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雪杰 盖志毅 教授 通讯作者
(1、内蒙古农业大学 2、内蒙古财经大学 呼和浩特 010018)
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的创新模式—基于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需求与供应链模式的分析
余雪杰1、2盖志毅1教授通讯作者
(1、内蒙古农业大学2、内蒙古财经大学呼和浩特010018)
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需求以及我国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从推动物流产业链创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产品物流产业创新所必须具有的要素,并结合我国现有的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利用层次分析法尝试预测其结合情况,判断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链的未来创新方向。
物流需求物流产业链创新农产品
综合我国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研究,其代表性的观点有:叶宗云(2010)认为在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应当率先优化农产品的物流管理组织机构,建立适合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组织。邵燕华(2007)认为应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张宝文(2007)提出加快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综合发挥各物流模式优势,加快二级批发市场建设。张京卫(2008)认为应借鉴美国农业发展形成的一套相对完善的物流体系,提高我国物流组织化程度和建立市场规范。张东芳(2008)认为,相比于美国的物流体系,日本在各方面条件与我国更加相似,可以参照日本农产品的物流模式,对照我国进行改革。秦颐等(2008)指出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供应链过长,是交易成本过高、运输损耗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张静等(2005)和邱明静(2011)均认为以第三方物流系统为中心的物流运行模式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未来发展方向。申翔浩等(2010)针对现有物流系统模式通过构建模型,进行物流效率评价,获得了较好的收敛结果。陈文莉(2015)指出供应链中资本的投入对于物流整体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效果。张洪坤(2015)指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不能单单解决物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依靠整体的协同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物流总效率。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针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普遍认为:我国农产品物流链条过长,农产品流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使得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本文从物流产业链创新的角度思考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的变化,并进行实证分析,从而预测我国未来农产品物流运行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
2016年初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6%,城市成为商品流通、集散的主要区域。城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物流结构的优化与物流节点的契合,因此在农产品物流需求上,应优先进行城市现代化物流建设,让城市消费终端作为组织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信息中心,从而解决农产品的供需矛盾。
1.供应端物流需求。农村农产品供应端信息不畅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阻碍,特别是蔬菜供应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的主要推手。由于蔬菜难保鲜、易损坏、信息化程度高,因此对流通环节提出非常严苛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现代化物流能力的快捷冷链运输,又需要通畅的市场信息交流。尽管我国目前在整体物流环节的设施建设和信息发展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仍难以满足蔬菜供应端对于物流的需求,这也是我国蔬菜价格节节攀升的原因之一。至今我国在农产品供应端物流仍需要依靠政府的行政干预来解决一部分问题,而加快我国农村物流渠道建设,继续加强农产品供应的信息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才有望打通农产品供应端物流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2.流通端物流需求。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成本占到流通总费用的70%以上,占到农产品生产成本的18%-20%,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5%-10%的水平。在我国从贵州走陆路到上海运送1吨货物的成本是6-8元,而从上海走海路到纽约一吨货物的成本只需1.5元,可见我国在流通端物流链存在很大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一大因素。在我国,由于经济近年持续高速发展,人口成本居高不下,在竞争压力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流通端对于物流功能的需求也在持续扩大,催生我国物流系统逐渐向专业化、服务化、功能化转变。
图1 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创新与运行模式层次结构图
3.消费端物流需求。我国近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有一部分是因为物流水平限制,达不到生鲜农产品储藏运输标准,如水产运输中使用孔雀石绿,另一部分是由于流通成本过高而进行的制假造假现象,如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等。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暴露说明了企业在满足我国消费端物流需求上存在一定缺口,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消费端对提高物流水平的迫切要求。除此之外,我国消费端的物流需求已经不断细分,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更倾向于安全、健康、营养、绿色和环保,我国已有部分城市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可以进行小规模的部分基本农产品直供,随着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消费端的物流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二)我国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我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农产品生产规模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造成我国整个农产品物流体系仍体现为多样性的物流方式与较为随意的供应链管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类:
