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慧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与虚拟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市场需求减弱,实体经济经营困难、效益下降,社会总体投资意愿不高,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同时,随着我国实体经济进入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对金融的需求也不再单一化,这就要求金融政策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问题;研究
一、我国实体经济的地位与发展现状
实体经济是关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因此,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一个国家要想保持其经济在稳步中前进,就必须打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然而,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实体经济融资难、成本高的现状和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资金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问题。
二、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的原因
随着金融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压力。近几年,房地产业,银行理财策略和虚拟经济领域的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流入,社会闲散资金更多的流向银行等金融企业,从而制约了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必要资金的融通,具体而言,造成实体经济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内部原因
1、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理念不完善,经营风险高。很多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权不明晰,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 实体经济生命周期具有短期性和不稳定性,一定程度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2、大多数实体企业规模小,效益不稳定,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不大。调查表明,50%以上的中小实体经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无序且运用效率低下,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质疑,从而降低对实体经济单位的资金供给。研究表明,68%以上的企业的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这也不利于有闲散资金的居民对其进行投资。
3、市场失灵。由于有关资金融通的消息流通不畅,银行和实体经济单位人员对同一消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实体经济单位相对而言是信息贫乏者,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4、实体经济缺少必要的担保抵押资产,缺乏足够的信用担保机构为其提供信用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体企业的融资。
(二)外部原因
1、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转化机制不顺畅。从信贷规模上看,由于我国居民大多偏向于保守型,更愿意将自己的闲散资金用于储蓄而不是用于投资,因此我国储蓄率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从信贷结构来看,在实际经济发展中,实体经济的资金有效供给不充足和大量社会闲散资金找不到满意的投资渠道的问题同时存在。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意识宣传不到位、机制不畅,导致资金周转率较低,二是信贷结构不合理,银行贷款在投资时存在偏斜,大多数流向大的国有部门而极少流入中小实体经济,从而形成了资源配置不合理。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不平衡。我国以银行业间接融资为主,因为它灵活方便、安全性高;相反,筹资成本低、效益高但风险较大的直接融资比例较低。我国债券市场不甚发达,削弱了市场对于金融资源的利用程度,还使企业财务杠杆率过高,增加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3、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不完善。金融交易机制和金融工具创新水平低,股票、债券、期货市场等基础性产品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但因其发展中模式单一,不能适应多样化的交易需求,不能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4、金融机构体系和融资策略的不合理。我国工、农、建、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其规模大,信誉好,在存款、贷款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社会绝大部分资金聚集于银行,而银行为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减少不良资产的增加,减少对实体企业的投资与服务。
5、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府的政策更多的向以四大国有银行为典型代表的虚拟经济倾斜,而很少有相关政策给予实体经济优惠与便利,或者即便是有,其实际落实也没有完全到位。
三、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办法与建议
1、充分发挥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激励作用。引导货币信贷更多的投入实体经济,提高对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关注度。同时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层次化、规范化、严谨化程度,使得货币的投向更加高效合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畅通有效。
2、促进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大力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完善股权机制和上市机制。鼓励企业上市,能够通过发行股票与债券进行筹资,从而扩大上市融资规模,建立健全创新服务体系。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服务于金融实体,为其提供更多的营运资金,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3、中央银行通过适时修改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市场操作业务,增强资金的流动,加快资金运转转速度,从而增强银行放贷能力,并有效增加流通中所需的必要货币量。
4、实体经济要对自身现有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促使实体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立足于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增强企业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尽可能达到更高的融资要求。银行也应注重解决对实体经济融资时程序繁杂,手续过多,附加贷款条件多等问题,减少实体经济融资中的阻碍。
5、促进金融信贷投向经济社会的重点领域。加强对辐射范围广、协动效应强的强的重大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例如,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因其创新强、技术高、前景好,当其优先发展壮大后,能更好的带动创新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发展。
6、切实落实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优势互补,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企业竞争力,客观上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
7、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鼓舞民间投资活力。消除个别领域对民间资本的限制,坚持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资资本机会平等、准入标准统一的发展原则;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公正和谐的内部环境。
四、总结
为了切实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金融业要增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主动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在“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下,加快金融产品,业务模式的创新,促进金融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同时也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着力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益,使实体经济盈利增加,从客观上推动金融业更好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燕小青.民间资本、产业资本转化与实体经济发展[J].齐鲁学刊.?2013(05)
[2] 罗亮森.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N].中国金融报,2011-12-21(3).
[3] 吴德礼;李惠彬;徐仕政.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0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