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分析

2016-11-09 03:16:20周紫盈康智灵
茶叶通讯 2016年3期
关键词:竞争力茶叶

周紫盈,康智灵

(1.湖南大学北校区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2.湖南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南 长沙 410003;3.湖南农业杂志社,湖南 长沙 410005)

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与提升对策分析

周紫盈1,2,康智灵3

(1.湖南大学北校区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2.湖南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南 长沙 410003;3.湖南农业杂志社,湖南 长沙 410005)

在Porter-Dunning模型中引入茶叶绿色壁垒和标准化的影响与作用,构建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绿色壁垒与标准化、国际合作与跨国公司、政府行为和机遇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并从大力发展黑茶产业高级要素、发展健全黑茶产业供应链、构建黑茶产业创新商业模式、立足国内走向国际四个方面提出了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为安化黑茶成为湖南省支柱产业提供决策依据。

安化黑茶;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竞争力模型;提升对策

1 引言

1.1黑茶概述

黑茶(dark tea)[1]是中国传统的特有茶类。黑茶历史悠久,可追溯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在新疆、西藏、内蒙等边疆地区,素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无茶则病”之说。对黑茶功能的研究,证明了黑茶在解油腻、降三高等方面有养生功效;此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艺过程中自然发酵会生成“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富含多种氨基酸与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保健效果更独特,由此黑茶具有“保健瘦身”的美誉[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对黑茶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黑茶已由过去单纯的边销变为内销、侨销和外销,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活力。据国内外专家分析,黑茶必将走俏未来保健饮品市场,并受各种黑茶消费群体的追捧。

湖南是茶叶大省,安化黑茶是湖南安化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起源于汉代湖南省安化县渠江镇的渠江“皇家湘淳薄片”,简称“皇家薄片”,唐代时皇帝赐名渠江薄片,宋代以后发展称“渠江茶”,明代有“安化黑茶”之名。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该茶路成为了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国际商贸大道,是至今仍绵延着南方仅存的古道[3]。如同云南普洱茶近十年来奇迹般的崛起,安化黑茶也不断被市场接受,给整个黑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发展契机。随着“一带一路”概念的提出,以及经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两大国际性舞台宣介,安化黑茶成为促进湖南省茶叶出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安化黑茶生产、加工、营销综合产值增加到102亿元,创造税收1.5亿元;出口3500 t,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远销蒙古、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安化黑茶的出口已经成为其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

1.2国内外相关研究

Porter[4]“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既可以用于分析以国家为主体的产品国际竞争力,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用于分析企业国际竞争力。Dunning[5]在考虑了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的行为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后,对Porter的“钻石模型”进行了批评和补充,将跨国公司商务活动作为另一个外生变量引入波特的模型中,这一理论后来被学术界称为Porter-Dunning模型。严重君[6]综合国际竞争力界定,定义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茶叶产业的产出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同时指出我国茶叶国际贸易主要受产品结构、质量、品牌、生产、政策等要素的制约。

世界各国对于茶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印度、斯里兰卡等产茶与出口大国,以及对茶叶需求旺盛的发达国家。英国著名茶学专家Macfarlane[7]认为茶饮作为21世纪绿色健康饮品,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前景。美国茶学学者Dubrin B[8]介绍了各国的饮茶习俗:在印度,红茶为主,饮用时添加牛奶,并建立了专门的《茶叶法》来保护茶叶产业的生产交易及出口;英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都对红茶有着极大地喜爱;日本茶道讲究,主要以煎茶煮茶等细致的茶饮习俗为主,对绿茶的需求较大;中东和西亚地区以“薄荷绿茶”为主,且该地区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不饮酒,但当地气候干燥,茶饮成为当地人首选。印度农学专家Anoop Kumar Barooah等[9]具体介绍了茶叶农残通过茶汤进入人体的估算方法,对设立茶叶进口过程中的检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贺旭辉,闫逢柱[10]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生产者价格指数、单产4个评价指标,比较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尼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变化,提出应参照茶叶国际标准尽快修改我国标准,并对茶叶供应源头和末端进行根本性治理,确保茶叶质量。许国权、陈春根[11]通过计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茶叶国际竞争力上的差距;利用波特钻石模型理论, 从我国茶叶的要素禀赋、国内需求、相关产业和产业组织四个方面, 分析在竞争力上形成差距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质量迫在眉睫。姜鹏芳[12]指出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地区)针对我国茶叶生产迅猛发展,纷纷出台新的茶叶进口标准以保护本国市场和居民的消费安全,并对进口茶叶实施更严格、更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我国茶叶在这几大目标市场上的出口。张芮[13]以茶叶国内外标准差距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茶叶出口遭遇标准差距影响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