1.传统的批发供应链模式。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供应链模式在我国整个农产品物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主要分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与零售批发市场三个等级。它是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格局,是我国相对固定的农产品供应模式。这种模式下可以基本覆盖我国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经由三级市场最终流通至消费者手中的产品在物流成本与质量管理中存在明显漏洞。我国物流体系尚未健全,在农产品的第一、第二物流环节主要由非专业的物流公司负责,在从收购到运输到第三级批发市场中,农产品的自然损耗率一般占到总物流量的25%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的5%以下的水平,且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尚不具规模性,间接损耗的物流成本也最终将分摊至零售中。同时,第三级的零售市场由于规模散、流动性强、组织化程度低等原因在质量与安全管理上也存在很大风险。
2.产业化物流为主的加工型供应链模式。相比较于批发供应链模式,加工型供应链模式的效率则相对较高,一体化经营使得其物流成本与质量管理都能得到相应保证,有助于我国集约化农业的发展,并降低农产品生产者的经验风险,实现产业增值,但以我国目前情况来说,大规模实施加工型供应链模式的条件尚不具备,特别是在生产端的质量管理中不可控因素仍然较多,且这类企业大多属于食品加工型企业,对日常农产品的需求并不能完全满足。
表1 评价指标层次矩阵
表2 物流网络构建的层次矩阵
表3 信息化构建的层次矩阵
表4 资本化构建的层次矩阵
表5 物流产业链创新与运行模式总层次排序表
3.现代化为主的零售终端供应链模式。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过大型零售终端来进行农产品供应的手段越来越丰富,经过数年的发展,大型城市的很多零售终端逐渐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具备从农产品原产地采购并进行较为专业化的物流配送的能力,基本省去了所有中间商环节,从而能够保证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与品质安全,但是其相应的问题就是物流管理上的高成本与零售终端租金的分摊,使得绝大部分农产品在零售价格上较难与三级零售批发市场形成竞争,这也是这种供应链模式在我国始终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创新的要素
1.物流网络构建。我国整体农产品物流网络格局呈现散、乱、小、杂的特点,对于物流网络的梳理与构建工作做的较差,仅有河南、山东、东北三省能够形成规模产业的地区才能够出现比较完整和流畅的物流网络。在人口密度与农业结构上,我国与日本十分相似,因此日本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对我国有借鉴意义。日本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由日本地区农协完成,地方农协负责完成地区内所有农产品的收购,县农协负责农产品的统筹销售,二级批发商在县农协进行农产品的批发交易,并完成到零售终端的流通过程。日本农产品流通的整个物流链呈现扁平化发展,没有过多中间商的参与,农协统一高效的行动使得整个网络处于协调可控的状态中,因此不仅能够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又能实现农产品质量控制。
2.信息化构建。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的信息化构建已初见成效,但并不包含物流链上的信息化构建。农产品物流受到生产规模、网络布局和市场因素等多方面影响,物流链上的信息化构建仍显得十分薄弱。从欧美发达国家可以看出,在第三方物流介入的情况下,凭借优秀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将农产品流通服务演化为一种与工业物流产业相媲美的商务活动,并能够对诸多其他行业形成较大影响。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来看,我国尽管有着一定的特殊国情,但物流信息化构建的发展已经毫无疑问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3.资本化构建。我国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当前仍然围绕着工业品或无形商品进行,因此,主要的资本投入大多集中于前两者的建设中,对于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资本投入一直相对较弱,这与我国农产品物流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产业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农产品物流体系中的物流联盟造成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割据态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型资本的进入,使得我国农产品物流资本体系构建面临困难。同样,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经验中可以得出,凡是有着较高物流效率的国家,其农产品物流资本化程度都相当高,即便是由政府主导农产业流通的日本,其在冷链和储藏方面投入的资本远非我国可比,可见资本在农产品物流产业链构建中所起的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二)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产业链运行模式
1.自营物流企业。对于自营物流企业来说,在熟知自身领域的产业后,构建物流系统能够给企业带来全面的运营能力提升,企业在产业环境、企业文化、技术能力和信息传递之间将会没有障碍,能够极大提升企业效率,降低企业产品流通风险,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系统,增强企业部门间协调能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但相应的,自营物流企业的管理成本、物流管理风险、企业资本的需求、物流渠道的构建都是相应的难点,特别是农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工业品的特殊属性,需要企业能够有能力抽出人力物力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并能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匹配。
2.产业化物流企业(物流联盟)。产业化物流企业间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资源共享,在这种类似会员制的组织结构中,可以联合农民和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资源的合理使用与农产品的集中配送。基于信息化下形成的物流联盟能够具备更强大的物流规模,在供需市场两端的交易信息、配送信息、市场信息等方面显著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和减少流通环节。但由于联盟内部主体处于竞争关系,要求各方实现信息透明化、提高技术和核心业务共享仍存在难点,这种联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但其存在天然不稳定性,因此较难长久维持。
3.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独立于产销双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随着物流系统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物流模式,同上述两种物流模式相比,第三方物流具有更为专业的物流设施,专注的核心业务,快捷高效的物流服务能力,这些特点也是第三方物流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能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且第三方物流是我国自2005年以来物流业投资最多的领域,其本身具备较强的信息化管理能力,通过与资本的结合能够使其在物流网络的构建中快速发展,其与企业端的合理衔接,能够减少企业在流通端所消耗的精力与成本,从而专注于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因此具有较为长远的发展空间。但第三方物流不同于产业物流联盟,其服务对象十分广泛,不存在特殊的对象,因此对于企业来说,采用第三方要对信任体系具有较高要求,其内部信息保密工作的不足容易造成客户商业机密的泄露。
