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春晓 何晓萍
【摘 要】 翻转课堂使教学流程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其本质是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模式,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聚焦问题,课上提出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适应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本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收集了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研究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Ⅲ可视化软件,分析了翻转课堂研究的演化路径、热点研究主题、热点研究作者与热点研究区域,以期对翻转课堂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同时,建议本土对“翻转课堂”创新型教学方式的研究,应从“国外范式”向“本土模式”转变,从“理论型研究”向“实践探索型”转变,创新适应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视化;CiteSpace Ⅲ;图谱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6)08—0037—09
一、引言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翻转教室、颠倒教室等),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指学生课外通过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并做规定的练习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基于问题的交流互动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有望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该教学法起源于2007年美国林地高中(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该校的两名化学教师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和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利用录屏的形式,录制教师讲课的PPT和讲解过程,将其上传到网络,并采用这种视频教学方式为因病缺席的学生补课,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被认为是成功实践了翻转课堂教学(黄晓鹂,2013)。随后,人们试着把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这个模式也因此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得到推广。
翻转课堂教学法真正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还与可汗学院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汗学院是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2007年创立的在线免费视频课程网站,致力于为学习者提供大量涵盖众多学科的教学视频,让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并安排学习时间进行学习,也帮助教师解决了在翻转课堂的应用过程中视频制作等方面的难题,从而更有力地推动了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1年以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广泛地开展起来。许多研究工作者从不同的维度思考教学系统,通过教学流程的转变突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与思维限制,改变教师角色,促进学习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在立足于本土的基础上,有必要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并积极开展有关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本研究在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计量法对所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揭示出翻转课堂研究的演进路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希望能对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方式的研究和传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1.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法是借助某一学科研究性论文的发表规律,在数理统计等量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国家、地域、研究机构或作者在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历程等做出客观的揭示和评价(李贺,2014)。可视化分析方法则是利用专门软件并有机结合了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引文分析方法等,对大量反映知识结构及发展脉络的数据进行自动处理,从而生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魏瑞斌,2011),对不同研究范畴的内在联系进行直观地展示和说明,最终对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与演进趋势做出科学有效的预测分析。如陈超美所开发的CiteSpace Ⅲ软件,能够绘制出一系列显示某一学科或知识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动向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形成某一前沿研究领域的演进历程,这是其独到的创新之处(Chaomei Chen, 2006)。
本研究将文献计量法与可视化分析法相结合,采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Ⅲ,对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得到教育信息的量化处理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图示分析,使之能更客观、更科学地揭示翻转课堂研究的发展走向及热点等系列信息。
2. 数据采集
为保证研究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全面性,选择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了影响力较高的权威学术期刊,内容广博,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时间跨度比较长,再加上其独特的引文索引,整条收录并索引了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方便研究者在研究中追本溯源、追踪最新进展(阮伟娟,2006)。本研究选取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XPANDED)和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2个子库,采用精确检索的检索式为:主题= ("Flipped Classroom" OR "Flipped Class" OR "Flipped Class Model" OR "Inverted Classroom"),时间跨度=2000年-2015年,共检索到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记录158条 ( 检索日期:2015年06月25日) 。
三、图表结果分析
1. 翻转课堂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如图 1 所示,将WOS 核心数据库中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按时间分布统计,可以把翻转课堂的研究分为3个阶段。