辛永焕、刘仲华等[14]通过对安化黑茶SWOT分析,认为安化黑茶自然性优势和政策优势明显,但其产业管理及质量认证体系不完善。易智阮[15]指出安化黑茶出口问题主要体现在受到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应从源头上改进生产工艺及提升种植过程中的绿色意识,加快高效茶园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刘祯[16]探讨安化黑茶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应从提升产业竞争力、品牌国际竞争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充分运用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等方面着手。陈露[17]提出安化黑茶应通过以茶文化宣传为载体,把品牌发展战略列入茶业发展规划。

由此,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及茶饮品走俏未来保健饮品市场,安化黑茶产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不仅仅是该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同时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在文献综述梳理基础上,研究安化黑茶产业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且切合实际的提升对策建议。

2 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综上所述,在Porter-Dunning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绿色壁垒和标准化的影响与作用,构建如图1 所示的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数模型。从这8个方面,进行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图1 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模型Fig.1 Influential Factors mode of Anhua Dark Tea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2.1生产要素

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区,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全县共有山地面积4052.5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81.9%;境内水系十分发达,溪河纵横交错;土壤以板页岩风化发育的土地面积最广,约占总面积的71.1%,土质粘沙适度,多主弱酸性,养分含量较丰富,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安化黑茶茶园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15.1万hm2不断提升至2015年的28.8万hm2。同时作为可扩展的茶园种植面积充足。

随着黑茶产业的不断壮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但高级技术人员不足;湖南本省的农业大学虽有茶学专业,但直接从事茶叶产业的专业人员有待增强。同时,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茶叶企业及茶农贷款难度加大,发展资金缺乏,政府虽不断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专项资金逐年增加,但力度仍显薄弱, 茶叶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近年安化县交通运输投资不断增加,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形成,但圄于安化县本身地理条件限制,交通不便,茶叶流通速度较慢,流通成本较高。同时,茶叶企业加工机械、生产基础设施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生产手段、生产效果与效益效率相对落后。

2.2需求条件

黑茶的制作独特,可四季采摘茶叶、茶树利用高,制作规模相对大,价格相对便宜,一直畅销以牛羊等肉类为主食的内蒙古、青海、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禽肉等比重不断提升,“三高”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黑茶以其助消化、降三高的独特保健作用敲开了消费者的大门,内销市场不断拓展,安化黑茶销量不断攀升,由2010年2.04 万t增加到2015年的5.6万t。

对比内销,安化黑茶外销出口增幅不大,由2010年3000 t增加到2015年的3500 t,维持原有消费群的基础上稍有新的国外市场开拓,但有限。一方面源于世界主销老牌红茶和绿茶,另一方面作为新品牌的黑茶为国外消费者接受还处于推广认识阶段,到接受还需时日。

波特认为满足好国内顾客的需求对行业的创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安化黑茶伴随国内市场的走俏也为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创造了更有利条件。

2.3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安化黑茶效应不断催生壮大了安化新老黑茶龙头企业,如白沙溪、怡清源、久扬茶业、晋丰厚、益阳茶厂、湖南中茶公司、高马二溪、洢水四保、国津、高家山等十家品牌黑茶企业,这些企业针对传统黑茶作为“边销茶”,大都采用梗叶为生产原料,茶叶从初级原料准备、生产制造、包装各个环节在家庭作坊制作,且以紧压砖茶形式出售为多,质量控制以及包装效果、饮茶便利相对国际国内主销的老牌红茶绿茶不具竞争优势的特征,全力推进清洁化、现代化、标准化生产;从上游茶叶种植业,中游制茶业、下游茶叶销售业的产业一体化过程中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全程注重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形成与壮大、通过线上电商线下网络布局的直销、专卖店提升市场销售、通过多地构建黑茶博物馆、在茶园举办黑茶文化旅游节、在各地茶博会展销黑茶、打造推广黑茶品牌,规模经济效益、品牌提升效应逐渐显现。

