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澳門,只有新馬路?

2016-11-10 10:38
澳门月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遊客規劃人潮

“新馬路”,“大三巴”對於外來遊客充滿了神奇的想象與期待,而對於本地居民而言幾乎可謂是噩夢連連。過去的五一、十一黃金周,暑假、寒假雙假,加上春節、中秋等小長假,永遠有條新馬路讓大家難以忘懷。遊客暴增的時代,短短不到一公里的新馬路最高峰時兩條單向步行道要容納4-5萬人,擁擠程度恐怕與內地春運的大遷徙有得一拼。最終造成的後果,其一是遊客在人潮中沒有優質的旅行體驗,一方面對政府規劃不滿意,另一方面對澳門印象也可能大打折扣;其二於居民而言,上班難出行,回家需遙望,擠過人群,早已滿身大汗,回到家裡癱坐一團,只能抱怨遊客太多,政府不作為。

那最後是遊客的錯嗎?是居民的錯嗎?想必都不是,此時政府就必須站出來背負這樣的責任了。澳門確實是擁有多個大型博彩綜合娛樂體,但是能控制的也許是部分團客有組織的前往,但難以避免自由行遊客慕名而來新馬路,更有以前的團客與自由行客人成為多次回頭客,需要中等價位的消費時,又只有一條新馬路選擇了。所以說來說去,不是遊客們都想去新馬路,而是實際上只有新馬路可以選擇。

在澳門實際的觀光業規劃中,其實新馬路是代名詞,位於下環的媽閣廟是小型的“新馬路”。本澳廟宇何其多,但是遊客只循著媽閣廟的名氣前往參觀拜拜,造成媽閣前面的人潮湧動,周圍的街區可謂“遊客稀疏”,其他的廟宇就連數百年歷史的土地公廟都是人跡罕至。是其他廟宇或者建築不夠悠久、不夠靈驗嗎?想必不是,大部分旅行團、自由行客人從外面的攻略中得到的信息是澳門有個“媽閣廟”,至於是什麼樣的,很少人真正去關心。因此政府在提供信息,引導路線上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事實上,政府不是不作為,也規劃出了八條分區路線,鼓勵大家去舊區,關照舊區中小商家的生意,帶動舊區興旺。但是一年以來,舊區依舊如此之舊,新區依舊如此之新,人潮都來了,可是都在那幾處了,這是澳門旅遊業所期待的嗎?有了路線,為什麼不興旺呢?關鍵是總體規劃不知道去了哪裡,毫無配套又怎麼期待有人憑著未知的好奇去尋找呢?沒有充分的導覽標識、公車路線指引、觀光引導,空有一年3000多萬的觀光大軍,而使得各區狀況迥異,社會分享遊客紅利嚴重不均,從而政府、遊客、居民多方都怨聲載道。

再從交通角度看,關閘不就是一個交通版本的“新馬路”嗎?主要的人潮客源、居民進出都要依靠關閘,一旦旅遊旺季、節慶假日,幾乎都是數個小時的大排長龍。澳門有其他口岸嗎?自然是有的,但是我們分流了嗎?交通配套有了嗎?過了澳門關閘與珠海口岸那邊銜接好了嗎?珠海的交通配套成熟嗎?這一系列的問題,幾乎都可以變成反問句,因為遊客、居民想要的通通沒有,當選擇只剩下關閘時,叫他們又如何選擇呢?

因此澳門未來要健康發展觀光旅遊業,在吸引人潮、錢潮的同時,更要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與遊客的優質體驗感。大局之中有戰略,細節之中存關愛,讓居民與遊客在交通、景點、路線、觀光娛樂、購物上有多個選擇時,眾人才會根據自身的需求與周遭的人潮,適時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線、時間與地點。一窩蜂的人潮需要的不是一刀切的政策,而是在宏觀把握的基礎上進行分區定策,分需求找方案。

前塵種種噩夢但願過去,今日許許怨言祈求消散,我們能做的不是不去“新馬路”,還是給多幾個新選擇吧!

猜你喜欢
遊客規劃人潮
張維迎 城市應為人而建
張高麗「十三五」規劃 要加快經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