2007年以前为第一阶段,即是翻转课堂的萌芽阶段。该阶段翻转课堂研究成果零散,目前能查阅到的文献仅有零星几篇(王长江等,2013)。如:1990年,哈佛大学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创立了同侪互助教学(Peer Instruction),提出学习的步骤包括知识传递与吸收内化,为翻转课堂教学法的产生鉴定了基础;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莫里·拉吉(Maureen Lage)和格兰(Glenn Platt)介绍了美国迈阿密大学在“经济学入门”课程中采用“翻转教学”模式及其取得的成绩,虽然没有明确定义“翻转课堂”,却为翻转课堂雏形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007年-2011年为第二阶段,这是翻转课堂的起步阶段,研究成果的数量较少,但图1中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2012年-2015年为第三阶段,作为翻转课堂研究的发展阶段,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剧增,反映出翻转课堂的研究正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此外,利用Logistic 曲线拟合研究文献数量的时间序列分布,也体现出翻转课堂研究还处在迅速上升时期,尚未出现达到饱和状态的“拐点”。
2. 翻转课堂研究的演进路径分析
时区视图(time zone views)和聚类视图(cluster views)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Ⅲ显示共引网络图谱的两种视图方式。时区视图突出显示,共引网络节点的结构关系随时间的变化。运行CiteSpace Ⅲ软件,选择节点类型为共被引文献“Cited Reference”,得出对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共引网络时区图谱,如图2所示。
对关键节点的计算测量是CiteSpace Ⅲ软件最突出的特点,图谱显示的每个圆形节点代表一篇引文,节点大小反映了被引用次数的多少,节点越大则表示被引频次越高,其代表的文献价值也越大。设置标签字体的大小按比例显示,被引频次高的引文在图中显示的字体也越大。此外,文献间的引用关系、引用时间则通过节点间的连线体现,连线越粗则表示文献引用的次数越多。而连线颜色则与引用时间相关,由冷色向暖色的渐变显示时间的先后序列(因黑白印刷的关系,图2用灰度代表冷暖色)。以知识理论的观点来看,关键节点文献通常是在该领域中提出重大理论或是创新概念的文献,也是最容易引爆新的研究前沿热点的关键文献(侯剑华等,2009)。图2中共有236个节点和253条连线。按被引频次的高低列举出图谱中有关翻转课堂研究排名前6位的关键节点文献(如表1所示),这些文献反映出翻转课堂研究的知识基础,结合图2的时区视图对表1中的关键节点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即可归纳出翻转课堂研究演进路径。
翻转课堂研究关键节点的第一篇文献是Maureen J. Lage、 Glenn J.等人(2000)发表在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的文章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翻转课堂:一个创造包容学习环境的途径》),介绍了3位教师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教学”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绩。针对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日渐衰退的问题,这3位教师尝试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把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让学生学习,把传统教学中课下学生完成的内容转移到课堂上由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同伴互助来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有了翻转课堂的雏形,并且该研究也证实了“翻转的”课堂比传统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该研究的重点在于介绍使用了翻转教学后的教学效果,而对于翻转课堂这一名称却没有给出确定的定义(Lage, M., Platt.G.et al., 2000)。
第二篇是Bergmann, Jonat han和Sams, Aaron(2012)合著的Flip Your Classroom(《翻转你的课堂》)。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和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是美国林地公园高级中学的两位教师,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则是他们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自2008年开始,他们成功地在化学教学中实施了翻转课堂,这种教学与传统课堂相比,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显著增加了,这是翻转课堂带来的最大改变,也是翻转课堂最大的成功之处。他们二人几乎完全凭借自身的经验,撰写了名为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翻转你的课堂: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上触及每一位学生)的著作。翻转课堂虽然出现的时间短暂,但在学校中已经成功开展起来,并且作为一种应用技术手段让课堂有望变成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模式。
第三篇文献是Jeremy F. Strayer(2012)的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翻转课堂的学习是如何影响合作、创新和任务取向的》)。随着对翻转课堂研究的不断推进,一些学者开始对这一主题的研究进行反思。Jeremy F. Strayer使用混合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分析技术比较了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中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发现翻转课堂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其创新能力和自我效能感(Jeremy F. Strayer, 2012)。虽然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很多的优势,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翻转课堂对于导论课程可能不适用。许多学生在听导论类课的时候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并没有建立起来,当遇到不是十分清晰的学习任务时,就很有可能产生挫败感。在更高级课程的学习中,如果课程结构支持在活动中进行意义的构建,学生有可能更愿意联系自己的网上学习经历,采用调查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在翻转课堂中的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比起传统学习环境中的学生,翻转课堂中的学生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与课程内容建立联系。最后,教师通过改变学习环境、调整教学策略来支持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构建学习活动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何朝阳等,2014)。对有些教师来说根据课堂的情况来组织一个比较温和的、通过不同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课外内容的翻转课堂可能更好。
第四篇文献则是McLaughlin和Jacqueline E.等(2014)发表的The Flipped Classroom: A Course Redesign to Foster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in a Health Professions School(《翻转课堂:在卫生职业学校中为促进学习和参与而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文中针对当前医学教育改革中要求突出课程为有抱负的健康护理专业人士提供成功技巧这一目标,以及对当前教室内讲座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重新思考,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建议: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去自主学习,课堂上则致力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学习、讨论,采用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探究式策略等。在这篇文献中,作者描述了用于重新设计“基本药物II”课程的理念和方法,阐述了其研究和调查的结果。学生对这种模式价值的感知度的增加具体表现在参与了翻转课堂后,上课的出勤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变化上。作者因此得出结论:若要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并使学生的能力充分满足21世纪医疗保健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值得仔细考虑。
