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木兰(建瓯市建州小学,福建建瓯353100)
把握适时追问生成精彩课堂
叶木兰
(建瓯市建州小学,福建建瓯353100)
创新源自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活学生思维。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恰当运用于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度由模糊化走向清晰化,理解度由片面性发展为全面性,思维由外化转换成内隐,课堂对话由单一型转变为多样型。
数学课堂;追问;适时
“在问题解决后如果还要继续前进,更贴切的做法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郑毓信教授曾这样说过。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按一般的层次性思维解决后戛然而止,学生的思维也会被禁锢。而在问题“疑无路处”适时有效追问,就能让学生视野“柳暗花明”,不仅固化、深化知识点,更能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点亮学生智慧的火光。
记得执教一年级下册“退位减法100-34”时,学生的回答笔者记忆深刻。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多种算法。那么对于“100-34”这道算式,你们会解决吗?
教学至此,已是一堂完成教学任务完整课,但仍然还不是一堂完美的课。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经历学习的过程,还应给学生一种更深的思维力的引领。于是笔者跟学生来了一次思维拓展之旅。
师:同学们,除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做法,你们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在沉思片刻之后,坐在后排的张月杭同学小心翼翼地站起来问:“老师这道题可不可以这样算,先把100-34看成99-34=65,然后再把65+1=66,因为99减去任意的两位数都够减,而100比99多1,所以再把结果加1就好了。”“不拘一格”的解题显示了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师:你的想法真是太棒了,很有创意,而且能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化难为易。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想法吗?
这时一旁的张宇柠同学也许是受了月杭同学的思维的点拨也大胆站起来回答说:“老师我想可以把100-34看成是99-33,因为99减去任意的两位数都够减,而99比100少1,那么只要把34也减去1,这样结果也是一样的。”
很显然张月杭和张宇柠同学的思维很有创意,也很有深度。能根据数与数之间关系,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点,这其中隐藏着学生在学数学中学会转化的一种思维能力,学会化难为易的一种思想。这不正是我们教数学需要的吗?
如果教师仅满足于前面学生的计算方法,不多加追问,那计算100-34,也许学生只是掌握了如何计算,而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在教学中,难免碰到课堂中的意外事件,如果我们能练就一双“慧眼”,善于从课堂中及时发现意外生成资源并恰当地进行开发利用,那么生命的课堂将就此生成。
【教学片断】在教学“周期现象的规律”课后,笔者利用课件出示了一道题目:“请认真观察,找一找规律,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在方框里画出第32个图形:
看到题目,学生一片茫然,笔者也是一愣,原来是在制作课件时由于疏忽将图形的规律打乱了!
施哲同学试探性地说:“老师,这组图形的排列是没有规律的。”
笔者及时地进行了肯定:“观察得真仔细!这组图形的排列确实没有规律,你们能想办法使它们的排列变得有规律吗?”
李享同学灵机一动:“把第7个图形与第8个图形交换位置。”
师:大家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师:同学们还能发现别的规律吗?
佳依也似乎找到了方法,争着举手。“老师,去掉第1个图形和第8个图形,它们的排列规律变成每3个图形为一组,第32个图形是。”
教室里自发地响起一片掌声……
面对课件错误这一突如其来的课堂意外,笔者将问题抛给学生,适时地进行追问,使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引发了学生充满个性的处理策略。不同思维相互碰撞使问题的潜在价值得以凸显,学生对知识理解在交流中进一步的内化,数学能力在学生激辩中再度提升,从而使意外资源转化成为教学亮点,打造精彩课堂。
由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度低、理解力浅,在答题时常出现回答片面,甚至错误。教师不给草率评价,不急于指出错误,要巧妙追问,以探寻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为目标,以便及时调整教学预案,灵活机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自发认识并纠正失误。“自我探寻答案”远比“拿来正确答案”更具学习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错误,从错误中学习,及时更新模糊的甚至错误的思维体系。
【教学片断】六年级《百分数意义》教学,在同学们已经初步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杯含果汁30%的饮料。(正当大家看得认真时,我突然拿起将它喝掉一半。)同学们,此时果汁的含量是多少?
生:(脱口而出)15%……
(教师没有马上作对与错的评判,而是稍停片刻。)
师:其他同学也这样认为吗?
“不,我认为这杯饮料的果汁含量还是30%”,王若希站起来答道。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王若希):老师,果汁的含量30%是指饮料里的果汁成份占饮料的30%,不管饮料有多少毫升,它含有的果汁成份的比例是不变的,都是30%。
(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响声。不需教师作评论,同学的掌声已是最好的评价。)
是的,在这之前同学们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还是模糊的,对于此题的解答,教师的追问,使得同学们对意义的理解更清晰,更明朗了。智慧的追问者能无疑处质疑,无疑处生疑,智慧的追问者看似“无为”,却让点拨、引导的“有为”不着痕迹。
陶行知说:“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适时、有效地追问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在关键处发问,在当追时追问。有效追问是一种师生以生活着、思考着、发展着的生命体而存在,相互影响、共同创设美好境界的双边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把握时机,适时、适度、适量追问,让数学课堂变成生命的课堂。
[1]柯清洪.小学数学课堂“追问”艺术[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6).
[2]程训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2014(32).
[3]李月美.追问—读懂学生的有效方式[J].小学数学教师,2013(1/2).
(责任编辑:陈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