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6-11-09 05:55田先梅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应用题题型解决问题

田先梅

传统的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在课前已经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得清清楚楚,有的甚至把教案背下来,上课以后按照预设展开教学,只关注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对于学生的回答出现的错误顾及不暇,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不予理睬,这是典型的完成任务式教学,走过场,这样的课程教育,让人听完总觉得有些缺憾——教学互动不足,真实的课堂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就可以完成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同步进行才能有完美的结果,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或个性见解,及时抓住契机,把它们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本文侧重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一个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及原因

小学是学数学最开始的一个阶段,应用题也十分多元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这类题型的教学方式,基于目前新教改的推行,我们的教育者也要在方式方法上多作研究,以便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更有兴趣,更轻松,要让学生们有意识的知道,只有在小学学好应用题,才能去面对更复杂的题目,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的数学一定要打好基础,不然以后也学不好,要一步一步来,数学的应用题都是有关联的,都是从简单到困难的。教会学生要不轻易被困难打倒。

1 目前教学中普通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拿着应用题就愁眉苦脸,纷纷叫着这是困难大题,在考试过程中更是容易被应用题的千变万化给考“倒”。应用题本身就是综合性学习,而小学生比较容易出现怕麻烦,怕困难的特性,我们的教学又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只是一味的按教材大纲教学,主观性的认为我讲了,你会做了,这个课就上好了。一旦遇上考试,这种麻烦和困难就会轻而易举的把学生拦住,从而小学生的思想中就会觉得应用题很恐怖。

(2)脱离教学主体——小学生的思维的教学内容很难让没有社会知识和经验的小学生产生共鸣,反而一节课都在云里雾里坐“飞机”,听不懂或者不愿意听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应用题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自己以主观思考来定立讲课内容,应用题本身就考验缩合能力,再加上教师用不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教课,更加给怕应用题的学生无形的树立了一面难以翻越的高墙。

(3)死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填鸭式的记忆,下了课或者是该类题型不做后,很快就会抛之脑后,再遇到时,又是陌生题型了,教学内容完全没有印象。

(4)浮于表面的激励制度。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学生一旦回答正确就会加一句,“你真棒”,当“你真棒”成为一个没有太大实质性意义的点赞后,这种表扬就在学生的心目中失去努力竞争的想法。

2 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有

(1)在教学过程中过量的放大了互动手段,导致在整堂课中对应用题的互动形式向学生们提出应用解决办法,结果导致看起来同学都在积极的讨论,但往往这种集市式的讨论起不到实质性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还会让课堂纪律变得散乱。

(2)教师设计教案时,没有特意考虑到小学生的特性,有的应用题的内容过度生活化,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到小学生的思考问题的阶段。比如很多同学都不会理解什么是钢锭,什么是轴承这种工厂型应用题,如果说要还要向学生们解释题意的其他名词,那这堂课的重心就偏移了,教学的目的也不可能达到了;有的教学内容太过单一性,教师直线性的教学,学生直线性的吸收,应付不了今后的复杂多变的题型,也是造成应用题难解的原因之一。

(3)教学过于死板,应用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重点检验学生对公式的掌握,对题意的理解,对计算的应用,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填鸭,那就会导致学生不会活学活用。在课程中,学生基本不会提出反问,只是没有应用自己的思考,跟着教师的提问一路的走下去,这种情况会导致,如果题型一变,就不能解答了。要经常训练学生分析的能力,给定的题目,要挖掘出已知条件,再就是分析条件给问题带来怎样帮助,理清思路,写出步骤,教会学生一个思考应用题的正确的梗概模式。

(4)在新教改的要求下,提倡教师对同学进行激励制教学。但教师一旦没有掌握好这个度,那么这个“你很棒”就会过于浮夸了,现在教学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如果仅仅是把这种口头式的表扬滥用于课堂上,就会慢慢对学生失去吸引力,更加不能达到我们所希望的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了,反而会引起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遇到困难,会产生盲目的心态。

浅略的分析了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我们就要把握好这个度,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更适合小学生特性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1)教学目标,要简洁准确,便于学生理解。

(2)自学指导,要明确具体,便于学生操作。

(3)合作探究,要形式多样。

(4)探究后的总结性交流。

(5)合理的作业训练。

(6)遵循小学生活跃好动的天性,充分利用游戏思路,把应用题带进游戏中,引发小学生的兴趣。

3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学生根本得不到更多的思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灌输的状态,体现在数学应用题学习时,教师不是让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直接给出需要用到的解决条件,只需要学生进行很单一的运算就可以了,结果导致学生整节课都不知道在学什么,完全是教师的思路带动全程,这种学习的模式很常见,但这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教师往往习惯性地把理论错误带入实践之后产生的严重不符和逻辑性问题,教科书上的问题太过于理想化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是老师却还是孜孜不倦的一遍遍去催眠学生,新教改的推行理念要理论和应用好好的结合在一起,让小学生不至于在雾里看花中学习,学习和生活更好的结合,才能把应用题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灵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这才是我们教育者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永.聚焦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破”与“立”——近五年来解决问题教学研究综述[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04).

[2]刘娟娟.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育价值与教学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02).

[3]杨爱华.借助情景“事理”理解“数理”——基于“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教学探究[J].教育导刊,2012(02).

作者单位

贵州省瓮安县猴场镇杨梅小学 贵州省瓮安县 550400

猜你喜欢
应用题题型解决问题
应用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