第五篇是Richard Pierce和Jeremy Fox(2012)年发表的Vodcasts and Active-Learning Exercises in a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f a Renal Pharmacotherapy Module(《基于视频点播和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在肾药物治疗模块学习中的应用》)。该研究探索了翻转课堂模式在肾药物主题模块教学中的实施,并评估了药学专业学生的表现和对翻转课堂的态度。作者在肾药物治疗课程的教学中安排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点播(视频播客)讲座,然后在课上交互讨论晚期肾病患者的病例。这种面向过程的引导探究学习活动(POGIL)促进了学生对之前讲座中的材料的完善、总结和应用。这一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由此也表明学生对面向过程的引导探究学习活动(POGIL)和翻转课堂教学的态度是积极的。此外,有些因素可能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包括:学生在课前与课程材料接触、模块管理的基准和形成性评估、课堂互动活动(Richard Pierce ed al., 2012)。
第六篇是Martin Prince(2004)发表的Does Active Learning Work?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主动学习有效吗:一篇研究综述》)。作者在文中探讨了能证明主动学习有效性的依据。不同于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更加强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应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然而主动学习策略在实践中的具体效果该如何评价?合作、协作和基于问题的学习这3种学习方式的核心要素都有广泛但不平衡的支撑。文献以这3种学习方式为基础展开了针对主动学习策略的效果的研究,发现各种形式的主动学习所需要的支持条件均挑战了传统教育所假设的前提。例如,如果在讲座之中包含一个简单的活动介绍,那么学生们一定会记住更多的内容。而合作学习的支持者呼吁质疑传统的假设,认为个别作业和竞争是促进成功的最好方法。现有的证据有力地表明了教师应该重新组织所授课程,以形成合作的环境来促进师与生、生与生、师与师之间的合作。此外,整个学习过程不需要以团队为基础,但个人需要有责任感,即在合作学习中强调个人责任感的重要性。然而,教师需要重新设计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提升学业成就。基于问题的学习需要用最难的方法来分析,因为它包括各种各样的实践,且缺乏一个主导的核心元素以方便分析。但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强调不同元素的不同实现方式,比其他方法有更多的证据表明有望提升学业成绩的有效性。教师采用PBL教学法可能看不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但可能会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改善,学生保留信息的时间会更长,并且在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会有比较好的效果(Martin Prince, 2004)。
通过对以上6篇关键节点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2007年以前翻转课堂已经产生,但是由于当时理论支撑比较匮乏、技术支持条件相对薄弱和教学环境不够开放(比较局限于课堂教学)等原因,使得翻转课堂出现之后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但随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发展,教学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化教育环境下的技术支撑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广泛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2007年开始,投入到翻转课堂研究的机构、学者开始增加。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的数量迅速增长,随之出现了许多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目前,翻转课堂的发展经历了概念的产生、模式的构建、教学效果的实践检验等历程。其中师生角色的定位、主动学习方式的应用、技术深度地融入学习等,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探讨的重点。
从关键节点文献的分析来看,并没有显示在国际上影响力比较大的国内研究文献,说明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文献的质量和影响力还需要提升。而已检索到的关于国内广泛开展本土化翻转课堂实践研究的文献,大多是介绍和引进国外研究和实践的成果或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翻转课堂的本土化研究。国内现有研究的侧重点多集中在对国外翻转课堂成功案例的分析和翻转课堂本土化探求提升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但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应积极促进国内外翻转课堂领域的学术交流,增加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的交流和学习,只有站在国际立场上看待和发展翻转课堂,培养国际化视野,拓宽翻转课堂研究内容。
3. 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能体现文章研究价值与方向的重点,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精炼与概括(胡小勇等,2013)。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可以作为确定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态的依据。而中心度( Centrality) 则是能够体现节点在系统中相对地位重要性的度量,属于图论和网络分析领域,包括程度(Degree)、紧密性(Closeness)、中间性(Betweenness)和特征向量(Eigenvector),体现关键词节点在不同聚类之间或者界面上的枢纽作用(曲涛,2014)。这是两种不同的度量方式,对比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和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可以有效地分析当前国际翻转课堂研究的主要热点领域,并探索各研究热点之间的关联、耦合的关系,从而揭示出翻转课堂的基本研究框架与思路,为推进翻转课堂研究的深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论据和信息。
运行CiteSpace Ⅲ软件,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Keyword” 、主题词类型为名词短语“Noun Phrases”,并采用“Pathfinder” 路径搜索算法,生成由关键词聚类得出的翻转课堂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图谱中共有174个节点、178条连线,如图3所示。
图3中圆形的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圆形节点越大,越可说明该关键词是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在CiteSpace Ⅲ结果中,选取出现频次排在前10位的关键词以及中心度前10位的关键词,如表2所示。
从图3和表2可以看出,flipped classroom(翻转课堂)频次最高,为56次,其他高频次的关键词依次为active learning(主动学习)、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inverted classroom(颠倒课堂)、education(教育)、students(学生)、technology (技术)、medical-education (医学教育)、e-learning(在线学习)、model(模式)。这些关键词反映出翻转课堂热点研究领域的最核心内容,其研究视角主要是围绕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来展开的。