但龙头企业多而不强,相互竞争激烈,与国内知名茶叶品牌企业还不能抗衡,与世界最大的红茶供应商印度塔塔集团、世界最大的茶饮料品牌英国立顿等在企业发展种类、产品种类、品牌、规模、影响力等方面实力相差甚远。

2.4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健壮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对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安化黑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分析如下:

黑茶茶园茶树优良品种的培育:安化新建改造茶园基地面积增长快,但黑茶的种植缺少优良品种,高产茶园较少,还处于初级阶段

黑茶采茶与制茶设备的研发:总体来说,安化黑茶产业过程手工为主,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设备有待提升。

电商与传统销售的结合:安化黑茶龙头企业已触网,直销、专卖店布局也成网,但两网的有效结合还需在商业模式上深入研究策划。

黑茶茶饮料加工业的发展:茶饮料对茶的发展具有非常强的带动作用,因为茶饮料的生产和销售会增加茶叶这种原材料的销售量,安化黑茶茶饮料加工业还有待发展。

黑茶深加工领域的发展:茶叶中的茶多酚、茶黄素、儿茶素、茶氨酸、茶皂素等保健成分,通过提取、浓缩、分离和纯化等得到茶叶提取物,可开发应用于功能饮料、功能食品、天然药物和日化用品等领域,可提升茶叶的附加值,延长茶产业链,安化黑茶深加工领域的发展还有待突破。

黑茶包装业的发展:茶叶包装一方面是便于保存和储运,另一方面是便于消费者识别与消费。相比其他茶类,黑茶紧压茶为多,保存和储运的传统方法有效,但消费的吸引性与便利性不强。

黑茶文化与旅游产业:“茶马古道”一直为安化黑茶的名片,但因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茶马古道”作为安化黑茶旅游产品有待进一步发掘。但安化黑茶茶园休闲观光旅游业已有起色。

2.5绿色壁垒与标准化

欧盟和日本不断提高茶叶农残标准,尤其是日本实施的食品卫生法, 对茶叶的农残更是作了严格限制,农残超标被视为违法。2014年,欧盟和日本总共通报我国茶叶不合格情况31起,其中主要为农残超标。安化茶叶生产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茶农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对农残重视不足,缺乏规范化的生产过程;大部分企业缺乏认证意识,缺少认证能力,目前只有少数骨干企业获得了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黑茶产业要打破绿色壁垒仍有较大难度。

在已有的《安化黑茶通用技术条件》等13个省级地方标准和《茯砖茶》、《黑砖茶》、《花砖茶》3个紧压茶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安化茶企成立了黑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联盟标准,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严把品质关。2014年3月,全国茶叶标委会黑茶工作组在长沙正式成立,起草和申报了《千两茶》、《湘尖茶》等国家标准,有力推动了黑茶发展的标准化,但还需以国际标准提升质量。

2.6国际合作与跨国公司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市场不断奋进,但国际市场一方面总量有限,另一方面增长率也不大。

安化黑茶产业的大发展要敢于与世界巨头合作,敢于争当合作过程中的学习者、创造者与引领者,如与世界顶级茶商印度塔塔集团建立国际合作关系、与英国立顿茶饮品牌企业形成合资合作企业关系等等,站在世界一流水平的肩膀上形成国际化的产业集群。

2.7政府行为

省市县三级政府十分重视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新建了黑茶产业园,引入境内较大规模的黑茶企业进驻,促进黑茶产业由分散到集中发展;在原产地组织召开黑茶文化节,吸引境内外茶商参加,扩大黑茶影响力;鼓励引导茶企走规模化、科技化道路,为茶企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促使茶企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推动黑茶产业标准化,提升质量;为安化黑茶的大力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8发展机遇

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2014年10月,由长沙火车新北站始发的“湘欧快线”开始试运行,运行路线为“一主两辅”,“一主”为长沙-德国杜伊斯堡;“两辅”一是经新疆霍尔果斯出境,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另一条经二连浩特(或满洲里)出境后,到达俄罗斯莫斯科。2015年9月实现常态化运营,截至2015年底,已开行出口班列73趟、2319车、货重12.42万t、货值2.36亿美元,并且实现了载货返程。2014年,安化黑茶入选中欧10+10地理标志双边互保产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推动安化黑茶产品出口欧盟,对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促进安化黑茶产业发展以及树立中国品牌形象具有积极作用。

