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花鼓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

2016-11-10 15:18肖牡丹文希
现代交际 2016年18期

肖牡丹+文希

[摘要]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戏曲文化价值不菲,本文探讨荆州花鼓戏戏曲品牌与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结合,积极探索荆州花鼓戏的博物馆、艺术馆路径、主题公园路径、节庆旅游路径等戏曲文化旅游开发新出路。

[关键词]荆州花鼓戏 戏曲品牌 文化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045-02

荆州花鼓戏起源于清朝中叶(另一种说法为明末清初),最先在天门、沔阳、潜江一带兴起,是在与当地渔鼓、三棒鼓、碟子、莲厢、踩高跷、采莲船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碰撞、融合,并吸收汉戏、楚剧等戏曲之精华而诞生的一种地方戏曲。荆州花鼓戏孕育、诞生于江汉平原,200余年的岁月滋养,如今已深深扎根于这一沃土,获得了与汉剧、楚剧齐名的重要地位,且于2006年、2011年分别由潜江市、仙桃市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潮流的改变,当前戏曲式的演出形式已经越来越丧失了它原有的广阔市场。如今,在整体戏曲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作为湖北地区代表戏曲之一的荆州花鼓戏,也难逃日渐萎缩的命运,逐渐出现了市场缩小,观众年龄老化、断层,演出人员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这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亟待人们去寻找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来谋求新时期下地方戏曲的“重生”。

本文在调研当前荆州花鼓戏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荆州花鼓戏流行地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等优势,对荆州花鼓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展开研究,探讨荆州花鼓戏的未来发展之路。以品牌的视角,力求实现荆州花鼓戏戏曲文化传承价值与当地旅游文化市场价值的双赢,同时也期望能为其他地方戏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一、当前荆州花鼓戏与区域旅游资源的结合现状

荆州花鼓戏孕育于江汉平原这一广阔的沃土之上,早期大多依据农事活动、农闲演出、农忙务农,所以又称“犁尾戏”“麦黄戏”。目前荆州花鼓戏与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结合,主要存在资源开发程度低、缺乏品牌形象、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在“文化旅游”“文化兴旅”日渐火爆的今天,戏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探索荆州花鼓戏与区域特色旅游资源的结合,闯博物馆、艺术馆路径、主题公园路径、节庆旅游路径新路子,不失为荆州花鼓戏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契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的荆州花鼓戏,在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荆州花鼓戏有着很大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如果把荆州花鼓戏曲作为文化旅游品牌推出,去开发它的旅游价值,对花鼓戏自身的发展是一种新出路,也能提高当地的旅游文化水平和带动周边附加产业增加值。

二、荆州花鼓戏戏曲品牌文化旅游开发

(一)博物馆、艺术馆路径

博物馆、艺术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资源凝聚式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和传播文化遗产,具有集中性、展览性、教育性等特点。荆州花鼓戏的戏曲文化旅游开发,可以探索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的新路子。

1.依托本地已有的博物馆、群众艺术馆

目前,荆州花鼓戏原产地、盛行地博物馆、群众艺术馆资源设施健全。如荆州市博物馆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荣获中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天门市博物馆作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馆藏丰富,价值独特,每年游客如织。因此,荆州花鼓戏戏曲文化旅游开发完全可以依托天门市、荆州市、潜江市、仙桃市等博物馆及群众艺术馆的资源优势,在博物馆、艺术馆内展出荆州花鼓戏戏曲专题性品牌系列,展示花鼓戏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等,可以推出荆州花鼓戏历史专题展、荆州花鼓戏舞台剧本展、荆州花鼓戏唱腔展、荆州花鼓戏服饰展等,并利用现代技术投影或灯光效果加以形式修饰,这将对荆州花鼓戏戏曲品牌的塑造及戏曲文化旅游开发产生深远影响。

2.创建专题性戏曲博物馆

戏曲旅游博物馆是一种比较高端的戏曲文化旅游设施,戏曲专题性博物馆集中展示某一剧种,一般建在戏曲剧种的发源地。目前国内有较多戏曲类博物馆,如北京戏曲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淮安戏曲博物馆。这类博物馆既发挥了博物馆的展示教育价值,又集中展现了戏曲的面貌,让戏曲能够集中并真实地呈现在游客的面前。而在中国戏曲博物馆内,为了更好地宣传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戏曲元素无微不入,如以京剧剧目“凤还巢”“游龙戏凤”“霸王别姬”“八大锤”等命名的诸多佳肴享誉四方,令游客称赞。

荆州花鼓戏也可以借鉴此种方法,选址创建荆州花鼓戏博物馆,利用馆藏的优势,去展现花鼓戏的历史和艺术特征。在馆内可以展示荆州花鼓戏名家传记、戏曲文物、服饰、乐器、剧本和花鼓戏演出等。如可将荆州花鼓戏的代表曲目《花墙会》《十二月等郎》等剧本展示出来,以供观众查阅,并将荆州花鼓戏的常用乐器大锣、小锣、马锣、堂鼓、板、竹兜(代边鼓)等展示出来,或者邀请游客来体验,并可以利用投影仪或其他现代多媒体设备,邀请著名演员鲁美姣、李春华等名家参加真人“秀”,或采用3D投影播放模式,让游客在赏剧中“身临其境”。并且也可以借鉴中国戏曲博物馆的做法,配合当地的特色美食,用荆州花鼓戏戏曲名来为美食命名,让游客有美食可尝、有戏曲文物可赏、有荆州花鼓戏可观,整个将戏曲作为一种活态的艺术展现出来。