关键词inverted classroom(颠倒课堂)中心度值位居首位,为0.31,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依次有technology(技术)、medical-education(医学教育)、education(教育)、active learning(主动学习)、student participation(学生参与度)、students(学生)、flipped classroom(翻转课堂)、classroom(课堂)、performance(表现)。中心度数据表现出关联度较强,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翻转课堂环境的设计起到了连接和沟通“翻转课堂”与其他研究内容的“桥梁”作用。
此外,图3和表2频次与中心度前10位的关键词表存在不一致,这是由于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度是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出翻转课堂研究领域的热点分布情况,关键词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学习)、e-learning(在线学习)、model(模式)等引用频次高但是中心度却比较低,说明这些研究热点虽然有较高的关注度却与其他研究内容的关联度较弱,研究者应注重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而关键词student participation(学生参与度)、classroom(课堂)、performance(表现)出现频次不高但中心度却比较高,体现了这些研究内容在沟通与连接其他研究热点方面虽然有重要的桥梁作用,但被关注的程度还有待加强,应提高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活动和学习表现等的关注,以促进翻转课堂研究内容的不断完善,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借助于翻转课堂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和高频次、中心度前10位的关键词统计表的数据分析,翻转课堂的研究包含热点主要有以下3方面内容。
(1)翻转课堂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研究
对翻转课堂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研究体现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教与学的方式发生转变,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流程,本质上也满足了学生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在线学习等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使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制作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课下使用。在课堂上,教师则重点指导学生展开深度的、积极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课下学习的方式将不受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步调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与小组同学交流互动,查阅相关资料,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面的热点,主要表现为教育、技术、模式、课堂、学生等元素上。信息化背景下,随着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入,翻转课堂能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学设计的模型能否为实践提供指导性的策略,把学习过程中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加以整合,从而服务于学习者的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上协作学习。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研究是其教学模式的重点探索领域,学者们可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国内外学者设计和开发了多种适合不同学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色。国内翻转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环境、学习者和教师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3)翻转课堂的实践效果研究
翻转课堂的实践效果研究方面主要包括学生参与度、课堂表现、学科教育等内容。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信息技术支撑下教与学的转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能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模式,国内外学者的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都力求探索出成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相比,在设计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方面究竟是否更有利于学生对新信息的敏感和理解,以及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还需要在不同类型的学科教学中实施不同方式的教学模式,进而评价不同课程翻转课堂的实践效果。
4. 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作者与区域分析
(1)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作者分析
运行CiteSpace Ⅲ软件,选择节点类型为作者“Cited author”,设置 top%为30%,阀值(c,cc,ccv)的值分别设置为“(2,2,20),(4,3,20),(4,3,20)”,得到关于作者共现信息的网络节点聚类视图,如图 4 所示。
统计整理CiteSpaceⅢ得出的高频共现作者的信息,筛选出频次排在前6位的文献作者姓名,并统计其中心性,如表3 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此领域的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作者分别是Bergmann Jonathan、Maureen J. Lage、TUCKER B、Jeremy F. Strayer、McLaughlin, Jacqueline E.、PROBER CG等,结合他们的中心度排名可以看出Bergmann Jonathan、Maureen J. Lage是翻转课堂研究领域中影响力最高的两位学者。其中,美国的Maureen早在2000年的一篇论文中介绍了其在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经济学入门”课程教学中采用的“翻转”教学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绩,这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Bergmann Jonathan为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高级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他与Aaron Sams 在化学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实践成功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在互联网等的推进下,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中小学教学中使用并引起广泛的讨论。此后,两人在其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发表了其学术性的著作Flip Your Classroom: Talk to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世界范围内学习和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蓝本。
(2)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区域分析
运行CitespaceⅢ软件,选择节点类型为国家“Country”,设置“Top N Per slice”为50,即选择每年被引频次最高的50个地区,得到由27个节点、4条连线组成的热点研究区域图谱,如图5所示,并选取排名前7位的国家与地区的统计表,如表4所示。
从图5和表4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地域呈现出地区的不平衡性: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其次为亚洲。美国在翻转课堂领域的研究处于绝对性的优势,中国排在第二位, 其他地区发文量相对较低。地区之间的连线仅4条,说明翻转课堂的研究缺乏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需要加强跨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来促进翻转课堂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发展。