2013年,湖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2014年,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拉开了湖南打造千亿茶产业的序幕,黑茶产业借助政策东风加速发展。

3 安化黑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1大力发展黑茶产业高级要素

波特认为,高级生产要素日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是产业与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源泉。安化黑茶从以下方面大力发展高级要素。

一是通过人才发展战略与政策吸引高技术人才从事安化黑茶产业所需各类别创新研发工作、技术技工与质检评估等工作,对相关产业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教育。

二是通过大力科技投入与奖励政策鼓励企业与从业人员从事黑茶产业技术的创新开发、专利申请、标准制定与推广、品牌入选国际国内驰名商标等工作。

三是通过大力推行与财税减免政策鼓励茶企进行ISO质量体系认证,与国际茶业标准对接,从黑茶产业链全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四是通过财政投入与补贴等政策鼓励茶农茶企茶商与本省相关院校合作,培育优质品种,新建改扩建高产生态茶园,逐步由分散向集中种植发展,以有机肥料替代化肥,以生物防治代替农药,特别是严格按相关技术标准施药,从源头掐断农残超标的可能性,突破绿色壁垒。

五是鼓励扶持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尽快完成更新改造,加快建立标准化、现代化的厂房,淘汰落后产能设施设备,引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进装备与管理手段,提升企业产能与管理水平。

六是建立技术支持平台和检测平台,包括建立黑茶种植技术支持平台,解决种植中病虫害等问题;质量检测平台,检测茶叶成品,尤其是对使用安化黑茶公用品牌的产品;在企业内部设置独立的质量检测岗位,对收入的茶叶和产出的成品进行检测。

七是大力发展各种投融资模式,通过信贷支持有效解决安化黑茶产业所需的交通通道、物流及黑茶包装创新、茶园种植扩建改建、大中小企业运营等各类资金缺口。

3.2发展健全黑茶产业供应链

产品的竞争已突显为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同样安化黑茶需从供应链的角度发展产业。

一是强势壮大产业供应链的核心(龙头)企业。将安化多而不强的茶企通过注资、合资、重组、并购、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整合,构建安化黑茶强势核心(龙头)企业并优先考虑股票上市;通过与国际国内一流的茶商茶饮品牌企业对标,展开标杆管理,从技术质量比赶超、人员素质比赶超、企业管理比赶超、品牌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供应链全球化,通过强势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做大做强。

二是大力支持产业供应链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供应链中为数众多的重要成员,黑茶产业中无论是茶农作为原材料供应商,还是线上线下的茶产品分销商、零售商,以及产供销提供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等的服务商,都是供应链核心(龙头)企业的战略性、全局性、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确保着黑茶产业供应链的有效运转。但是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的融资难问题、人才技术问题、管理理念与方式问题都会对供应链及其核心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从投融资、人才技术与管理等途径大力扶植支持中小企业十分必要。

三是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如前所述,重点是黑茶深加工业、黑茶文化与旅游产业、黑茶包装业等。通过黑茶主业推动相关及其支持产业的发展,通过黑茶相关及其支持产业的发展促进黑茶主业的腾飞。

3.3构建黑茶产业创新商业模式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商业模式包含有管理模式、服务模式、投融资模式和赢利模式,实现洞察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

安化黑茶产业要在创新性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上大做文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传统经典与当代互联网模式,如戴尔模式、沃尔玛模式、丰田模式、小米模式、京东模式、阿里巴巴模式等,有机形成符合区域与产业企业发展的独特商业模式,从跨界、社群、平台到范围经济,再到共同创造实现在企业战略、组织结构、营销渠道与手段、投融资模式、客户价值、赢利模式等方面都有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的竞争态势;并相应提升产业发展生产要素和需求条件,提升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

3.4立足国内走向国际

一是加大安化黑茶宣传。人们的降三高需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都日趋旺盛。通过各种活动,包括定期举办茶博会、茶文化节等,宣传黑茶的保健养生作用,对黑茶在国内市场的扩张,对敲开欧盟和日本等主要茶叶进口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同时要防止滥用保健宣传,消除消费者持怀疑心理的不良影响。