(二)主题公园路径

所谓戏曲主题公园即指在文化景区主题公园中设置戏曲园和地域特色戏曲剧目,即运用人工方式在靠近文化景区的地方打造荟萃戏曲艺术于一园,并从多角度反映戏曲文化的大型主题公园。戏曲旅游主题公园的建设,注重戏曲文化的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娱乐性的渗透。

如果将戏曲旅游嵌入主题公园中,可以让游客们在休闲娱乐之际,既能欣赏到精妙绝伦的民间艺术,又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目前我国影响较大的戏曲主题公园“深圳天下梨园第一村”,相关部门就是瞄准深圳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结构,通过戏曲特有的乡音来有效地凝聚和升华这座移民城市的浓浓乡情,并用脉脉乡情丰富戏曲内容,独具亮点。而其他戏曲主题公园如佛山粤剧主题公园、浙江上虞“英台之乡”主题公园、海陆丰戏曲脸谱园等也可谓成功典范。

荆州花鼓戏的旅游之路,完全可以借鉴这些成功案例的做法,依托当地的景区主题公园进行戏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目前湖北的旅游文化品牌正在有序开发,荆州花鼓戏流行一带的江汉平原区域特色文化景观众多,如天门市的陆羽故园,荆州市的三国公园、张居正故居,潜江市的曹禺公园,仙桃市的陈友谅纪念园、孔子纪念园等旅游景点,但是将戏曲与这些文化旅游景观相结合开发的意识却不够。积极行动,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在当地著名的文化景区主题公园进行展示,既能够表现当地的民俗风情,又能吸引游客的眼球。试想一下,在荆州的三国公园,以荆州花鼓戏的表演形式,展示东汉末年的三国历史文化,感受荆楚古文化的民风特色,对游客而言,将是一种既新奇又特别的体验。而在参观张居正故居的同时,能够欣赏到根据张居正的生平事迹改编而成的荆州花鼓戏,这对游客而言,不仅是一场精神文明的洗礼,更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其他地方的主题公园旅游开发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像潜江、天门、仙桃、洪湖等地荆州花鼓戏盛行,在保持优秀传统剧目的同时,可将当地名人事迹、历史文化故事等改编成荆州花鼓戏剧本,搬上主题公园的戏曲舞台进行演出,从而达到既使戏曲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又使旅游景点得到关注的双赢局面。

(三)节庆旅游路径

戏曲节庆旅游既可以是选址专门地举办戏曲文化节,即以戏曲本身独特的魅力为核心吸引力而举办的一种戏曲文化旅游活动,也可以是依托戏曲所在地的盛大节庆,在地区特色节庆旅游中融入戏曲文化、戏曲表演等元素。

前者有关专门举办戏曲文化节的成功例子如中国苏州昆剧艺术节、安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广东佛山粤剧艺术节。通过这种专门性戏曲艺术节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地吸引戏曲爱好者前往参与,在活跃戏曲舞台、以活态的方式保护传统戏曲文化的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荆州花鼓戏作为江汉平原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剧种,由政府主导,多方合作参与,同样可以在潜江、天门、仙桃、荆州等地举办盛大的荆州花鼓戏艺术节。

而将戏曲与已有的区域盛大节庆活动相结合,又该怎样来做呢?目前,随着各地旅游资源的一系列开发,很多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的节庆旅游特色,如美食节、文化节等等。但将戏曲文化有机融合于这些已有盛大节日的并不多见,更多的只是节日开场时的一种简单表演。同样,荆州花鼓戏与节庆旅游的结合在当下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荆州花鼓戏作为一种动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融入节庆旅游过程中加以开发和宣传,这样能使游客更加充分地感受到它的特色和价值。以下重点围绕天门“陆羽国际茶文化节”来谈谈如何实现荆州花鼓戏与区域节庆旅游活动的融合。

湖北天门作为全国最具生态竞争力的旅游城市之一,先后荣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美誉,一年一度的“中国蒸菜美食节”“多宝文化旅游节”,尤其是自2015年起举办的国际性“陆羽国际茶文化节”,其国际影响力不容小觑。在这盛大的节日里,国内外很多的茶文化爱好者齐聚天门,可以说,这同时也是提高荆州花鼓戏影响力的绝佳时机。

在宣传和扩大陆羽国际茶文化影响力的时候,可以结合荆州花鼓戏专门开辟一些“从视听上走近陆羽——荆州花鼓戏欣赏”的项目。在剧目上,荆州花鼓戏可以以“陆羽传说”为故事题材形成一系列有特色的茶文化篇章。试想,人们在品茶、欣赏茶艺和交流茶文化之余,听上一出独具地方特色的陆羽传说题材的荆州花鼓戏,该是多么赏心悦目的美事!在体验上,人们对茶的了解就不仅仅停留在味觉和嗅觉之上,还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上体验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荆州花鼓戏的韵味。整个茶文化节内打造这样一种独特的戏曲茶文化,不仅丰富了陆羽国际茶文化节的形式,同时宣传、推广和发展了荆州花鼓戏本身,还能形成天门茶文化旅游节与戏曲相融合的特色旅游专线。不仅可以给游客们带来文化听觉的享受,留下美好回忆,还可以通过参与式体验从更形象、更逼真的角度创造体验空间和参与机会,真正吸引荆州花鼓戏戏曲爱好者和激发游客对荆州花鼓戏的兴趣。这样,既拓展了荆州花鼓戏的潜在市场,又使荆州花鼓戏反推动力于区域节庆旅游,实现荆州花鼓戏传承与节庆旅游市场发展的双赢!其他如荆州国际龙舟节、潜江曹禺文化节等,都可以借鉴此种做法,走荆州花鼓戏戏曲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毕剑.戏曲旅游的开发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07.

[2]余雷.荆州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李玲.湖北戏曲资源旅游开发研究——以提琴戏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周丽玲.荆州花鼓戏传承群体的社会学考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