(一)模型的选择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来判断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创新在何种物流运行模式下能够获得最佳效果,由于其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条件多、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客观情况结合主观因素的方法来确定层次分析法中的指标权重。
(二)农产品物流选择评价指标
基于农产品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如何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减少在流通环节所消耗的成本、间接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益、减少终端消费者的开销,是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创新所要达到的目标,本文就创新要素提出了三个构建,即物流网络构建、信息化构建和资本化构建。其中物流网络构建主要包含物流运输费用、仓储费用、人员及管理费用等各项成本性指标;信息化构建包含物流配送时间、农产品生产者需求的响应时间、配送效率、物流信息统筹安排、服务多元化等物流效率指标;资本化构建包含投资回报率、社会资源配置、规模效应等收益性指标。
(三)模型层次结构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基于农产品物流需求与模式,构建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创新与运行模式层次结构模型图,如图1所示。
(四)判断层次矩阵与一致性检验
本文分别邀请了6位从事与物流相关的农业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高管、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就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按照三三制原则进行打分评测。
第一,将经由专家评价过的指标重要性进行平均处理与调整,计算其相对于目标层的分析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在该评价层次矩阵中:λmax=3.0000,CI=0,ri=0.59,=0<0.10,判断该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第二,对各层次分别进行分析。
将C1自营物流、C2第三方物流、C3产业物流相对于B1物流网络构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在该评价层次矩阵中:λmax=3.0038,CI=0.0035, ri=0.59,=0.005<0.10,判断该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将C1自营物流、C2第三方物流、C3产业物流相对于B2信息化构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在该评价层次矩阵中:λmax=3.0090,CI=0.0050,ri=0.58,=0.009<0.10,判断该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将C1自营物流、C2第三方物流、C3产业物流相对于B3资本化构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该评价层次矩阵中: λmax=3.0093,CI=0.0089, ri=0.59,=0.015<0.10,判断该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第三,对表2-表4进行数据汇总,进行总层次排序,结果如表5所示。第四,进行总层次检验。设C层对于Bj的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j,平均一致性指标为RIj,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计算如下:
计算可知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创新与运行模式总层次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通过上述分析计算,可以看出物流产业链创新下,自营物流权重为0.1298,第三方物流的权重为0.5645,产业物流的权重为0.3058,可以第三方物流是最为适合农产品物流产业链创新的运行模式。
第三方物流在当前物流产业链创新因素影响下,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物流运行模式。农产品其商品属性相较于工业产品低,商业信息、机密没有工业产品复杂,因此,在农产品物流中,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信息化、集成化的物流服务,突破农产品在我国流通的障碍,实现物流产业链的增值。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农产品配送的结合主要集中在小量、快捷的互联网营销过程中,跨过了较多的中间流通环节,已实现使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低成本交易,相信随着我国第三方现代化物流运行方式的发展,会逐渐解决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1.叶宗云.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2.邵燕华.中小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24)
3.我国水禽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第二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上的讲话(摘要)[J].北方牧业,2007(17)
4.张京卫.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分析及启示[J].农村经济,2008(1)
5.张东芳.山东省农产品物流的SWOT分析[J].江苏商论,2008(4)
6.秦颐,郭英立.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和发展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8(24)
7.张静,傅新红.供应链管理与农产品物流配送——研究进展综述及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7)
8.邱明静.山东半岛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SWOT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1(12)
9.申翔浩,张毅,张利杰.农产品物流模式应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8)
10.陈文莉.供应链金融视域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运行模式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9)
11.张洪坤.基于供应链战略协同的农产品物流运行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肉羊产业的效率与绩效研究”(项目编号2015BS0704);内蒙古产业发展研究基地项目“锡林郭勒盟羊肉可追溯体系中消费者行为研究”(项目编号:nmcj1501)
F2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