二是挖掘深化黑茶旅游文化价值。安化黑茶茶园休闲观光旅游业,安化境内茶行、茶亭、茶具等古迹,尤其是茶马古道,作为一带一路的延伸,在今天赋予了更多了意义。构建交通美丽顺畅,与旅游公司战略合作的安化黑茶旅游文化线路对扩大黑茶影响力,促进黑茶产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三是注重公有品牌的使用与受众范围。安化黑茶品牌越来越多,价值日益体现。安化现有三个公用品牌,分别是“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和“安化茶”,应把控公有品牌的使用,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同时,黑茶应向国际茶叶市场主流的红茶、绿茶学习,打破黑茶需切煮才能喝的特性,推出符合不同消费者所需泡饮习惯、口感、包装、种类等多种选择的黑茶产品,扩大受众范围,提高国际国内黑茶市场份额。

四是构建全球销售网络与跨国公司。安化黑茶产业在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不断提升出口总量与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应走出国门,到国外消费者区域开设专卖连锁店;与当地相关政府企业合作,联合联盟构建包括传统与电商双渠道的当地销售网络;在有实力的前提下,通过并购、参股、控股以及全资公司等方式,形成安化黑茶全球销售网络与跨国公司,实现安化黑茶产业腾飞。

4 结语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国内外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安化黑茶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安化黑茶产业是湖南乃至中国世界的宝物,在用心打造的沃土上,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绿色生态、保健养生的朝阳产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以及产业链上的受众者,都有义务和责任推动这一绿色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造福一方乃至世界的产业。

[1]曾学军.中国最早出口的茶类是黑茶——分析“black tea”与红茶的关系推断[J].贵州茶叶,2012,(6):39-41.

[2]曾斌,向阳,梁敏敏 等.安化黑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关系及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5):1536-1541.

[3]伍湘安.安化黑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Michael E.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M]. New York: Free Press, 1985.

[5]Dunning JH.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untries and the Activities of Trnsnational Corporations [J].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1992,(01):135-168.

[6]严重君.提高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建议[J].湖南农业科学,2010,(13):125-128.

[7]Macfarlane A, Macfarlane I. Green gold : the empire of tea[M]. Ebury Press,2004.

[8]Dubrin B. Tea Culture: History, Traditions, Celebrations[M]. Imagine, An Imprint Of Charles Bridge Press, 2010.

[9]Anoop Kumar Barooah, Monorama Borthakur, Jatindra Nath Kalita,等.茶叶中农药残留及其通过茶汤进入人体量的估算(英文) .茶叶科学,2011,(5):419-426.

[10]贺旭辉、闫逢柱.如何提高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基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和肯尼亚的比较分析[J].经济前沿,2006,(2):21-24.

[11]许国权,陈春根. 基于RCA和“国家钻石”模型对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1):38-43.

[12]姜鹏芳.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 江南大学, 2009.

[13]张芮. 国际标准差距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研究[D]. 安徽财经大学, 2012.

[14] 辛永焕,刘仲华,王坤波,等.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贵州茶叶,2011,(3):19-22

[15]易智沅.浅析安化黑茶如何突破绿色壁垒[J].商业文化月刊,2012,(4):76-76

[16]刘祯.安化黑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商场现代化,2014,(16):30-31.

[17]陈露.安化黑茶品牌战略研究与探讨.北京农业,2015,(6):

The Analysi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nhua Dark Tea and How to Improve Them

ZHOU Zi-ying1,2,KANG Zhi-ling3
(1. School of Economics & Trad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9, China; 2. Administration of Press,Publication,Radio,Film and Television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3, China; 3. Magazine Agency of Hunan Nongye, changsha 410005, China)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nhua Dark Tea facing the one Belt one Road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vast potential market. Porter-Dunning mode was introduced to measure the influence of green barrier and Standardization. Consequently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mode was built on production, market demanding,company strategy, structure and market rivals, the performance of relative and supportive industry, green barrier and standardiz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nterprises, government activity and opportunity.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nhua Dark Tea was presented, based on development of high level elements of dark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supplying chain of dark tea, building of new business mode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iming to offer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Hunan Dark Tea industry.

Anhua Dark Tea, Dark Tea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fluential factors, Competitiveness mode, Development strategy

S571.1

A

1009-525X(2016)03-46-52

2016-08-23

2016-09-06

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湘财教指[2015]69),中国产业金融协同创新研究

周紫盈(1987-),女,湖南南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竞争力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3期)2022-11-11 08:43:50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创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香喷喷的茶叶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6:02
徐召学:到北方种茶叶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3:32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制笔(2017年3期)2017-10-18 00:49:09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31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