四、结论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方法,较为客观、准确地展现和分析翻转课堂热点研究的演化路径、热点主题、热点作者与热点区域,供同仁参考。 以下将从4个方面归结本研究的结论。
第一,翻转课堂研究的时间分布,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萌芽阶段(2007年以前)、起步阶段(2007-2011年)、发展阶段(2012-2014年)。追溯翻转课堂的研究,2000年可视为发端,但由于当时的教学理念、技术支持、教学环境等的限制而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育理念、教学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翻转课堂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据统计2015年1月1日到6月25日相关研究文献已有29 篇,由此可以预测未来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第二,梳理翻转课堂研究的演进路径,通过CiteSpace Ⅲ对翻转课堂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2000年翻转课堂开始萌芽,但“翻转课堂”或“翻转教学”等名词并没有被明确提出,也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说明翻转课堂的发展可能受到了当时教育理念、技术条件和教学环境等限制。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研究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深入。与此同时,也由于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推进,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MOOC等在线课程为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视频,从而更有力地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广泛开展。2011年以后,翻转课堂的研究不断深入,投入到翻转课堂研究的机构、学者开始增加,出现了许多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
第三,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研究主题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翻转课堂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及翻转课堂的实践效果研究。整体来看研究的主题偏向于实践领域,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前,翻转课堂中师生角色的定位、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应用、技术深度融入学习等内容是教学实践应用过程中探讨的重点。
第四,翻转课堂的热点研究作者与热点研究区域方面,由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总体上来说处于探索时期,高影响力的作者主要为翻转课堂的两位创始人Bergmann Jonathan和Maureen J. Lage,热点研究区域则主要集中在美国等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引导相关领域的学者们对翻转课堂的共同关注和探索,同时广泛开展地区之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翻转课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翻转课堂是适应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型教学方式,改“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学习模式,从课下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到课上提出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可以发挥教师引导和启发的主导作用,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技术环境,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翻转课堂”创新型教学方式的研究,应从“国外范式”向“本土模式”转变,学会在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本国情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还要从“理论型研究”向“实践探索型”转变,注重从实践中探索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何朝阳,欧玉芳,曹祁. 2014. 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02):148-151,161.
侯剑华,陈悦,王贤文. 2009. 基于信息可视化的组织行为领域前沿演进分析[J]. 情报学报(3):422-430.
黄晓鹂,李树民. 2013. 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2):33-36.
胡小勇,李丽娟. 2013. 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研究动态的可视化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09):17-20,28.
李贺,袁翠敏,李亚峰. 2014. 基于文献计量的大数据研究综述[J]. 情报科学(6):148-155.
曲涛. 2014. 国际MOOC文献可视化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 2008—2013年索引文献图谱[J]. 重庆高教研究(05):1-9.
阮伟娟. 2006. 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系统浅析[J]. 现代情报(12):127-128,130.
魏瑞斌. 2011. 国内知识图谱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08):126-130.
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 2013. “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 电化教育研究(08):73-78,97.
Chaomei Chen. 2006. CiteSpace 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 359-377.
Jeremy F. Strayer. 2012. 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J]. Learning Environ Res(15):171-193.
Lage,M.,Platt,G. &Treglia,M.. 2000. 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1):30-43.
Martin,Prince. 2004. Does active learning work?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3): 223-231.
McLaughlin, Jacqueline E. 2014. The Flipped Classroom: A Course Redesign to Foster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in a Health Professions School[J]. Academic Medicine 2(89):p236-243.
Richard Pierce,Jeremy Fox. 2012. Vodcasts and Active-Learning Exercises in a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f a Renal Pharmacotherapy Module[J].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76 (10) Article 196:1-5.
收稿日期:2015-09-07
定稿日期:2015-10-21
作者简介:惠春晓,硕士研究生;何晓萍,教授。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330031)。
责任编辑 郝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