就要发展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业、商贸服务等服务业,促进区域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充分吸纳当地居民从事服务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拉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效解决民生问题,不断推动扶贫事业向前发展。

(三)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和较低劳动力成本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目前,我国正在进入工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经济阶段,如何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新常态就成为了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服务业涉及行业多范围广泛,而且都追求节能环保,促进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发展服务业、就要求服务业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服务业也就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丰富但是过度开采,已使依靠资源而生的重工业经济进入瓶颈期。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紧的现状,依然采用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考虑市场发展需求,将会形成更多的过剩产能,贻误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时机。而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缓解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的压力,有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图1 2013年中国与其他国家服务等附加值占GDP比重

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比较滞后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近10年来不管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有所增加。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增加值约占70%,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中等收入国家印度的增加值占比达到51.3%,高收入国家占比达到78.1%,分别比我国高5个和31个百分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1.3%,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上升到24.2%,而服务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全球的7.3%。较大的差距显示出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短板,工业的过剩产能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短板的存在同样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影响着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世界银行WDI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额达到5300亿美元,约占同时期是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5.7%,我国的服务业贸易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由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方式多是由内需拉动的,进口贸易额增长速度远高于出口贸易额,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一直都较大。从1992年开始,我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一直都为负,很多在国内生产总量较大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其国际竞争力指数也是负数,我国服务贸易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扭转处于劣势局面的国际竞争形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姚战琪,2013)。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合理

从总体上看,世界服务业发展已经从低端产业转向高端服务业,从低层次产业转向高水平的服务行业,但我国服务业仍处于低端水平发展,传统行业所占的比重过大,而资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含量高的服务业发展却受到限制,未能完全释放发展潜力。低端行业占比过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服务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由于严格的民营企业行业准入门槛,垄断企业的非市场化操作,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低等原因,这导致了我国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服务贸易的滞后。而近年来,服务贸易的竞争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和知识的竞争,谁最先创新最先拥有先进的技术,谁就可以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在一些知识含量高、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上,开放范围和程度都低于制造服务业,政府管制较多,往往出现很多“越位”、“缺位”现象,这在客观上也不利于服务业市场化改革,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更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这就使得代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端行业在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上难以迅速发展改善。

(三)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而且现在发展格局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依旧处于缓慢发展的态势(夏杰长等,2014)。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北京市的服务业增加值是16627.04亿元,约是较低的甘肃省的5.5倍,而二者之间的人均生产总值之比约是3.8倍,差异显著。从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最高的北京市为77.9%,中部地区的安徽省只占35.4%,差距非常明显。从大区域看,东部发达省份的服务业生产总值最高约是西部落后省份的3倍,中西部地区差异并不明显。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尤其是西藏、新疆、青海地区更需加以关注。

(四)产业融合发展不足且新兴业态占比较小

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必须由第二产业带动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同时,经济的带动力量正发生着变化,以前经济的增长过度依赖工业经济,现在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尽管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优化,但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尚未显著改善;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向其他产业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尚未完全释放。目前,我国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服务业发展总量还处于较低水平,在外包服务、产业配套建设、金融保险和服务等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服务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是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改善民生的最大动力源,但是这种地位并不稳固,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很多短板,发展总量滞后、内部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新兴产业发展落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我国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决定的作用,优化服务业资源配置

服务业由于涉及范围广泛、行业众多,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制度约束,长期以来,服务业都没有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很多服务行业至今仍缺乏社会组织的管理,本是可以进行商业化经营更大程度满足市场需求的行业,却被当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这极大地削弱了服务业市场活跃程度。政府的过度干预对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但若不管不顾,放任自由,又会出现不正当竞争、虚假贸易情况,这需要政府简政放权,进行宏观调控、适度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定位在制定规划、保障公平、宏观引导上(夏杰长等,2014)。就服务业而言,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体育等行业和领域中能够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服务,政府尽可能不要直接参与,而应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市场,充分保障市场资源的自由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当前时政热点话题之一就是党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明确了“去产能、去成本、去杠杆、降能耗、补短板”的五大任务。其中,补短板就是要加快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以技术和知识为主的金融服务业、信息网络业、商务服务业、节能环保业、科技研发、教育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调整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这依赖于政府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使其适应市场自由发展,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市场资源的流动性和利用率。可以看到,如果这些短板行业的需求普遍得到满足,行业规模增大,将会进一步增加市场活力,激发潜在的增长能力,而这种增长潜力将会以成倍的动力刺激经济的发展。

(三)深化制度改革,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

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制造业提供的是有形的产品,服务业提供的大多是技术、知识、劳务或者是无形的服务,交易市场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需要良好的交易环境和市场制度做保障。因此,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是关键,只有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改变后,各个层面的思想认识才能彻底转变过来。所以,促进服务业有序发展,更深一个层面要进行政策和制度改革,重建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一套确实有利于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这需要用制度机制来引导和促进供给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提高。具体而言,一是要进一步打破垄断与市场限制,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要改变分配关系,不仅要使那些有需求、有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能够确实从市场上获得应有的利益,还应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优惠;而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或淘汰的行业则取消政策上的优惠,增强成本约束,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

(四)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为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

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历来都是相互促进的,二者之间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夏杰长等,2014)。不同于制造业的地域集聚,服务业更具有空间集聚性,尤其是金融、保险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但也不得不看到城镇化作为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转化,因其聚集着众多的人口和各种要素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服务需求和规模效应,成为了服务业发展的理想空间。由于城镇具有更好的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通过这些又可以促进社会主体之间进行学习和竞争,从而能够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因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积极有效地推进城镇化建设,从各个层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刺激消费,可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通过市场竞争可以提升服务业的发展品质,这无疑是一种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良好途径。

1.荆磊,张奇. 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20)

2.肖广岭. 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J].太原科技,2008(7)

3.李晓娜.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相关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4.姚战琪.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J].学习与探索,2014(4)

5.夏杰长,李勇坚. 服务业将主导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J].浙江经济,2014(18)

6.夏杰长,李勇坚 让服务业的带动力更为强劲——关于服务业发展态势的调研与分析http://finance.people.com.cn/ n/2014/0713/c1004-25273787.html

F719

A

颜毓洁(1959-),男,汉族,陕西礼泉人,陕西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李春梅(1990-),女,汉族,河南周口人,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服务业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